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陈诚、胡宗南及民国其他陆军一级上将,谁的综合实力比较强?

在路上的小先森


蒋介石授予军衔一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给自己的直系部队颁发军衔非常严格,但是对于一些不受他掌控的军阀或者土匪,蒋介石却非常的大方。

面对一些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军阀,蒋介石一般都会给他们颁发上将军衔,而像很多的土匪,他们也有不少人被蒋介石颁发了中将军衔。


而辛辛苦苦跟蒋介石打拼的黄埔学生将领们,他们的军衔上升却非常困难,除了胡宗南在前往台湾之前被升任了上将军衔之外,其他大多数的黄埔学生最高只达到了中将军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国民政府的军衔制度:

首先在国民党的将级军官中由高到低主要有: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然后中下级军官主要有: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至于其他的士兵士官等级,我们就不介绍了。

国民政府的一级上将是在1935年的时候首次设立的,在此之前,蒋介石和其他的各大军阀们都是等阶相同的普通上将。

而在设立一级上将的时候,蒋介石为了表示自己身份的特殊性,于是他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特级上将的军衔,这个军衔在历史中只有蒋介石一个人拥有。


民国时期虽然蒋介石名义上统治了全国,但实际上各大军阀们却是各自为政的,他们很多人都有着非常强悍的实力,在他们紧紧把守自己的地盘下,蒋介石所能掌控的地盘只剩下了寥寥少数的几个省份。

而为了对他们的投靠进行安抚,蒋介石在名义上是非常优待他们的 。

国民政府在内地授予过的12位一级上将

1935年的时候蒋介石给第一批九个人颁发了一级上将军衔,而这些一级上将中除了三个国民政府的元老级将领之外,其他都是军阀。

其中军阀身份的一级上将有: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唐生智、陈济棠、张学良。

至于国民政府本身的一级上将有:蒋介石直系军队的第二号人物何应钦、早年就一直追随着孙中山的朱培德、北伐战争中投靠国民政府的北洋海军大将陈绍宽三人。



接下来不说一些去世后追赠的将领,在蒋介石前往台湾之前蒋介石仅给三个人授予了一级上将的军衔。

这三个人中第一个是在国民政府中资历比蒋介石还要深的将领程潜、第二个是广西桂系军阀中的二号大佬白崇禧、第三个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小委员长陈诚。

如果要给这些人划分一个排行的话,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实力的增长消减发生的非常之快。

有些人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有着很强的实力,但是因为一个特殊历史事件的发生,却又会变得非常的弱。

因此我们就不细细地在各个历史时段划分他们的实力了,我们就拿他们最巅峰时期的实力来对比。

拥兵40多万的东北王张学良

如果要说到综合实力的话,我觉得这些一级上将中东北王张学良巅峰时期的实力是最强的。

张学良因为丢掉东北的原因,所以名声一直不太好,而如果我们遍观他的人生历史,就会发现他的能力也算不上特别优秀,但是这却无法掩盖他的实力。



1928年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后,张学良接手了张作霖留给他的东北大业。

当时张作霖给张学良留下了非常发达的工业系统以及生产能力惊人的兵工厂和大量的武器,还有20多万人的军队。

这时候的张学良还不是最强的,他最强的时期是在中原大战之后。

在1930年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三人联手对蒋介石发起了中原大战后,双方开始进入了僵局,这场战争是在张学良加入之后战局得到改变的。

在张学良的帮助下,蒋介石获得了胜利,而作为回报,蒋介石把北方的几个省份给了张学良,也让张学良收编了冯玉祥手下的众多部队,把部队扩大到了40多万人。

这个时候张学良的地盘包括了当时东北的四个省份以及河北、山西等众多省份,当时他的实力和蒋介石几乎是可以分庭抗礼的。

最终再加上当时东北所拥有的强大工业、军工系统,我觉得张学良是可以排在第一名的,当然这种巅峰没保持到一年,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就因为东北的丢失,实力开始大打折扣。

拥兵50万的西北王冯玉祥

排在第二名的我觉得是西北王冯玉祥,冯玉祥这个人的风评同样也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极端恶劣。

