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無人不貪,但有一個部門例外,英國人執掌廉潔運轉48年!

晚清政府糜爛,腐朽不堪,這點成為人們的共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不是一句空談,晚清政府官員潰爛到骨子裡了,從上到下,無人不貪,無人不腐。

在眾人皆貪腐的晚清,我們發現一個特例,清朝海關成為一股清流的存在。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當時大清海關的掌門人竟然是一名英國人。這個人就是赫德,他執掌大清海關長達48年之久,始終讓這個機構保持著廉潔高效地運轉。晚清政府無人不貪,但有一個部門例外,英國人執掌廉潔運轉48年!

1859年,不到25歲的英國駐廣州領事館翻譯赫德,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大清兩廣總督勞崇光邀請他籌建粵海關,同年11月,赫德被任命為粵海關副稅務司。從此刻起,赫德跟大清海關建立千絲萬縷的聯繫。晚清政府無人不貪,但有一個部門例外,英國人執掌廉潔運轉48年!

同治二年(1863年),赫德受到恭親王奕訢的賞識,被總理衙門任命為大清海關總稅務司。從1863年到1911年,赫德成為中國海關事宜的最高負責人。也許註定大清海關將成為一個廉潔高效機構,當時的英國海關已經建立了廉潔的文官制度。晚清政府無人不貪,但有一個部門例外,英國人執掌廉潔運轉48年!

於是,赫德就將英國海關的管理模式引到大清海關。在引入先進的管理制度前,赫德根據清朝人的工作特點,制定了嚴格用人制度、會計審核制度,複核制度等等。舉個例子,對海關的工作人員招聘,赫德非常重視,必須經過考試,“誰不符合我們的條件,就不錄用。”

同時,赫德在海關關鍵工作人員執行輪換制度,比如主要負責人,每隔三五年就調任。據記載,當時每個關口每放行的一條船或者一件貨物都會經過申報、登記編號、徵稅等程序。雖然複雜,可有條不紊,非常高效。晚清政府無人不貪,但有一個部門例外,英國人執掌廉潔運轉48年!

大清海關的廉潔高效,除了赫德引入的先進管理方式外,清政府對赫德的權力限制更是十分到位。從公司角度來看,赫德是職業經理人,受僱於清廷。如果清廷對赫德稍有不滿意,可以隨時將他解聘。

事實上,清廷對赫德的工作非常出色,清廷對他非常滿意。1911年,赫德去世。風雨飄搖的清政府給予後厚待,加封他為太子太保銜。在腐朽不堪的晚清政府裡,海關這個油水肥厚的機構,竟然能保持廉潔高效地運轉,確實是一個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