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路在何方

導語:在2001年的全球十大零售商,只有4家留在了2016年的十強榜單中,在過去的10多年裡全球的零售業發生了巨大的變革。2016年10月馬雲提出新零售口號,中國零售業迎來了重大變化:老業態重塑,新業態崛起;無人支付、AI等新技術對零售業的改造。新零售,究竟路在何方?

新零售路在何方

深刻理解行業的長期內在的發展規律和業務邏輯,從而準確把握行業與市場的變革要素和時點,把握商業的大週期,研究判斷未來變化趨勢,對於零售業研究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翁怡諾(弘章資本)

過去的2017年對零售業來說,是變化的一年:線上、線下進行全渠道的融合;實體門店數字化和體驗能力的逐步加強;人工智能、VR等前沿技術對零售業態進行改造與重塑。這一系列變化讓實體門店不在是簡單的售貨中心,而是商品的自提中心和配送中心,是顧客的社交中心和體驗中心,讓實體零售的內在邏輯發生了本質的變化。2018年,一個零售行業的決策者需要考慮企業的變革和去向,需要考慮如何在商品和服務之間、體驗和效率之間、門店的數字化與物理性之間找到平衡和突破點,需要從業態變化和新物種崛起中找到零售業發展的趨勢和本質,再結合自身的能力圈和本地化的市場、用戶需求找到自己的成長之路。

新零售路在何方

1、 新零售的本質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認為,未來30年、甚至50年零售行業有三點是不會變化的:一是顧客喜歡低價的東西;二是顧客喜歡送貨速度更快;三是顧客希望更多更快的選擇。在明白了這三點後,可以歸納零售業的本質是:為了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供應鏈效率不斷提升的商品經營。而新零售的商業邏輯是在傳統零售之上的迭代升級,表現為3大商業邏輯:

1、 人、貨、場三要素的重構。傳統零售諸如大賣場、便利店是有形的場,讓人可以快速找到貨。電商是無形的場,讓人在移動端完成對商品的選擇。新零售下,支付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對"場"進行了重塑和改造,提升了商品流通和人的需求滿足效率,如星巴克工坊、盒馬鮮生等對於新技術的大量應用提升了運營效率;"貨"也可以虛擬化後變成產品和服務,如電子競技、KTV唱歌等提供娛樂的服務。整個價值鏈從商品製造端轉移到用戶端,人、貨、場變為數字化的消費者、按需智能供貨和無處不在的消費場景。

2、 精準零售提升效率。從長尾商品到頭部商品再到個人化商品,從單品經營到單客經營,從萬貨商店到每個人的商店,精準零售時代已經來臨。過去的連鎖企業無法知道誰在何時形成了購買行為,併為了快速複製和標準化,採用"千店一面"。而新零售通過大數據瞭解用戶畫像,甚至做到比消費者更瞭解自己,滿足個性化需求,實現"千店千面"。精準零售的核心是通過提升內部投入產出效率和外部服務效率,實現整體的效率提升和體驗升級。

3、 門店數據化提升效率:不論新零售還是舊零售、客戶數及增長率、客戶自發分享率、到店頻次、客單價、轉化率、營收及增長率、庫存及現金週轉率、流程效率、人效、坪效、毛利等都是關鍵的指標。而線下這些數據的獲取,需要新技術來具體實現,讓實體店可以像電商平臺一樣檢測到店人數、體驗人數、交易人數、分享人數和精準的用戶畫像,然後反饋到零售經營層面,提升運營效率。數字化是客流、商品、訂單、支付和會員5個核心要素的數字化。

新零售路在何方

所以新零售並沒有改變零售的本質,而是通過模式和技術的創新,使得人和商品有了更緊密的交互,提供了更好的體驗。

2、 新零售、新物種

新零售是頂層設計,需要一整套零售體系的重構。比如商品規劃、服務與體驗、物流、支付、信息系統等。新零售將迎來物種大爆發。盒馬鮮生就是最典型的一個,實現了統一會員、統一庫存、統一價格、統一營銷,最終實現線上、線下雙向倒流的一體化運營的"新 物種"。

