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學記》考點整理

《學記》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性闡述教育問題的教育著作,被稱為“教育學雛形”。《學記》出自於《禮記》的一篇,完成於大約在戰國晚期。據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弟子樂正克。《學記》在教育學發展史的地位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高頻考點,其中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獻、教育著作或專著都是對《學記》歷史地位的概括。

《學記》全文大約1200字,系統全面的闡明瞭教育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思想、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等內容。

其一、主張“化民成俗,其必有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服務於社會政治的發展與穩定,教育的目的在於教化民眾,安邦樂業。這是對教育作用的闡述,也體現了教育對社會的影響,是國家政治統治的重要手段。

其二、主張“藏息相輔”,“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學記》早就提出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練習結合起來,在鍛鍊中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也是教學過程規律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的體現,並且也符合知行統一教學原則。

其三、主張“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得出“教學相長”的結論。“教”與“學”的辯證關係,凸顯了教師與學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辯證關係。教師是學生的促進者,學生是教師自身反思的一面鏡子,教師在教學中才能促使自己專業化成長。

其四、主張“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重視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發揮學生主動性。“君子之教,喻也。”喻作為“使之明白事理”,有引導之意,也是啟發教學原則在我國古代較為詳細的表述。而這可結合我國最早實踐啟發教學原則的第一人——孔子,其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以私學的教育實踐踐行了這一教育思想。

其五、提出“學者有四失: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主張教學中要了解學生的善性本質,把學生一分為二,既看到其不足,也應發揮其長處。“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因此,長善救失的宗旨是能夠發揮人自身發展的互補規律,用其長處或優勢去彌補不足。

其六、主張“師道尊嚴”,師者引導人開明,達以“喻”。尊師重道,才能民眾信所施,大家敬重師者,敬重學習,然後化民成俗。“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其七、強調在教學中“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尊重學生髮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的教學。“雜施而不孫,壞亂而不修”中的“孫”正是循序漸進的含義,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為參考,不應拔苗助長。

其八、主張“當其可之謂時”,教學應該抓住人發展中的重要關鍵期,及時施教。“時過然後學,則勤苦難成也”,教學不應錯失教育的最佳時機,在此時施加教育影響是最為顯著的。這也體現了人本身發展的一種規律——不平衡性。

《學記》中的教育觀點遠不止這些,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有機會應該誦讀一下《學記》全文,體會我國聖賢的教育思想。

教師資格證考試:《學記》考點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