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

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

最近,一种由多个带有磁性的

金属实心圆珠组成的

益智玩具“巴克球”风靡网络

就是这个↓↓

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

因为“巴克球”借助磁场特性

可以组合出很多造型

部分网友认为

成人玩“巴克球”可以缓解压力

儿童玩则可以开发智力

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但是,注意了!!!

这些看起来华丽

玩起来益智

说出来高端的玩具

对一些低龄儿童来说,充满了危险

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

磁力珠千变万化 网络销售火爆

“巴克球”由216颗球状强磁石组成。通过玩家的发挥,可以创造出各种的造形。外形犹如一颗颗小弹珠,虽然每颗小珠直径仅几毫米,但几颗就能吸起两三枚一元硬币。

据了解,“巴克球”具有

高达4000高斯的磁力

比国际规定的玩具磁力的50高斯

还多出80倍

这种玩具原来的市场定位

只是成人的办公桌解压品

记者登陆某购物平台搜索发现

售卖“巴克球”的商家超过千家

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

其中,某店铺一个月

就达成了1万余笔交易

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

记者注意到,很多店铺

在注意事项中

明确该商品的注意事项

如适用年龄、不能吞食

适用年龄为14岁以上

大部分网店客服表示

买家咨询时

他们会明确表态称

“巴克球”为成人减压玩具

不适合儿童玩耍

建议14岁以上小孩玩“巴克球”时

家长需注意让其不要误食

但是很多买家主要集中询问玩耍的方法,很少有人会问‘巴克球’适合的年龄阶段。一位客服说。

然而,在个别店铺

关于“巴克球”的简介中

还有“儿童益智磁力玩具”字样

记者查看评论发现

不少买家是买给小孩玩的

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

“巴克球”被中消协列入危险玩具

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

记者搜索网络发现

“巴克球”流行的这几年

全国各地已出现多起儿童误食事件

应引起家长重视

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

今年8月,常州一名女童误食了三颗“巴克球”导致肠梗阻入院手术治疗。

2017年10月,上海一名2岁的女童在看着7岁哥哥玩“巴克球”时将小圆球放入嘴中,被发现后立刻送医,被诊断为胃穿孔及肠穿孔。

2017年4月,内蒙古一名不到3岁的女童将30颗“巴克球”吞入腹中,在当地治疗未果后求助于苏大附儿院,在医生的手术下才取出了体内的“巴克球”。

今年5月25日,中消协发布玩具消费警示,对常见的“危险玩具”造成的伤害进行了分析、梳理,最常见的危险玩具伤害是机械物理伤害、化学伤害以及误玩非玩具产品造成的伤害。并列出包括“巴克球”磁力珠在内的五类危险玩具,提示潜在风险。

误食会导致肠穿孔引发腹膜炎

“‘巴克球’这种危险玩具不可小觑。”据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冯天勇介绍,吞掉两颗及两颗以上“巴克球”,强磁性的小珠子会将肠壁紧紧贴合在一起,造成肠壁缺血坏死,导致多处穿孔,从而引发腹膜炎等,后果非常严重。

绝大多数的消化道异物都能排出,但这种磁力珠只能做开腹手术。

冯天勇建议家长

不要让3岁以下低龄儿童

玩含有强磁性小零件的玩具

以防误吞或吸入磁性小零件

即便是给大于3岁的儿童

玩此类玩具时

也应做好监护和必要的提醒

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

家长如发现儿童误吞或吸入磁性小零件, 或者孩子出现突发性的腹痛、 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临床症状,应立即送医。

我国等多国已对磁性玩具开始监管

根据《经济日报》报道,近年来,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开始对磁性玩具采取严格的市场监管。

2016年1月正式生效的中国国家标准GB 6675.2-2014《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也新增了磁体和磁性部件要求,以防止磁性材料或部件被儿童吞入而造成伤害。2007年实施的美国玩具安全标准ASTM F963-2007就对3-8岁使用的玩具中有关危险磁体的安全性和警告标识等作出了规定。之后更新的2008版和2011版ASTM F963进一步加强了要求,将管控年龄扩大至14岁以下,不允许3~8岁儿童使用的玩具中含有松散的危险磁体或部件。

欧盟玩具标准EN71中明确规定,玩具中的磁体强度应小于50高斯(磁性强度单位),或者其尺寸足够大并能通过“小零件”测试。

重庆家长注意!这种“网红”磁性玩具最好别买!很多孩子已中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