盒馬模式,倉店一體的雙向流量零售殺手。生鮮運營的最大難點是物流成本高、損耗高一直未被電商所滲透, 2015年開始的B2C生鮮電商也以失敗告終,大部分轉為B2B生鮮電商,讓生鮮成為電商的最後一塊壁壘。而又因生鮮高頻次、高利潤讓各大電商垂涎三尺,一直有"得生鮮者得天下"的說法。"盒馬"從一出生就有一種頂層設計的思維,通過降低配送到家的冷鏈物流成本,提供生鮮全品類商品服務,致力於解決B2C生鮮電商的核心問題。"盒馬"是擁有一個4000-5000平米的超市+餐飲業態,表面看是一家門店,實際還隱藏這一個倉儲配送中心,支持線上銷售,其核心邏輯是"倉店一體"。物流倉儲作業前置到門店和門店共享庫存和基礎設施,又在店內部署自動化設備進行自動分揀,達到線上下單3公里以內30分鐘送達的承諾。以"新鮮每一刻"為品牌理念,以小包裝、方便快捷等特色迅速俘獲一大批粉絲的芳心。又引進波士頓龍蝦、帝王蟹等水產在店內供消費者體驗,讓門店成為一家三口逛街購物的不二之選,也讓門店成為體驗和社交中心,全面、一體化地滿足用戶需求。

所以,這次新零售區別與以往任何一次零售變革,它通過數據和商業邏輯的深度結合,實現消費方式逆向牽引生產變革。它將傳統零售業插上數據的翅膀,優化資產配置,孵化新零售物種,重塑價值鏈,創造高效企業,引領消費升級,催生新型服務商,形成零售新業態。


3、 新零售的去向

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嘗試無人超市Amazon Go;阿里收購大潤發、參股居然之家;巨頭的騷動、業態的整合、技術的迭代背後,中國的新零售究竟路在何方?

1、 從全球化零售發展趨勢來看,存在不同時空中的商業模式"跳遷"現象。不同市場中有大量共性的模式和趨勢,但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中演繹著各自的版本。比如中國的生活方式品牌"名創優品"抓住高品質、高性價比的折扣邏輯,在過去3年中成為一個現象級零售商。它的門店定位、品類結構和定價很像日本的零售公司大創(DAISO),而在模式上又有基於中國市場環境的創新。

2、 跨界融合催生新物種。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迭代以及人們消費意識的變化會催生出大量的新業態。比如盒馬鮮生的餐飲+零售模式,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無人業態。每個業態進化的背後是效率的提升和對消費者需求的高效滿足。

3、 高性價比的生活和家居零售商具有較大的爆發力。

消費升級的到來,人們消費能力更強,消費觀念更加理性,追求更高性價比的生活產品。如MUJA,宜得利(NITORI)網易嚴選等企業通過洞察市場的產品打造力、原創的設計能力和強大的供應量管控能力,以豐富的產品線和精緻的品牌文化,將深刻地影響一大批中產階級用戶的生活方式。

4、 體閒餐廳連鎖高速成長。隨著家庭越來越小和外出的社交需求,諸如茶餐廳、西式餐廳和咖啡館等體閒餐廳快速增長。比起正餐餐廳,它營業時間較長,供餐時間有彈性;餐桌較小,客單不高,方便快捷。以美國的發展趨勢看,當人均GDP到達1萬美元之後,體閒餐廳呈現爆發增長,滿足人們對於健康衛生、營養均衡和食材品質的需求。以Chipotle為例,現在某個區域內發展高密度的30-50家店形成區域密集連鎖體系,然後跨區域複製200-500家,形成跨區域管理體系,最後區域城市下沉和密集開店是連鎖餐飲的高成長開店邏輯。

通過國際連鎖巨頭公司的基本信息、創業歷程、成長路徑、行業發展、業務模式和競爭、財務信息,能得出一些對中國企業的啟示。但由於國內外信息的差異,其成功有特定性歷史因素,不能照搬和斷章取義。

歷史往往驚人的相似又不會簡單的重複,洞悉其背後的規律可以最大程度幫我們判斷未來。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當然,目前新零售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新零售業態中的高頻餐飲品類只是物理上的餐飲+零售融合,而供應鏈上沒有完全形成真正的互補,降低損耗。在開展分享、交流等娛樂活動時是否會影響吃飯的體驗,在體驗和效率之間如何平衡也問題凸顯。另外,由於人口密度,配送成本等問題,新零售模式能否區域擴張複製還有待考驗,以及零售技術手段目前的成熟度還不能很好地商業化,帶來的成本上升與效率提升存在矛盾。問題的出現就會催生機會,看到問題、找到機會,理解超越商業週期背後的規律和趨勢,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和變化的價值創造為中心,推動變革,不斷進化是新零售時代對於企業的要求。

零售業的演進過程就是零售效率不斷提高的過程,業態的演進過程中,總是效率更高的業態在競爭中生存並壯大。零售效率的構成主要是渠道效率、供應鏈效率和消費者效率。從行業角度看,效率體現在渠道冗餘不斷減少;從零售商角度看,效率體現為成本更低;從消費者角度看,效率體現為犯錯成本降低,決策效率提升。而提升效率是每一個新零售企業努力的方向,也是不變地孜孜追求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