但是在冯玉祥实力最强大的时候,他所拥有的地盘甚至比张学良还要多。

冯玉祥的一生非常反复无常,他的成功、地盘的壮大有很大几率是靠他的多次叛变得来的。

在冯玉祥势力最庞大的时候手下军队有50万人,当时的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甘肃等众多的地方,都是他的地盘,如果不是张学良的东北工业太过于发达的话,我觉得冯玉祥是可以排在第一的。

广西军阀李宗仁

排在第三的我觉得是广西大军阀李宗仁,李宗仁手下的桂军可以说是所有军阀中最会打仗、战斗力最威猛的。



在桂军最为强盛的时候,军队也一度达到了40多万人。

如果不是考虑到地盘以及各种隐性实力的话,我觉得李宗仁军队的战斗力可以在所有一级上将中排到第一名。

李宗仁曾经发动过数次的反蒋活动,虽然其中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不过他每次失败后都能再度东山再起,重拾起自己的队伍,从这方面来说,他的队伍凝聚力是非常强的。


山西军阀阎锡山

第四名我觉得是山西大军阀阎锡山,阎锡山手下军队最巅峰的时期也有30到40万人。

除了山西之外,他也短暂的统治过其他的几个省份。

他手下军队的凝聚力也非常强,与冯玉祥这种一旦经历了失败手下就会纷纷逃脱的军阀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是在教育方面,阎锡山是可以排到第一名的,在民国所有人上小学都极其困难的时候,在阎锡山的推行下,山西已经有了免费的小学教育,可以说,阎锡山就是民国发展教育的第一人。

广东军阀陈济棠

第五名我觉得是广东军阀陈济棠,陈济棠在盘踞在广东期间,发展出了非常雄厚的实力,不过却因为1936年反蒋活动的失败,最后丢掉了自己所有的家当。



湖南军阀唐生智

第六名我觉得是唐生智,唐生智是湖南曾经的军阀。


至于像何应钦、朱培德、陈绍宽、陈诚、白崇禧等一级上将,我们就不一一排行了,因为他们都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大体系,都是依托在别人阵营中的,因此他们的综合实力非常难以计算,我们就暂且不去排列了。

所以说这就是国民政府一级上将的排行,论真正的综合实力、不说能力的话,子承父业、中原大战投机成功的张学良可以排在第一,但是如果要说到手下的战斗能力,我觉得数次反蒋而能屹立不倒的李宗仁可以排在第一。


孤客生


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将是是最好军衔。不过上将里面也是分等级的,分别是: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

因为特级上将只属于蒋介石一个人,所以实际上国民政府的最高军衔是一级上将!作为分量最重的一个军衔,国民政府从1935年到1949年一共授予了人:

第一批陆军一级上将

: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后来又被授予海军一级上将);

第二批陆军一级上将:刘湘(死后追授)、曹锟(死后追授)、程潜、吴佩孚(死后追授)、宋哲元(死后追授)、陈调元(死后追授)、白崇禧、陈诚

在这里曹琨和吴佩孚就不放进来讨论了,老蒋的面子工程而已。实际上作为北洋巨头,这两人要是活着未必会在意一个国民政府的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阎锡山:晋系军阀老大,执掌山西长达38之久,横跨了整个民国时期,这一点是其他所有军阀比不了的!

冯玉祥:西北军老大,不过巅峰来得快也去的快,中原大战之后一败涂地。

张学良:子承父业,其余不想多说。

何应钦:蒋介石的心腹之一,替蒋介石和日本人签了何梅协议,背锅侠。

李宗仁:新桂系军阀老大,军阀之中唯一有资格和能力与蒋介石叫板之人。

朱德培:滇军元老,孙中山追随者,北伐军第三军军长,能力不差,资历更老!

唐生智:湘系军阀的实力派人物,审时度势参加北伐,在1929年的反蒋战争中输了个精光,能成为一级上将,怕是有蒋介石安抚之左右。

陈济棠:粤系军阀,有南天王之称,主政广东期间多次与蒋介石分庭抗礼,1936年两广事变后孤家寡人一个。

陈绍宽:原北洋水师将领,北伐中弃暗投明,投靠蒋介石,主要功劳在于建设海军,唯一一个海陆双栖一级上将。

刘湘:四川王,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不能独霸四川,最终在抗日战争中率川军抗日,病逝 ,可称之为英雄!

