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太平军控制过的区域里,百姓对他们的印象和评价是怎样的?

驻足小站看历史


清朝到了末年,各种各样的屈辱的对外战争,载来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重了贫苦农民的负担,本身清朝已经到达了一个正常的封建王朝的晚期,再经过外来侵略,又加重了民众负担,所以理所应当的,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在酝酿中。

而这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就是后世闻名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影响非凡,一般情况下都被认为是中国封建历史走向没落的标志,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所以也有人说它也是清朝走向灭亡的由端。

历经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清朝,社会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隐藏的地步,在这个时期的清王朝,面对国外势力的打压,已经到了无法喘息的时刻,但还要面对太平天国的反抗,这时候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没有什么阻力,因为清王朝已经走向末路,根本没有能力及时组织他们。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很多人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有支持的,也有反对,最重要的就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他们控制的区域内,百姓对他们的看法又是怎样的了?

百姓对天平天国的评价主要从他们对待百姓的态度,和对待百姓的利益。首先就是他们对待百姓的态度,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已经形成了足以和清廷对抗的局面,疆土也在不断扩大,前期对待百姓的态度也是让百姓感受到了他们被尊重,所以初期天平天国的疆土不断扩大也就随之而然了。

太平天国在一开始,颁布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还是非常明确的把百姓放在首位的,认为百姓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这让被统治的百姓看到了新的希望。

当时的清廷,被列强欺压后,总把这些压力都转给了清朝的百姓,让清朝的百姓苦不堪言,贫苦的老百姓不仅要分担苛刻的赋税,还要和自己的国家承担国外的债务,这让清朝百姓们真的是苦不堪言,而这时候的天平天国,却把百姓当做自己的衣食父母,对待百姓和对待自己亲人的态度一样,这让百姓们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所以他们都很拥护太平天国。

其次,有相当数目的百姓,由于太平天国的兴起而摆脱了许多来自清朝特权阶级的苛捐杂税。毕竟清朝因为债务压身,各种各样特权阶级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这些特权阶级将自身损害增加给了百姓,百姓被压的够呛,但是太平天国一成立,新兴的太平天国立马就减少了苛捐杂税,要知道孔老夫子曾经说过,苛政猛于虎。太平天国在各地对当年清朝的特权阶级都是屠杀,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压力。

最后太平天国在各地的统治与清军统治地区一旦对,往往都非常具有强烈的反差,据当时的各地县志记载,在清军统治地区,由于清军军纪败坏总是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虐待百姓那都是常事。相反的是,太平天国的统治者们,在自己统治地区往往注重恢复生产,虽然也会进行一些宗教的传播,但是总的来说,从没有大规模对所在统治地区多次屠杀劫掠的行为。

太平天国在之后还有颁布《资政新篇》的打算,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当时的工商活动。虽然最后资政新篇只是作为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个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在中国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伟大设想。

其实总的来说百姓们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也还是很正面的,太平天国前期的很多统治地区的一些举措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当然可惜的是,太平天国后来的一些事情导致他们只是改变了社会的情况,却没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过这都属于他们的农民局限性了。

后人百姓在议论的时候,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最主要就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而谈,对国家来说,让清朝的腐败早日走向灭亡,对百姓而言,那是他们反抗不满的表现和抵抗,这还是很积极的。


无笔史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是南京人,这里就是太平天国的首都。

我从小听老人说太平军的一些事情,然而反面占百分之九十九。

总体来说,至少苏南一带的人,对太平军没有任何好感,通常蔑称为长毛。

总结起来,主要是几点。

主要的在于,太平军杀人太多。

中后期太平军杀人相对少了一些,但初期是很多的。

苏南到处都有太平军乱杀人的故事。

浙江也差不多,连鲁迅都写过:

她(长妈妈)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多是广西、湖南、湖北人)。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以上的话,其实并不是胡说。

人民最怕的,其实就是鲁迅保姆长妈妈说的: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事实上,太平军占领南京以后,强行将几十万市民分为男营和女营。

男营都是男人,平时主要做工,一旦前线吃紧就强迫从军。

这些人,说通俗就是炮灰。



很多人惊奇,太平军起家时候才二三千战士,能够从广西一直杀到南京,无人能敌。

然而,后期经常数倍兵力去打湘军、淮军,却总是赢不了。

其实,这个数倍兵力就是这些炮灰,拼凑起来的民夫。这些人根本不想为太平天国送死,怎么可能打的赢。

另外,就是长妈妈说的: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确实也是这样。

太平天国的高级官员和军官们,都会从女营中挑选漂亮的少女,强行作为自己的妻妾。

仅仅洪秀全一个人,妻子就有88人之多,其他王爷也是不少。

其实,太平军的故事还有很多,但鲁迅这短短几句话,就已经说得不错了。


萨沙


既然问到了太平军控制过的区域里,老百姓的印象和评价,那么,就是谁最有发言权的问题!

