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2018——2019年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意見

測土配方施肥是提高和穩定我市小麥產量的關鍵舉措,是我市持續實現化肥使用量負增長的有力保證。為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綠色生產,構建高質量和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在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現有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南陽小麥生產實際,特制訂南陽市2018—2019年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四優四化”為引領,以保證小麥營養需求與品質提高、土壤肥力穩固與提升,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牢固樹立“增產施肥、經濟施肥、環保施肥”理念,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嚮導,分區、分類指導,不斷深化、普及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二、目標任務

2018年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縣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5%以上,其他各縣市達到81%以上。

三、施肥原則

綜合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成果,氮肥用量以目標產量與土壤肥力水平確定,磷、鉀肥用量以土壤豐缺指標確定;施肥運籌根據土壤肥力水平與質地條件、自然降雨與灌溉水平和小麥需肥規律等採用一次或分次施肥的方式;肥料品種選擇以土壤酸鹼度、肥料性質確定;施肥方式上,大量元素肥料以土壤施肥為主,中微量元素肥料與防災減災以葉面肥為主,其中土壤施肥分區指導,葉面噴施分類指導。

四、施肥建議

(一)基肥

1、普通小麥

(1)、高產區。該區主要包括宛城區、新野縣、唐河縣、社旗縣等縣區的高標準糧田集中區域,農業基礎條件較好,主要土壤類型為黃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等。該區域基肥大配方為21-15-9或相近配方(以45%為例,下同),一般畝產550kg以下麥田,底肥用量在40kg/畝左右(實物用量,下同);550kg以上麥田,底肥用量在45kg左右。

(2)、中低產區。該區主要包括西峽縣、淅川縣、南召縣、桐柏縣、內鄉縣等縣,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主要土壤類型為黃棕壤、粗骨土、水稻土等。該區域基肥大配方為20-15-10或相近配方,一般畝產低於400kg/畝的麥田,底肥用量為40-45kg/畝,畝產400-550kg/畝的麥田,底肥用量為45-50kg/畝。

2、優質強筋小麥

主要分佈在盆中平原中高肥力區。該區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質地中壤至粘質,土壤肥力較高。在施肥上應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氮肥用量,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1)、高產麥田。區域基肥大配方為23-12-10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約為40-45kg/畝,硫3-5kg。

(2)、中低產麥田。區域大配方為22-12-11kg/畝,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在40kg/畝左右,硫3-5kg。

3、優質弱筋小麥

主要集中在桐柏等低山丘陵地方,土壤肥力中等。在施肥上應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適當減少氮肥,增加磷肥、鉀肥的用量。區域大配方為18-16-11或相近配方,底肥用量在30-40kg/畝。

(二)、追肥

也稱根外施肥,可以彌補前期施肥量不足或根系在後期吸收力下降造成的損失,達到延緩小麥植株衰老、減少乾熱風為害,增加小麥產量。追肥以追施尿素為主。

1、出苗--越冬期施肥

小麥苗期--越冬期是冬小麥根系發育的重要階段。底肥充足的麥田,一般不再追肥。對於底肥施用不足、播量偏稀的麥田,以及分櫱力弱的品種、遲播的品種,應在冬前小麥分櫱期每畝追施尿素7-10kg;小麥生長較弱或遭遇凍害的麥田,以葉面噴施含氨基酸、腐殖酸以及有機水溶肥料為主,調節小麥生長。

2、返青--拔節期施肥

小麥返青--拔節期習慣上稱為小麥的春季管理階段,主要包括小麥的返青、起身和拔節3個生育期,該階段需肥水較多。肥力較低的麥田可在返青至拔節期追肥,肥力較高的麥田可延遲至拔節期追肥。

(1)、普通小麥

①高產麥田。一般畝產500kg以下麥田,畝追尿素8--10kg,畝產500kg以上麥田,畝追尿素10--20kg。

②中低產麥田。一般畝追施尿素6--10kg。

(2)、優質強筋小麥。在拔節期結合灌水畝追施尿素15-20kg。對於早春土壤偏旱且苗情長勢偏弱的,可在起身--拔節期及早結合灌水進行追肥。

(3)、優質弱筋小麥。返青--拔節期結合灌水,畝追施尿素6--12kg。如果發生凍害應提早追肥時間。

3、孕穗--成熟期施肥

小麥孕穗--成熟期(中後期)是小麥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要根據小麥長勢、土壤養分狀況,以葉面追施為主,結合“一噴三防”,合理噴施。

(1)、普通小麥

①中高肥力或偏旺生長麥田。以噴施磷酸二氫鉀為主,畝噴施量不低於200g,降低乾熱風的危害,提高小麥粒重。

②低肥力麥田。有針對性的選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氨基酸、含腐殖酸、有機水溶肥料,強化營養平衡,增加光合作用,增加粒重。

③ 晚播與基肥施用不足麥田。視苗情與土壤供肥情況,選用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氨基酸、含腐殖酸、有機水溶肥料,迅速補充營養,提高結實率。

④旱作麥田。以選用具有抗旱作用的黃腐酸液肥為主,同時,結合小麥實際生長,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水溶肥料等營養類水溶肥料。

(2)、優質強筋小麥。在小麥抽穗至揚花、灌漿中後期,畝用20%的尿素溶液葉面噴施。

(3)、優質弱筋小麥。在小麥抽穗前後和灌漿前期噴灑磷酸二氫鉀和硼、錳等微肥。在灌漿中、後期,結合“一噴三防”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

五、注意事項

(一)肥料用量選擇

各類麥田在施肥時,可根據土壤供肥狀況、秸杆還田情況、有機肥資源等因素,在推薦的施肥量範圍內適當調整。一是連續三年秸杆還田的田塊可減施鉀肥;二是同一產量水平下,肥力高的麥田可相應選用低施肥量;三是有條件的地方可畝施農家肥3m3以上,或商品有機肥100--200kg。

(二)肥料品種選擇

由於氮素肥料、酸性化學肥料的長期與大量投入,南陽市土壤有酸化趨勢,個別地方pH值已經小於6.0。因此,酸性土壤區要在保障冬小麥養分供應的基礎上,一是調整肥料品種結構,選用偏鹼性肥料,如石灰、鹼性土壤調理劑等調節土壤pH值;二是禁止施用硫酸亞鐵類肥料。

(南陽市土肥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