程潜:湘军元老,铁血丈夫团成员,孙中山的得力干将,资历很老。

宋哲元:冯玉祥手下大将,后自立,凭借喜峰口抗日让大刀队名动天下。卢沟桥事变后寄希望于与日军谈判,最终导致平津沦陷。抗日战争时期,郁郁不得志,病死。

陈调元:北洋军阀,北伐战争时期投靠蒋介石,能力平平。多次围剿我军,跟着蒋介石一起在西安事变中被张杨囚禁,这大概是在死后被追授一级上将的原因。

白崇禧:新桂系三巨头之一 ,与李宗仁并称“李白”,军事才能出众,有小诸葛之称,多次帮助老大哥李宗仁逼迫蒋介石下野。可能更加适合做一个老二。


陈诚:蒋介石集团的二号人物,黄浦系的带头大哥,兵权在握,有小委员长之称,因为夜读三民而被蒋介石看重,是蒋介石心腹中的心腹。



上面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国民政府时期的一级上将,综合能力最为出色者,我锁定在这四个人身上:李宗仁、阎锡山、白崇禧、陈诚!

其中李宗仁和阎锡山都是一方霸主级别的人物,白崇禧则是李宗仁手下的头号智囊,而陈诚则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中的带头大哥。

李宗仁的军事和政治能力都是相当出色的,大局观也很不错;

阎锡山政治能力也很出色,但军事能力一般,能独霸山西更多的是政治手段周旋于各大军阀之中,同时能牢牢把握晋绥军也是政治手腕的体现;

白崇禧有小诸葛之称,军事能力恐还在李宗仁之上,但是政治能力远不如李宗仁和阎锡山。

陈诚是蒋介石心腹中少有的军政双修之辈,但在军事方面比不过白崇禧,政治方面比不过李宗仁,但是选对了领导!

综上,这些一级上将中,综合能力最强者非李宗仁莫属!


小镇月明


国民党一级上将有多牛

不知道把这几个人单独拿出来比较有什么意义,借着这道题,纵横来讲讲民国时期的一级上将,当然也包括点名的这五个人。

昨天我们分析了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击毙的国军少将以上军衔的一共也就四五十人,其中大部分的少将还是从大佐的军衔上死的,被追晋为少将,日军的将军是很保值的。

相比之下,中国的将军就有点泛滥了,尽管全面抗战八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但是将领却是越来越多,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前,够上将军军衔的达五千多人,中将以上就有九百多人。但是中将加上将军衔的人数就不多了,只有五十五人。二级上将也有不少,真正值钱的就是国民党的一级上将了,从开是授衔到目前为止也只有51人,而在1949年之前也就只有十几人,授衔之严格,可见老蒋对一级上将的看重。

在败退台湾之前设立的一级上将有,1935年授予军衔的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九个人为一级上将,1938年追赠刘湘为一级上将,1939年任命程潜为一级上将,1940年追赠宋哲元为一级上将,1944年追赠陈调元为一级上将,1945年任命白崇禧为一级上将,1947年任命陈诚为一级上将。

这里面总共也就15个人,其中刘湘、宋哲元、陈调元三个人还是追赠的,也就是说生前晋升一级上将的只有12人。

从十二位上将的简介看到底谁最强

张学良,从巅峰时期影响力来说,实力最强的莫过于张学良了,尽管1937年上将衔就被撸了,张学良继承张作霖大业后主政东北,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在中原大战时由于拥蒋入关,被封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成为名副其实全国二把手,无论是用兵数量还是影响力,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就是个人能力实在不怎么样,一手好牌,打得是稀巴烂。

冯玉祥,无论是北洋还是国民政府,纵横谁都不服,就服冯玉祥,从一个大头兵出身,一直做到拥兵四十万的西北军扛把子,那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走出来的。但是中原大战的时候被蒋介石和张学良挫败,再也没有东山再起,说到底还是人品有点问题,对部下的感召力不够。但是要说带兵能力,绝对是军阀将领中的饺饺者。

阎锡山,是那种你给我两毛钱,我能给你演出五毛钱特效的人,在山西这么一大旮沓地方,硬生生把自己打造成割据一方的大神,无论谁是巅峰,都没能扳倒阎锡山,即使是中原大战中被打败,日后还能东山再起,这一点不服不行,论政治能力,治理能力,阎锡山是当之无愧的大神,但是太过计较得失,打仗方面差了一点。