我仔细翻阅了相关资料,艾米认为,最有发言权的非《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不可!

而能接触到这本书,更是艾米研究太平天国以来最大的收获,细节是那样真实,人物栩栩如生,此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还能这么真实地看到那群义无反顾的战士能在我的眼前“复活”。

但这本书实现了我的这个基本的愿望。

我如同看到了一部为反抗列强、为推翻满清,那些英勇战斗的普通人,完成了一部史诗般伟大的鸿篇巨制的电影一样既享受又感动!



(原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存世数量极少,屈指可数,史料价值不可估量。)

为英雄立传,凭借“一手资料(文献档案)”,呤唎为我们呈现出了太平天国人们的真实面貌。

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这个坚强的外国战士,亲临百姓中走访,了解人们对太平天国管理者的真实评价。所以,在书中你可以看到,这本书对太平天国占领区和满清统治区的百姓面貌进行了全面对比的分析。


对比结果简单地说,前者是,欣欣向荣的,充满生机的,充满热情的;而后者是一片颓废的,萎靡不振的,麻木的,冷漠的,死气沉沉的!

原来是两重天的差别!天壤之别,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说起来,《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这本书是非常非常可信的,靠谱!作者是一个英国人,呤唎。他是少有的同情中国革命的外国人,并始终以此为荣的一个外国正义的进步人士。

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有三百多个外国人参加太平军。他们英勇顽强地打击清军和外国洋枪队,如同一个普通的中国战士一样在战斗。除了少数人幸存外,多数人都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这里面也包括了呤唎的妻子。

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于中国的“革命”运动呢?把太平天国运动称为革命,最早的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反而是外国人!当呤唎写出了第一本关于太平天国的revolutionary(革命的)著作后,他的亲身经历迅速把太平天国山呼海啸般地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当太平天国的敌对方——满清政权忙于绞杀和全面封锁、丑化太平天国的时候,世界上很多人已经开始逐渐被呤唎那热情洋溢地介绍所感染,当他们略有所知的时候,当此时,太平天国却已经失败了!


那么,呤唎究竟是如何介绍太平天国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异乎寻常般的、强烈的感染力呢?

众所周知,由于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天国刊印的史书典籍被付之一炬,其本身的史书几乎被毁灭殆尽,少数流传下的也多经过大量篡改,这本书已成为现存的唯一一份未经他人篡改的亲历者见闻录,书内详细记载了太平天国的“起义宗旨、政策、婚姻、税收、法庭、战斗历程、作战阵法”等实况,以及太平天国的“人物群像”等,另外“还援引了包括英国官方等政府媒体的大量文件”,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第一手史料”。

艾米之所以如此青睐于本书,不仅仅是书中所载“太平军之守纪律己”,更重要的是“太平天国治下,百姓之安居乐业”,为正史所少见。

很多人从网上相信那些刻意的篡改抹黑,尤其是满清政权的敌对宣传——以讹传讹的谣言,但是当我们看到战争亲历者的讲述后,当我们获得事件的真相后,不能不对那些污蔑太平天国的言论,嗤之以鼻!也更增加了我们对太平天国运动先行者们充满极高的敬意!

事实上,呤唎加入太平军后,受到了忠王李秀成的赏识和重用。他先是帮助太平军训练炮手和枪手,并帮助太平军和英国人做军火生意,采购了大量的洋枪洋炮。当他最后一次受派遣回国采购武器之际,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告于失败。

远在英国的呤唎得知英国政府对太平军的疯狂镇压行为后,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他多次劝说政府放弃对满清政权的倾斜,但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是什么原因,让呤唎对太平天国一往情深、如此热爱有加呢?

用了很多时间,艾米试图从他的著作中寻求答案!

下面,我们来看看呤里是怎么样看待太平天国和满清统治区的人存在“显著差异”的!

首先,艾米惊讶于呤唎上校在152年前,就已经能够告诉我们,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为什么“不怕死”。

他们的英雄气概从哪里来?


