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四)——含蓄美4

四、利用前后诗意的巧妙联系造成含蓄美。

好诗前后诗意的联系不仅是自然的,紧密的,而且是巧妙的。这种巧妙的联系就构成了诗的含蓄美。例如杜甫的《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这里,作者实际上是对花敬定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的委婉讽刺,诗意是掩藏得很深的,表达是很含蓄的,仅从字面上看是难以理解的。这是利用前后诗意的巧妙联系创造的含蓄美。

诗词鉴赏(四)——含蓄美4

三希帖之一——中秋帖(东晋:王献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