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贊臣育兒新概念:驚訝!9成媽媽都不造的「腸」識

正所謂“吃好睡好身體好”,寶寶擁有健康小肚肚,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營養,給聰明機智的小腦袋添加助力哦。但是,寶寶的腸胃似乎特別愛“折騰”,拉肚子、便秘、不消化,等等問題輪流“上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別急,麻麻們先來了解以下3個“腸”識,再從“腸”計議吧。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驚訝!9成媽媽都不造的“腸”識

1、營養消化吸收不僅靠胃,更要靠腸道

有很多人會認為,“胃”是消化吸收食物的唯一器官,腸道只是一根運輸食物的長管子。但事實上,腸道也承擔著消化吸收的重任。

寶寶吃進肚子的食物在胃裡得到初步的消化,很多的消化吸收過程其實是在腸道里完成的。而且,腸道還要吸收食物裡的營養、水分,最後把食物殘渣變成便便。

2、腸道是寶寶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

寶寶剛出生時就具備了免疫系統的所有組成部分,但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容易被病菌乘虛而入。腸道作為寶寶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有很多免疫細胞附著在上面,產生的抗體對免疫系統有非常重要的效用。

此外,腸道內還有成千上萬的細菌,有的無害,有的有害。促進有益菌生長、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對腸道防禦系統的發育和成熟非常重要。

3、消化道被稱為“第二大腦”

你造嗎?消化道周圍排列著大約1億個神經細胞組成的神經組織。神經會將消化道細菌的信息傳輸至大腦,人的心理狀態可能受消化道狀態的影響,甚至由消化道的狀態來決定!

怎麼樣,是不是大吃一驚?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驚訝!9成媽媽都不造的“腸”識

在瞭解這些 “腸”識之後,如何能更好地呵護寶寶的小肚肚呢?建議麻麻們可以這麼做:

1首選母乳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除了可為寶寶提供全面豐富的營養物質、易於寶寶消化吸收以外,寶寶在吮吸時,還可以把媽媽乳頭及乳頭周圍皮膚和乳管內的細菌統統吃掉,這有利於寶寶腸道內正常菌群的建立。

2科學餵養

媽媽需要根據寶寶腸胃發育的特點給他提供適宜的食物,同時幫助寶寶養成細嚼慢嚥等良好的飲食習慣,因為食物在口腔內咀嚼得越充分,對消化系統另一端的磨損就會越小,使寶寶稚嫩的腸道得到呵護。

3消毒有度

有些媽媽習慣餵奶前乳頭用消毒紙巾擦一擦,奶瓶、水杯等餐具用消毒劑來清洗,這樣做表面看起來似乎是給寶寶提供了很清潔的環境,而實際上“太乾淨”反而會使寶寶面臨更多健康的風險。因為,如果寶寶失去了接觸病原微生物的機會,機體也就不會產生相應的保護性抗體,不但影響寶寶免疫系統發育成熟,而且也不利於腸道功能的發育成熟及政策菌群的建立。

4不濫用抗生素

記住: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效,而對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不僅無效,反而還會誤殺機體內的有益菌,使寶寶體內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壞,從而影響寶寶的免疫力,不利於疾病的恢復,甚至加重病情。

5添加益生元

益生元可為益生菌提供養分,促進益生菌的生長與繁殖,從而保護寶寶的腸道健康。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驚訝!9成媽媽都不造的“腸”識

美贊臣溫馨提醒

益生元不僅是益生菌對抗有害菌的“強大後盾”,還是促進腸道蠕動、降低糞便硬度的“秘密武器”。因其具有吸水性,可以增加糞便的含水量,使寶寶便便不易乾燥。

而且,長鏈+短鏈的益生元組合更給力哦!

如果把腸道比喻成賽道,短鏈益生元(如GOS)好比短跑選手,但耐力不足,後程“體力不足”,主要在大腸近端發揮作用;長鏈益生元(如PDX)好比耐力長跑選手, “耐力”很好,能跑完整個腸道,剛開始作用相對小些,主要在大腸遠端發揮作用。兩者合作,能夠更好地呵護寶寶小肚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