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庐江“何门五尚书”、“两皇后”指谁,你知道吗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朝有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四朝;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历史上的庐江“何门五尚书”、“两皇后”指谁,你知道吗

何尚之。

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崛起了七大郡望,分别是:庐江何氏(安徽)、陈郡何氏(河南)、东海何氏(山东)、郫县何氏(四川)、扶风何氏(陕西)、丹阳何氏(江苏)、齐郡何氏(山东)。

庐江何氏初露头角于西晋,风声水起于东晋,鼎盛时期是在南北朝特别是南朝刘宋时期。自魏晋至宋齐梁陈五朝,见于史书记载的庐江何氏家族成员有52人,其中仅刘宋一朝就有20人之多,可见庐江何氏家族在南朝刘宋时期的兴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庐江何氏”,并非指庐江郡中的所有何姓人,而是指庐江郡中“灊”地的一支何氏望族。“灊 ”是古地名,历史上有几个地方都曾称之为“灊 ”或“灊县 ”。一个是今天的安徽省霍山县,公元前622年称“灊邑”、公元前106年设“灊县”(《霍山县志》);另一个是今天的安徽省庐江县,公元502年称“潜县”(《庐江县志》)。再一个是今天的安徽省潜山县,潜山县是元朝至治三年(1323年)设置的(《潜山县志》)。因此,“灊”是安徽省的具体什么地方目前仍有不同解读。这些就留给专家学者们去研究考证吧,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庐江郡“灊”地何氏望族中的“何门五尚书”和“两皇后”。

历史上的庐江“何门五尚书”、“两皇后”指谁,你知道吗

网络图片。

一、庐江“何门五尚书”

尚书,是中国古代政府高官名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和职权范围,有叫尚书、中书令、尚书台、尚书省、尚书令等。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奏章。汉武帝时又称中书令。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尚书省,尚书令事实上即为宰相之职。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宋代为亲王及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朝废止。而部门的尚书,如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为各部的主官,一般为正三品。

南北朝时期的庐江“何门五尚书”是指:何尚之、何偃、何戢、何昌宇、何敬容。

何尚之:南朝宋文帝时期的尚书令

何尚之(382—460年),字彦德,南朝宋庐江灊人,南北朝时期刘宋时期的尚书令。东晋散骑侍郎何准曾孙、南康太守何恢之孙、金紫光禄大夫何叔度之子。官至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领中书令。

何尚之初从刘裕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少帝刘义符时,任庐陵王刘义真车骑咨议参军。景平二年(424年),被调作中书侍郎。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先后任临川内史、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及左卫将军。元嘉八年(431年),守父丧毕,复任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元嘉十二年(435年)迁侍中,兼任太子中庶子,不久又改领游击将军。元嘉十三年(436年),任丹阳尹时,在城南外建造宅院,置玄学校,聚徒讲学。东海人徐秀、庐江人何昙、黄回、颍川人荀子华、太原人孙宗昌、王延秀、鲁郡人孔惠宣前来游学,谓之“南学”。元嘉十七年(440年),迁吏部尚书,国子学建成后,领国子祭酒,及后又领建平王师,转任中书令、中护军。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同年,宋文帝造玄武湖,何尚之劝阻宋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元嘉二十五年(448年),迁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领汝阴王师。元嘉二十八年(451年)转尚书令,领太子詹事。次年何尚之退休,时宋文帝不允。孝武帝时何尚之复任尚书令,领吏部。孝建元年(454年)迁侍中、左光禄大夫,领护军将军,不久又辞领护军将军,转加特进,又再领尚书令。大明二年(458年),何尚之转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后又曾兼领中书令。大明四年(460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本官加赠司空。赐谥号简穆。有文集十卷行世。

何偃:南朝宋孝武帝时期吏部尚书

何偃(413年—458年),字仲弘,南朝宋庐江灊人,何尚之中子。约元嘉十年(433年)被扬州州府辟为议曹从事,随后举秀才,经过考核,授予中军参军,并入临川王刘义庆的平西将军府担任主簿。元嘉十九年(442年),他出任丹阳郡丞,后历任庐陵王友、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太子中庶子、行义阳王昶义阳国事,升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后任侍中,掌管诏诰。孝武即位,何偃任大司马长史,升侍中,领太子中庶子,改领骁骑将军,转吏部尚书。当时其父亲何尚之为司空尚书令,何偃居其门下,父子并处机要,甚得时誉。孝武帝时,何偃任吏部尚书。时孝武帝长女山阴公主爱倾一时,配何偃儿子何戢。何偃卒于大明二年,孝武帝为之哭伤不已,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谥靖子。何偃好谈玄,曾注庄子逍遥篇,与文集十九卷并行于世。

何戢:南朝齐高帝时期吏部尚书

何戢(446-482年),字慧景,南朝宋庐江灊人。南朝宋金紫光禄大夫何偃子,司空何尚之孙。何戢娶宋孝武帝刘骏之女山阴公主刘楚玉为妻,拜驸马督尉。解褐秘书郎,太子中舍人,司徒主簿,新安王文学,秘书丞,中书郎。

何戢和褚渊是要好的朋友。刘昱时代,褚渊在朝廷参政,推荐何戢任侍中。时何戢二十九岁,推辞不就,上书多次,终改任司徒左长史。南齐时代,何戢官至相国左长史,后迁吏部尚书,加骁骑将军。481年,转任吴兴太守、左将军。何戢长相俊美、仪态端庄,举动与褚渊相仿,时人称何戢为“小褚公”。何戢三十六岁卒,谥“懿子”。其女何婧英成为郁林王萧昭业的皇后之后,追赠何戢为侍中、右光禄大夫。