成书于1866年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在书中,呤唎对太平军的印象概括地总结评价为一句话就是,“太平军是聪敏的、直率的、英武的,尤其是他们的自由风度特别具有吸引力。你可以看见被鞑靼人所征服的中国人的奴颜婢膝;但是太平军纵使面对死亡,也都无不表现出了自由人的庄严不屈的风度。”

“自由人”,是呤唎一再强调的!这说明,只有从长期被奴役状态下获得解放的人,才能表现出这么英勇无谓的气概!事实上,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讴歌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林凤祥、李开芳等那些致力于推翻满清而披肝沥胆的英雄豪杰们,总是苦于没有一手资料,去剖析探究他们内心的坚强来自于哪里?而呤唎的亲历记用鲜活而生动的事实表明,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对人性的解放,才是团结劳苦大众的致胜利器;这也证明,内讧前,他们的政策是多么深入人心的!

呤唎调查了哪些城市?他们对满清是什么态度?

呤唎调查的城市包括江浙广东福建等省,“汕头、厦门、福州、上海等地”。他说,“每到一地,我总是尽量跟本地人相处在一起。我发现他们都深深痛恶清朝的统治者。一般人都把残酷、凶狠、口是心非归之于中国人的天性,其实这多半是由于邪恶的清廷政府所造成的。”

网上总有人说,长毛把江浙祸害了,如何如何,真相呢?当呤唎为我们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你还敢说,你爷爷老一辈说的就是真的?

太平天国治理区的人们,究竟有多美好呢?

对于太平天国区域和清朝统治区域,人们的精神面貌差异有多大?同样,呤唎为我们做了详尽而细致的描述。

呤唎最深的感受,莫过于服饰变化对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服饰必然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中国最俊美的男人和女人只能在太平军行列中看到,这是奇怪的事实。这也许是由于他们不同的服装和发式。”

他同时还对妇女缠足的解放、男子去辫的做法,赞叹不已。“妇女摆脱了缠足的恶习,男子摆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这是太平天国最显著、最富有特色的两大改革,使他们在外貌上大为改善,和在鞑靼统治下的中国人显出了巨大区别。”

“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他们(农民)都乐于留发,这是太平和自由的标记,跟满洲人及其强加在汉人身上的剃头蓄辫的奴隶标记恰成对照。”

“在农村,村民们同样蓄了长发,在新政体下生活的非常愉快。”

这些描述,让我们对太平天国区域内人们的状态有了真实的印象。

面对太平天国的失败,呤唎曾经在他的书中预言,“太平军虽遭打倒而未被消灭,“将会像‘不死之鸟’一样从他们以前的光荣的灰烬中复活起来”。

他又断定:“尽管有些国家会为它们政策的表面胜利而欣喜,为高贵的太平天国的领袖的殉道而无动于衷,但是星火燎原的时刻终会来临。那时候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

今天,一切都印证了一个外国“洋兄弟”的预言!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我们专注于它何时到来”,太平天国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动摇了满清的根基,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让民主与进步的思想光芒照耀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公正与否,关乎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对满清必须灭亡的深刻总结,这是不容质疑的根本原则。

大家好,我是艾米,如果喜欢我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点赞”我!你的“关注+点赞”,是我前进的助推动力,你的“转发+评论”是我进步的坚实后盾!

“感恩有你,有你更精彩!”2019让我们超越梦想,向着朝阳,一起飞!


卓尔艾米


苏南、上海、浙江等地,通常对太平军都没有什么好印象,通常都会叫太平军“长毛”。里面有着很大的鄙视的意味。但是苏州可能是个例外。


对于太平天国后期而言,南京是国都,苏州就是总司令部。太平天国后期的真正军事统帅李秀成就一直驻扎在苏州。“忠王府”现在依然保存完好,作为一个历史遗迹矗立在苏州市博物馆西侧。

苏州也是当年太平天国基层政权建设试点省——苏福省的省会,辖常熟、江阴、太仓、松江、青浦、昆山、吴江、武进、无锡、丹阳、金坛、溧阳、宜兴等当时的鱼米粮仓。


苏州更是太平军对阵上海的前沿指挥部,以及天京的东南屏障。所以苏州对于太平天国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苏州曾经是太平天国除天京之外,重点当作自己地盘来经营的,从上自下都非常重视。为了巩固政权建设,并没有拿苏州当作此前天库制度的试验品。可以说事从分尊重了当地的一些基本经济制度。

