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招募外國水兵,計劃奇襲日本東京,若非慈禧阻攔,歷史或已改寫

宋育仁,這個名字早已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但在甲午海戰期間,此人卻提出一個針對日本的驚天計劃,並積極付諸實施。可惜的是,在清朝朝廷從上至下的阻撓下,這個讓人心潮澎湃的計劃最終付諸東流。

在清末的時候,宋育仁是個頗有名氣的維新思想家和活動家,當時有人這樣稱讚他,“談新政最早,治經術最深,著作等身,名滿天下。”

可見此人在當時確是有一些名氣,1886年的時候,886年,宋育仁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宋育仁隨公使龔照瑗出使歐洲。

他招募外國水兵,計劃奇襲日本東京,若非慈禧阻攔,歷史或已改寫

宋育仁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思考,在出使歐洲的這段時間,除做好本職工作外,利用閒暇四處考察,領域涉及政治、經濟、社會……

除考察之外,他還經常出入英國議院、學校、工商各界,結合所見所思所悟,寫成了《采風錄》四卷,主要目的就是介紹他的維新變法思想。

在近代史上影響頗深的甲午海戰爆發時,宋育仁當時正在倫敦,擔任任中國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因公使龔照瑗回國述職,宋育仁暫時代其職務。

他招募外國水兵,計劃奇襲日本東京,若非慈禧阻攔,歷史或已改寫

前線打的挺激烈,遠在歐洲的宋育仁也沒閒著,他趕緊給朝廷上了一道摺子,主要是指出日本短板所在,即“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單從這兩句話來看,這宋育仁還是有些見地的。

摺子遞上去了,但此時清朝海軍被人家打的七零八落,戰爭極其不順,慈禧估計也沒心思看宋育仁的摺子,畢竟是小人物嘛。

就在這檔口,清朝海軍接連失敗,繼平壤失敗後,又遭受了黃海海戰失利。慈禧和李鴻章著急,宋育仁也著急啊,著急之下宋育仁想出一個奇策,即出奇兵,攻擊日本本土。

他招募外國水兵,計劃奇襲日本東京,若非慈禧阻攔,歷史或已改寫

具體他是想的,第一步購買英國賣與阿根廷、智利兩國的兵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第二步招募澳大利亞水兵兩千人,組成水師一旅。第三步託名澳大利亞商團,以保護商隊為名,自菲律賓北上直攻日本長崎和東京。

看看這計劃,直攻日本首都東京,這就叫直搗黃龍!大後方都吃緊了,他們還有心思在東海上打甲午海戰嘛?當然,想歸想,落到實處還是有難度的。

這宋育仁不僅敢想,而且還敢幹。一方面,他給朝廷上摺子,陳述自己的想法。另外一方面,趕緊甩開膀子幹起來,加強與兩江總督劉坤一、張之洞等人聯繫,以取得這些封疆大吏的支持。

他招募外國水兵,計劃奇襲日本東京,若非慈禧阻攔,歷史或已改寫

在爭取國內支持的同時,宋育仁還積極與美國退役海軍少將夾甫士、英國康敵克特銀行經理格林密爾等商定:與康敵克特銀行立約借款200萬英鎊,另戰款100萬英鎊,以支付兵船購買費用。

經過宋育仁這麼一折騰,不僅購買了船艦,備齊了槍彈武器,而且各級戰鬥人員也已配齊。這就是一支武裝力量啊,宋育仁想著把這支海軍交由前北洋水師提督琅威裡率領。

但這所有的一切都沒有清朝朝廷的正式批示,也就是說,這是宋育仁自作主張。厲害了,我的哥,一個人折騰起這麼大動靜,真是讓人佩服。

他招募外國水兵,計劃奇襲日本東京,若非慈禧阻攔,歷史或已改寫

此時,公使龔照瑗返職,知道宋育仁這些動作後,立馬電告朝廷。因為當時清朝朝廷已經打定主意和日本媾和,慈禧和李鴻章堅決反對宋育仁的計劃,並急忙宣佈,購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廢,同時電召宋育仁速速回國。

就這樣,募集海外水師奇襲日本的計劃胎死腹中,成為歷史遺憾。整件事情的經過,詳細記錄在一本叫做《借籌記》的書中,以表示他壯志未酬之憾。

這宋育仁雖是讀書之人,但卻頗具膽識,並且敢於出奇,真可謂是清朝第一狂人。假如,慈禧批准宋育仁的這個計劃,近代史或會被改寫。

可惜,歷史從來沒有假如。1895年3月,清廷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