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错

很多家长都很疑惑,在家里孩子为什么不愿意画画呢?

明明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不但愿意画画,而且每次有了新作品都会和父母分享。

当问到:“宝贝,你喜欢画画吗?”孩子通常都会说:“喜欢呀!”

于是,父母会将各种颜料和画材搬回家,和孩子一起享受画画的亲子时光。或是让孩子把今天学到的再画一遍,和父母分享一下。

别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错

孩子一般都是画两笔就不愿意了,如论父母怎么哄着,都不愿意再下笔。逼急了,就会直接说:“我不会!”

所以,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在家画画呢?

1 没有适合的环境

这个可能是大多数家长遇到的问题,因为每个人本身都具有群体社会性特征,孩子也不例外。

当一个环境的人都在进行一项活动时,新介入的成员也会很自然的融入活动之中,并产生群体活动的乐趣,这就好像,大家都在画画,我也画画一样。

而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并没有小伙伴和他沟通交流,虽然父母也在一旁,但很多时候,大部分父母并不能成为孩子真正的“玩伴”,孩子自然也就不愿意一个人画画了。

别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错

2 没有正确的引导

很多家长在家和孩子画画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

曾经在高铁上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给孩子拿出涂色本和蜡笔,让孩子涂色玩。

孩子刚要拿蜡笔,妈妈来一句“等等,你看,鲨鱼的这里是深绿这里是浅绿,别画错了。”

孩子拿画笔和涂色卡上的颜色反复对比后,开始涂色。

“你看你,画的不对啊,鲨鱼的牙齿是白色,怎么能涂上颜色呢?”

“说过多少次了,框里面画,怎么又画出框了,太丑了,你到底会不会啊!”

妈妈时不时“教”孩子,最后甚至忍不住自己上手了。孩子的情绪从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犹豫,最后干脆懒得画。

很多两三岁的孩子连像大人那样握笔都做不到,更无法控制笔去画出想画的线条。

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区分颜色,画出框、涂错颜色并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真的做不到。

而父母往往很心急,忍不住要上手帮助孩子,孩子会感觉自己无法画到父母期望的那样好,他们会对自己形成这样一种认知:我就是画不好,我就是不会画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比较抵触在父母面前画画。

别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错

3 在家缺乏相关情景氛围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画画的天分和潜质,画画也是孩子最自由便利的表达方式。

但是在幼儿园或者培训机构里老师会针对孩子的特点,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有趣好玩的方式,比如讲故事、做游戏、探索式等,先勾起孩子的热情,这是最最重要的。

然后,创造情境将孩子带入主题之中,让孩子身心处于模拟体验的状态,当孩子完全被主题吸引身心投入,这个时候想不让孩子画都难。

但在家里,大部分父母可能并不知道如何给孩子塑造氛围,只是简单的让孩子模仿自己画画。这样的方法,反而会禁锢孩子的创造力。

久而久之,孩子只会复制成人教过的东西,失去自我创作的热情,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无法体会自由表达的喜悦,无法画出有创造性的作品。

别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错

4 画画=玩耍

画画在很多孩子眼里,就是好玩,它是孩子抒发和释放感情的一个渠道,当孩子在课堂上,将感情尽情释放了,在孩子心里,画画这件事也就等于是完成了,不需要再另外表现。

孩子们都有这样的特点:当我们用力想把他们向前推的时候,他们就会想要闪身躲开或者干脆使劲儿向后退。

所以,当我们有什么良好意愿,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某些天使般的言行时,如果显得特别在意,被孩子察觉到了,那他们也很可能会做出跟我们意愿背道而驰的行为

别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错

那父母在家该如何做呢?

1 鼓励

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孩子认真投入的表现,管它画什么看不看得懂,一定先给予肯定、鼓励、赞赏。

耐心倾听孩子的作品内容,了解详尽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找寻可以更好、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这个步骤,家长要显得随意无心,不可刻意,让孩子在无痕之中接受意见并愿意继续热情表达。

2 坚持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坚持”的习惯

任何学习都是从生到熟、从浅到深的过程,任何知识都有连续性,画画也不例外。

画画需要热情,更需要时间和感情的投入,只有越画才能越喜欢画,越画才能画得越好,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好的天赋也会渐渐消退,只有坚持了,才会有积累,有了积累孩子才会更有信心,画得更好!

End

关注黄铅笔少儿美术,获取更多创意手工儿童绘画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