洪秀全曾经亲自下可一个叫《谕苏省及所属郡县四民诏》的诏书,向苏州及周边的人民宣传其统治思想,并切实地表达他体恤民生之艰难的想法,还表示了要减轻税负,希望达到更多群民归顺的效果。

还有一个例子体现了太平天国对苏州的重视,苏福省中的“福”字,实际上已经犯了洪秀全儿子“洪天贵福”的讳了,洪秀全特别下旨不用改。


可以说,基本上太平天国攻占苏州之后,并没头想在其他地方一样进行一切归圣库的劫掠措施。而相反的是,太平军比较注重发展经济,积极地恢复当地的农业生产。

李秀成甚至下令军队协助老百姓去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保护耕牛。在李秀成的努力之下,甚至一度出现了军民一心,苏州的农业竟然连续几年都出现了丰收的可喜的景象。

这个镜头在苏州,是历史上张士诚也曾干过。张士诚死后,苏州人民偷偷祭奠张士诚,产生了一个烧“狗屎香(九四香)”的习俗。

太平军军纪严明,苏州人对太平军没有太多的恶感,反而是因为此前清廷的腐败,带给普通市民深深的恶意。

但是随着太平天国的整体形势恶化,苏州也变得朝不保息,开始变得极不稳定。但是苏州城内秩序在“苏州杀降”之前,仍然是保持稳定的。


从这一点可见当时李秀成对苏州真的是花了很多心血,对老百姓要远远好于清廷的。

在苏福省太仓州,会王蔡元隆诈降李鹤章,差点没把李鹤章打死。这也成了后来李鸿章接受苏州时投降时,大规模诱杀降军的一个诱因。据不完全统计,有8万之多。加上淮军纪律差,各种洗劫,导致了民怨顿起。

从这一点来讲,也导致了苏州老百姓对李鸿章和她的淮军没有好印象,却对太平军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炒米视角


百姓对太平天国和太平军的评价非常低,认为他们是为祸天下,事实也确实如此。太平天国和太平军对百姓非常残酷,惨无人道,百姓当然痛恨他们。

1853年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的屠杀,恐怕仅次于1938年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凡是满清官员、满族的百姓、知识分子、僧尼道士、商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头,许多人不堪凌辱被杀,就举家自杀。一次,杨秀清手下的逻查人员(即密探)大肆搜捕了一千四百多“反叛”,非刑拷打投入大牢,几天就把这些人全部斩首,不少人被冤杀。整个南京城一片血腥,老百姓吓得战战兢兢。不但如此,历代古都的文物古迹还被严重毁坏,诸子百家、历代书籍都遭禁止、焚毁,比秦始皇还要彻底。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屠戮,也是对文化与文明的毁灭。

天国的法令森严,刑律惨酷,凡犯天条者,一律处死刑。天条以外之罪,也非杖即死。死刑中又有“点天灯”“五马分尸”“割肉”“抽肠”等非刑。所谓“点天灯”,是一种极残酷的刑罚: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犯人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令犯人痛苦不堪遭焚而死。行刑之前,往往先鸣锣聚众,讲说道理,宣布罪状,然后当众行刑,令观者惊心怵目,自然俯首听命,而造成一种恐怖气氛。这种恐怖统治,完全违背了当初革命救世的人道宗旨,自然要归于失败。

当时太平军上下,群众反映最为强烈、影响政局稳定最迫切的是妇女问题,太平军早期占领大城市后严厉施行的“女馆”制度以及强行劳动的制度,使得昔日弱不禁风的广大城镇乡村好人家的妇女,个个变成了挖沟、砌墙、搬运的“劳改犯”,严重摧残了太平军占领区的妇女身心健康。细细思之,令人发指。

当时天京城内,从侯以下所有军政官员至平民百姓,全部家人离散,分居在男营女馆,男人入营当兵,妇女住女馆参加劳动。当时天京大兴土木,妇女参加天王府建设。有一首咏叹老年妇女从明故宫拆城取砖石运料苦况的乐府诗说:“老人城上摇,旋向城下抛;女人城里拾,旋向城外挑。老人一失足,翻身身必坏;女人一失手,触头头必碎。”洪秀全驱使成千上万妇女修建天王府,并亲自监工督迫,风雨寒雪不停,致使不女人女病倒,并有打人杀人事情发生。

