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后徐向前儿子来十堰探寻父辈足迹


80多年后徐向前儿子来十堰探寻父辈足迹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对于十堰这片红色的土地,徐向前元帅很熟悉,他曾在郧西、郧阳区浴血奋战,特别是他指挥的漫川关生死突围战,被《红四方面军战史》称为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去年,徐向前元帅的儿子特意来到漫川关战场,追寻父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

指挥了漫川关生死突围战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红四方面军西征的过程中,漫川关战斗、新集战斗、土桥战斗这三场著名战役均被载入史册。特别是漫川关战斗,被《红四方面军战史》称之为关系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当年指挥这场战斗的,就是徐向前元帅。

1932年7月,国民党调集部队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连经多场战斗,未能打退国民党军的“围剿”,于是向平汉铁路以西地区作战略转移。1932年11月初,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到达郧阳区南化塘,遭遇国民党军。部队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在化山坪一带与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激战,冲破堵截。同月12日,就在我军接近漫川关的同时,国民党三路大军赶到,对我军再次形成包围之势。

徐向前总指挥命令红十二师趁国民党军不备,避开漫川关,杀开一条血路,为全军突围打先锋。东南面峡谷,两侧陡峭绝壁,地势不利,阻碍了红十二师的行动,师长邝继勋带领先头部队攀上山崖。国民党军发现我军的意图,就地架起机枪疯狂扫射。红十二师奇袭失败,全军失去了避开漫川关的最后机会,被逼进了任岭(即郧西县上津镇云岭)长达近十里狭窄的峡谷(即上津镇境内七里峡)。

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红军决定突围。红军找到了一条非常隐秘的水沟,这是山洪冲击出的一条石沟,最窄之处仅容一人侧身弯腰通过。徐向前总指挥站在最危险的山垭道口指挥部队,他睁着熬红的眼睛,挺立在刺骨的寒风中。在呼啸的枪弹声中,不时传来他坚定的声音:“快,快!再快一点!冲过垭口就是胜利……”红十二师许世友的三十四团和红七十三师韩亮臣的二一九团,硬是从国民党的“包围圈”上撕开一个血淋淋的“口子”。凭着这条通道,我军主力突围,闯出了漫川关。

书写“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

对于漫川关战斗,徐向前元帅记忆十分深刻。他曾在回忆录里写到:“漫川关突围,是关系到我军生死存亡的一仗。许世友那个团立了大功,二一九团打得也不错。”对于郧西和郧阳区,徐向前元帅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1986年,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内有纪念碑1座及纪念亭两座,其中纪念碑高11米,宽2.2米,纪念亭面积为32平方米。1987年,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扩建,改建后的纪念碑高15米,宽2.75米。同年2月,徐向前元帅欣然为“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书写碑名。

扩建时,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新建了碑文斋,长8米,宽6米,高5.7米。碑文斋内竖纪念碑1块,宽2.5米,高1.3米,用万山红大理石精刻而成,国家领导人李先念1987年6月20日撰写了碑文。陵园后面是将军纪念馆,记录了南化塘5块革命根据地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展出了从南化塘走出去的共和国328位开国将帅的照片、生平,以及在南化塘的战斗经历。

徐向前儿子追寻父辈战斗足迹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80多年,漫川关一战仍深深印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特别是一些亲历了这次战斗的英雄后人们,他们来到漫川关战场寻访先辈足迹。

2017年3月24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徐向前元帅的儿子徐小岩来到漫川关,寻访父亲战斗过的足迹。在漫川关革命烈士陵园里,徐小岩仔细听了“红四方面军转战商洛”及“血战漫川关”的战斗经过介绍,并向烈士纪念碑三鞠躬。

当年,徐向前元帅指挥漫川关战斗时,曾借住在当地村民徐裕黄的家里。徐小岩特意找到这户人家,听他们讲述父亲当年指挥战斗的故事。

这次寻访,让徐小岩对当年父亲指挥的这次战斗有了更深的了解,漫川关、郧西、南化塘等地名也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 罗毅 通讯员 李仁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