何昌宇:南朝齐明帝时期吏部尚书

何昌宇(467-544年)(又写作何昌寓、何昌禺、何昌珝),字俨望,庐江灊人。祖父何叔度曾为吴郡太守。父亲何悠之,曾任太常。兄何颙之,官通直常侍。昌宇少而淹厚,为伯父司空何尚之所际遇。宋建安王休仁为扬州,征何昌宇为州主簿。迁司徒行参军、太傅五官、司徒东阁祭酒、尚书仪曹郎。建平王景素为征北南徐州,何昌宇又为府主簿,以风素见重。母老求禄,出为湘东太守,加秩千石。为太祖骠骑功曹。何昌宇在郡,景素被诛,昌宇痛之。太祖嘉其义,转为记室,迁司徒左西、太尉户曹属、中书郎、王俭卫军长史。永明元年,竟陵王萧子良表置文学官,以何昌宇为竟陵王文学,以清信相得,意好甚厚。转扬州别驾,豫章王又善之。迁太子中庶子,出为临川内史。除庐陵王中军长史,未拜,复为太子中庶子,领屯骑校尉。迁吏部郎,转侍中。临海王萧昭秀为荆州,以昌宇为西中郎长史、辅国将军、南郡太守,行荆州事。

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年),为侍中,领长水校尉,转吏部尚书。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四年(497年),卒。年五十一。赠太常,谥简子。

何敬容:南朝梁武帝时期尚书令

何敬容(?-549年) ,字国礼。南朝梁庐江灊人。出身世家,祖父何悠之,曾任南朝宋太常卿;父亲何昌宇,曾任南朝齐吏部尚书。20岁时,选配南朝齐武帝次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入梁后,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丞、扬州尚书,官至宰相。任吴郡太守时,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四年,治为天下第一。当地吏民诣阙为何敬容树碑立传,得到批准。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年),提为尚书右仆射,参掌选事,侍中如故。南朝齐永明五年(487年),提为左仆射,加宣惠将军,置佐史,侍中、参掌如故。很快又任中权将军、丹阳尹,侍中、参掌、佐史如故。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年),改太子中庶子。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年),征为中书令,未拜,复为吏部尚书,领右军将军,俄加侍中。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入为尚书令,侍中、将军、参掌、佐史如故。他善理政,改变了南朝宋以来崇尚玄学、清谈文义、不问政务的颓废风气。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因妾弟费慧明夜盗官米,为其解脱,被劾免职。南朝梁中大同(546年)初,起为金紫光禄大夫,未拜,加侍中。南朝梁太清(547年)初,迁太子詹事。复官不久,侯景攻入建康(今南京),他被围于台城,次年卒,赠仁威将军。子䴙,秘书丞,早卒。

以上五人同为东晋金紫光禄大夫何叔度的后裔,但五人实为“两家子”,即何尚之、何偃、何戢是父子祖孙关系,何昌宇、何叔容是父子关系。曾有资料认为以上五人为一家五代,即认为何尚之子何偃、何偃子何戢(慧景)、何戢子何昌宇、何昌宇子何敬容。其实不然,何昌宇、何敬容是何尚之弟弟何悠之一脉。据《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何昌宇传》记载:“何昌宇,字俨望,庐江灊人也。祖叔度,吴郡太守。父佟之,太常。”这个“父佟之”恐为“何悠之”之误。如果何昌宇的父亲是何佟之,那么何昌宇与何尚之就不是叔侄关系,因为何佟之(449年-502年)的祖父是何劭之,南朝宋员外散骑常侍;父亲是何歆,南朝齐奉朝请。《何昌宇传》中记载:“昌宇少而淹厚,为伯父司空尚之所遇。” 说明何昌宇与何尚之是叔侄关系。史书记载何尚之有三个弟弟:何悠之,官至太常,与王微交好;何愉之,新安太守;何翌之,都官尚书。“何佟之”与何尚之不是亲兄弟关系。可见何昌宇应是何尚之弟弟何悠之的儿子。我查了相关何氏家谱,也记载何昌宇是何悠之儿子,不是何佟之儿子。

历史上的庐江“何门五尚书”、“两皇后”指谁,你知道吗

二、庐江“何门两皇后”

何法倪(339年—404年),庐江灊人,散骑侍郎何准之女,东晋穆帝司马聃的皇后。升平元年(357年)八月,被立为皇后。升平五年(361年),晋穆帝去世,晋穆帝堂弟晋哀帝司马丕即位,尊何法倪为穆皇后。元兴三年(404年),何法倪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葬于永平陵。

何婧英,生卒年不详,庐江灊人,南朝齐吏部尚书何戢之女,南朝齐废帝萧昭业的皇后。永明三年(485年),嫁给时为南郡王的萧昭业,成为南郡王妃。永明十一年(493年),萧昭业获立皇太孙,何婧英成为皇太孙妃。同年,萧昭业即位,何婧英成为皇后。隆昌元年(494年),萧鸾发动政变杀了萧昭业,追贬萧昭业为郁陵王。废何婧英为郁陵王妃。从此何婧英下落不明。

对庐江何门两皇后,历史上有褒有贬,史书谱牒有述,在此不赘。

庐江何氏在300年间人才辈出,以上所列仅为一小部分而已。

历史上的庐江“何门五尚书”、“两皇后”指谁,你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