一次,洪秀全曾亲自责骂修天王府的妇女,并把挖湖的女监工杨长妹踹得吐血,然后逼迫她们在冰冷的季节必须完工,完不成就要斩首。她们和家人久久分离,了无期限,十分悲惨。杨秀清于1854年9月29日假托天父下凡,正式要求“排铺尔一班小弟小妹团聚成家”,才把实行了一年半、丧尽人心的女馆解散,恢复了臣民的家庭,但已付出惨重的代价。

至于被居于厚望的《天朝田亩制度》,虽然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天朝田亩制度》由于严重缺乏可操作性而被束之高阁,从未被实施。


袁卫宇


历史上的太平军怎么样呢?

有洋人的资料记载,有清政府的资料记载。还有一些民间的说法。

从客观性来说,自是洋人的资料记载准确一些。


因为百姓的说法,一般是受到了清政府的宣传影响,清政府的记载则更是偏向于摸黑。

在洋人的记载中,太平天国控制的地方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地区之一。

首先哪里的农民都很勤劳的种地,都是面带喜色,商人也是可以很愉快的经商。

但是奇怪的是这里没有学校,且对读书人很不友好(儒生)。

根据洋人的记载,太平天国里边处决过写文章污蔑天王的儒生,并且下令将很多书籍列为禁书。

并且洋人认为太平天国缺乏合理的市场秩序,缺乏管理经验,一切都很粗犷,可负责的官员大多都很清廉。

在太平天国的管理体系中,包括军队体系中,都没有体现出近代资本主义管理的理念。

所以最后一些洋人记者得出结论,认为太平天国同清政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我认为洋人的记载还是挺客观恰当,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还是针对地主阶级,还是以捍卫农民的权力为主。

太平军所到之处,他们杀哪些不服他们的读书人,杀掉哪些贪官污吏和地主,然后又建立他们的治理体系。

这套体系又是延续了以往的这种土地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他们把其他地主赶走了,然后把土地又分给哪些佣农。

而太平天国就靠着土地的税收来满足他们的财政支出,这同以往的农民起义没有什么区别。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也在于此,因为当时面临的环境已经变了,有了列强的加入。

清政府因为有了列强的帮助,其财政和军火供给都是有保证的,所以太平天国面对清政府,持久下去必然失败。

所以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其局限的一面,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根本上还是一句话,那就是官逼民反!


小司马迁论史


你好,我是在读历史专业学生,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在回答题主之前,我们得首先搞清楚何为“太平天国”?




1843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应试落第。在此期间,他阅读了传教士梁发的基督教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而这本书主要内容是宣传拜上帝,敬耶稣,反对崇拜偶像邪神,鼓吹天堂永乐、地狱永苦等等教义。洪秀全读后,内心大喜,感觉自己找到了通往“天堂之真路,永生快乐之希望”的途径。此后便一心一意从事传教活动,首先受到他影响的是他的同学、塾师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后来因传教活动违背了当地传统的风俗伦常,遭到地方势力反对,而被迫迁往他乡。

1844年,洪秀全辗转到广西贵县赐谷村传教,并发展到教徒100多人。在乡居期间,洪秀全先后还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借用儒家思想的外衣来宣传基督教教义,鼓吹上帝是中外古今共同的独一真神,主宰万事万物,人人应该敬拜上帝,不拜菩萨邪神等等,从而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封建势力的注意。洪秀全被迫前往广西紫荆山去找冯云山。

冯云山于1844年来到紫荆山(这里的居民大多以耕地、烧炭业为生,受苦很深),在当地的贫苦群众中开展艰苦的宣传、组织活动。经过两年多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一个被称为“上帝教”的组织,团聚了当地教众2000多人,其中就有以种山烧炭为生的杨秀清和贫农出身的萧朝贵(壮族)等人,后来洪、冯二人还派汉、壮、瑶等族人去别的山区进行宣传,扩大组织,鼓舞群众斗争勇气。

上帝教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同当地封建势力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并由开始的反对神权发展为政治性的斗争。终于在以冯云山被捕后发动起义。

1850年,洪秀全要求各地的教众到金田村“团营”,整编队伍。在获得消息后,各地的教众扶老携幼,一万多人陆续到金田会和,途中不断与清军发生战斗。12月底,在平南县击溃清军。 1851年在金田附近的蔡村大败清军,这两次起义的胜利,逐步稳定了金田的形势。1月11日是洪秀全38岁生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此就为太平天国的来源。



