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適當的示弱,定會對孩子起到很好的化學反應

人之初,性本善!

善良是人天生的自帶屬性!

善良的人對於弱者有一股很強的保護心!

孩子的成長過程,媽媽的陪伴佔據著很重要的一個位置。

寶媽適當的示弱,定會對孩子各方面的建立起到一個催化作用!

比如學習的動力,學習態度,人生態度等等!

寶媽適當的示弱,定會對孩子起到很好的化學反應小王是個母親,有天她故意裝感冒,年幼的兒子過來是各種關心。

她讓兒子去幫忙拿感冒藥,孩子拿過來幾盒,小王故意對兒子說,媽媽識字沒有你多,你能不能告訴媽媽哪個才是感冒藥呢?

兒子小手扒拉來扒拉去,也不敢肯定,想了一會,拿過來新華字典,坐在床邊慢慢的查了起來。

故事雖短,可結果不言而喻。

孩子不僅僅對知識有了一定的渴望,而在這個過程中,更是鍛鍊了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加深了親子關係!

最重要的是,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得到成就感。

這種感覺不僅對於孩子的成長絕對是至關重要,可以說對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

體會到成就感,是對自身的一種肯定,是通過自己努力的一種滿足欣喜。

正是因為這種感覺,孩子的熱情才會越來越大。

大人在職場上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寶媽適當的示弱,定會對孩子起到很好的化學反應

孩子最親近的人永遠是父母,最希望得到肯定的人也是父母。

成就感不僅僅是孩子的努力,父母適當的讚美鼓勵也必不可少。

著名的“大拇指”教育,不是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嗎?外國媽媽,在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或者孩子有進步的時候,通常都會豎起大拇指。

通過這一方法來肯定孩子的成績,肯定孩子的努力,是以這樣,加深孩子的成就感。

同樣的事情,中國媽媽潛意識中的第一反應,這就是自己親手教育出來的好孩子。

自己是如何優秀,自己是如何的勞苦功高!

可是一旦孩子犯了錯誤,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怎麼會這樣,孩子怎麼能這樣。

而外國母親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第一反應則是從自身找問題,看看自己哪裡沒有做好,這才導致孩子會犯這樣的錯誤。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反應,對孩子的影響自然不同。寶媽適當的示弱,定會對孩子起到很好的化學反應

而現在學校佈置的手工作業,我們不能將其看成作業,而應該認識到這樣可以讓孩子通過這一過程,取得成就感,更好的認識自己。

不過這樣的過程,卻被家長大包大攬。

這不是愛孩子,卻是在扼殺孩子!

當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那一刻,在孩子的心中,他就是一個獨立體,是和父母處在同一位置的大人。所以“示弱”,才會讓孩子這位“小大人”越來越優秀。

它所帶來的化學反應,比起棍棒教育要好的多。

最後,筆者一直很喜歡孩子教育和心靈塑造的話題,每天都會更衣,歡迎大家關注!

有什麼建議可以留言,孩子要進步,咱們也要進步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