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扶苏不死,凭借三十万戍边军队,真可以稳住秦始皇千秋霸业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像往常一样进行自己的出巡活动。大队走到沙丘时,年过半百的秦始皇突然病重,随行医生医治许久依然没有什么大的好转。秦始皇一生都在追求灵丹妙药,以求得长生不老,好把持自己的千秋霸业。但是此时的他,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他让随行的赵高,拿出纸笔跟玉玺,准备草拟遗诏。

倘若扶苏不死,凭借三十万戍边军队,真可以稳住秦始皇千秋霸业吗

遗诏的内容很简单,始皇自知时日无多,令公子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从边关赶回咸阳主持自己的丧礼。诏书中没有提到是否让扶苏继承帝位,但是意思已经十分明确了,在众多儿子之中,偏偏让扶苏来主持,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而且在众多儿子之中,扶苏的德行天下人有目共睹。

倘若扶苏不死,凭借三十万戍边军队,真可以稳住秦始皇千秋霸业吗

写罢,秦始皇让赵高即刻发往扶苏所在之地。但是赵高表面上答应了,实则暗地里扣下了诏书。秦始皇死后,李斯封锁消息,知道始皇死讯的仅有寥寥几人。赵高伙同李斯,篡改遗诏内容,改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同时借秦始皇之名义,给扶苏发了一封密函。

倘若扶苏不死,凭借三十万戍边军队,真可以稳住秦始皇千秋霸业吗

密函中痛斥扶苏不顾父子之情,多次斥责自己的父王。到边塞多年,不但没有建功立业,反而使士卒损耗加大。一封密函将扶苏贬低得一无是处,同时责备蒙恬辅佐不力,让扶苏与蒙恬一同自杀。蒙恬觉得其中有诈,而扶苏被自己的仁孝所害,拔剑说道:“父亲要儿子死,儿子哪有不死的道理!”说罢便自行了断。秦始皇如果知道这样,怕是要被活活气死!噢,对不起,他已经死了。

倘若扶苏不死,凭借三十万戍边军队,真可以稳住秦始皇千秋霸业吗

此后胡亥登基,上位后十分宠信赵高,大小事情都由赵高决断,后来更是只顾玩乐。赵高一方面肆无忌惮安插自己的势力,一方面大肆杀害反对自己的大臣,甚至是秦王室钟宗亲。在一系列的残仍暴政之下,把秦王朝推向了灭亡。

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是赵高篡改遗诏改立胡亥,理应是扶苏登基。而按照扶苏的德行,施以仁政,秦王朝不会那么快灭亡。这位随意自杀的扶苏,真的能扭转灭亡的局面吗?

倘若扶苏不死,凭借三十万戍边军队,真可以稳住秦始皇千秋霸业吗

蒙恬已经告诉扶苏,这诏书有诈,他还是选择了自杀,没有一点点自己的见解与决断。秦始皇当初送他去边疆,并不是真的想责罚他,而是想借蒙恬与军队之手,让他成为一个热血男儿。但凡扶苏能明白一点秦始皇的心意,他也不会贸贸然去自杀。

其次,扶苏手中掌握的是三十万军队,加上蒙恬也是他的支持者,这样的条件下能有什么事不能成就。扶苏作为胡亥的兄长,理应清楚胡亥的难耐有多大,帝国落到他手中只会毁于一旦。倘若是真的有孝义,就不应该让这千秋霸业毁掉。说到底还是书生气,哪有一点当年秦王吞六国的气魄。

倘若扶苏不死,凭借三十万戍边军队,真可以稳住秦始皇千秋霸业吗

最后,此时的大秦饱经战乱的折磨,加上秦始皇的暴政,各地民怨四起。宫殿,长城的建设更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个帝国已经是大厦将倾,不过是时间长短罢了。即使扶苏接力,也只不过在苟延残喘。倘若他能以极大的魄力,将国家向着与秦始皇相反的施政方向发展,休养生息,或许还能有一点转机。

倘若扶苏不死,凭借三十万戍边军队,真可以稳住秦始皇千秋霸业吗

不过这只是个不存在的假设,如果扶苏有这样的魄力,也不会不听蒙恬的劝阻当场自刎了。如此看来,即使扶苏继位,也不一定能改写历史,况且秦始皇也没有明确表示让扶苏当皇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