再回到我们之前所说,在它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对他的评价怎么样?我们首先不得不了解,当时满清王朝对天下百姓的态度又是如何?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借端进行搜刮。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兼并,提高地租税率。加之黄河和长江流域连年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饥饿、死亡的困境。

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急需改变当前状况。而此时的太平天国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种解脱、一种获得新生活的方式。

在起义期间,太平天国逐渐发展到几十万人,对清政府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双方之间的大战必不可少。然而一方是以农民为主的小农力量,一方是官僚集团的地主阶级力量,无论战争如何,对彼此都伤害很大。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秀全封了几千个王,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姓搞得民生怨气,以致后来分崩离析,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统治内部又矛盾从从,必然是失败的。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对于老百姓来说,的确实一场灾难。


文史议春秋


洪秀全是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刚开始的时候,洪秀全以教会的名义吸纳会众。为什么以教会的名义呢?因为那时老百姓很迷信,由易蛊惑,再弄一此稀奇古怪的戏法,让人们以为神。再暗示一些骨干为自已包装,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是什么"天父"。然后看时机成熟,就以神的名义造反,打着"均田富,等贵贱”的口号号召民众起来造反。说实话,这个口号很有号召力和杀伤力。因为当时人民的确被官府压迫到极限,就象干柴一样一点就燃,所以此时洪秀全喊着这个口号,再打着神的旗号,又占有天时,地利,人心,一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对老百姓秋毫无范犯杀官府和土豪劣绅,把他们财产分给民众。所以开始他的统治区域,人们是非常拥护太平军的,如果照此下去,用不了几年就可人推翻清庭,改朝换代。

可是,攻下南京后,骗子的本质就暴露出来,生活上非常奢侈糜烂,政治上不思进取,对自已战友猜忌,陷害,残忍至极,对老百姓只是利用,迷惑,残害,比官兵还狠毒,所以老百姓对太平军逐渐失去好感,不再支持,也不愿再去充当炮灰,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


车工00


太平军又被百姓称为“长毛”或者“长毛贼”。面对太平天国开出的一张张空头支票,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好起来,由原来的拥戴到对其的评价越来越差。



太平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战争,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其时代局限性也是极大的。

综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却没有一个完整的纲领,所以很难去突破时代的局限性。大部分农民起义的领袖在有了一些成就后,就会忘了起义的初衷,重蹈历史的覆辙,太平天国也不例外。

起义之初,军纪严明,对部队的约束性很大,不允许骚扰百姓,但是后期军纪渐渐松散,经常有士兵闯入百姓家抢夺东西,家中有女儿的,还要躲起来,以防遭难。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确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这一制度一度吸引了很多人,但是并没有实行起来,放了百姓的鸽子,这样又失去普通百姓的民心。

最奇葩的是,太平天国前前后后封了两千多个王,基本等于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王的总和,每个王都要有自己的王府,有自己的后宫,这对占领区的百姓而言是沉重的负担。



现在流传下来的民间说法还有跑长毛一说,将其跟日本人相比起来,不得不说,后期的太平军不只有内乱,还有对百姓的压榨,不得人心啊。


南山一偏翁


广西金田起义之后,清廷称太平军为粤匪、发匪,民间老百姓俗称太平军为长毛。事实上,太平军在发展阶段,无组织无纪律,肆意烧杀抢掠,是客观存在的。



大家知道,在战争期间最怕拉锯战和游寇四窜,对老百姓来说可以说就是末日。太平军到达江浙一带,给繁华的江南市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充满了血泪与伤痕。

根据一些资料记载,不少城市人口的减损比例超过了一半,甚至接近拉锯战地带的城乡,百分之七八十人口受到了减损。在此其中,有拉壮丁打仗的,有病似的,也有被杀的。真实战争就是这么残酷,烈度极大,胜败是生命的消耗与累积。



即便是在当时的都城天京,老百姓生活也是相当艰难和困苦的。不仅要将私人财产上缴国库,而且男女分居,夫妻二人都难以见面。

在江南一些地区,到了民国时期吓孩子就说:你看长毛来了!可见,太平军多么恐怖,形成了一个民间记忆。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太平军有积极意义。只是说在那些宏大叙事背后,多的是普通民众生活的崩塌,是战争洪流的波动,是哭声白骨的累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安稳大于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