何应钦,是老蒋黄埔嫡系,是八大金刚之首,但是成势后老蒋并不能完全控制,因此从军界逐渐退出,主要从政,所以不予评价了。

李宗仁、白崇禧,论拥兵数量,李宗仁不比冯玉祥和张学良,但是联合白崇禧能够开创一个新桂系,那也是绝对的实力派,新桂系在中原大战和抗战后成为国民党唯一可能和老蒋相抗衡的存在。从军事上,新桂系始终拥有自己的部队,一直到解放前,新桂系都很厉害,甚至最后还把老蒋整下野。

朱培德属于那种资历老,能力一般,也是死得比较早的一个。

唐生智,湖南军阀唐生智其实有一段时间也很猖狂,在北伐前后,那也是一呼百应,队伍最多的时候扩充到几十万人,但是在国民党的内部斗争中,输于政治,最后被老蒋收编,空有一个军衔,而没有实际的权力。

陈济棠,应该算是粤军的领头人物之一了,粤军在北伐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陈济棠作为粤系军阀的代表后来长期主政广东,后来还一度和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但是粤军中央化太严重,因此没有展示出太多的光芒。

程潜也属于资历老,政治上的表现更多一点。

陈诚是蒋介石在部信任何应钦后培养的又一个黄埔系人物,其所主导的土木系在国民党内占有巨大的影响力,而陈诚也深得老蒋的信任,并且一致被称为小委员长,但是纵横认为陈诚能力还是差了点,真正要挑起整个担子那是绝对不行的,也就是老蒋的庇护让陈诚如鱼得水,也就是老蒋的影子。

胡宗南在大陆时期并没有成为上将,是在1955年的时候晋升为二级上将,1962年死的时候才追晋为一级上将,从这里也能看出,黄埔成就最高的人,也不怎么样啊!

综合来说,李宗仁搭配白崇禧才是最强组合,当然,缺一不可!


史论纵横


国民政府的陆军一级上将比较多,我认为薛岳的综合实力相比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陈诚、胡宗南要强得多。薛岳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神”在四次长沙会战中表现优异,自创的天炉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的打击了日寇的猖狂气焰。薛岳也是唯一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的陆军一级上将。

李宗仁最大的战绩是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他是桂系军阀首领,做过国民政府的副总统。阎锡山作为山西土皇帝,治理山西有苦,抗日意志不坚定有劳,但军功确实缺善可陈。张学良坐拥数十万装备精良的可战之师,作为东北三省之主,据然不战而逃,获得了“不抵抗将军”称号,因此他的军功最少。胡宗南作为蒋中正的嫡系将领,在北伐、内战中立有赫赫战功,在抗日战争中屡战屡败,不足以称为名将。陈诚作为蒋中正的嫡系将领,几乎所有战争他都参加了,但是军功平平,他的主要功绩在于主政台湾时稳定了经济发展。


薛岳原名薛仰岳(仰慕岳飞之意)(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广东韶关人士,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民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抗日名将。薛岳一生都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是他一生中最出彩的无疑在抗日战争 的突出表现。在抗战中薛岳被誉为战神,日寇对薛岳较为畏惧!

1937年松泸会战中薛岳指挥第十九集团军在竹园村附近与日寇反复搏杀,给日寇沉重打击,同时十九集团军的伤亡率高达80%以上。1938年薛岳指挥兰封会战,歼灭日寇第14师团及其它日寇军队,总共灭敌一万余人。1939年9月,薛岳指挥第一次长沙会战,此战日寇惨败,伤亡四万余人,包括少佐以上军官四十余人。1941年9月~12月,薛岳指挥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此战日寇还是惨败,伤亡五万余人,薛岳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一枚。1944年,薛岳指挥第四次长沙会战,此战失利,长沙与衡阳失守。1945年日寇投降,薛岳任南浔线受降司令官,在南昌城接受日寇投降。1945年10月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自由勋章一枚给薛岳,以表彰薛岳在抗日战争中的桌越贡献。


大秦铁鹰剑士


就军事能力而言,李宗仁要算其中的佼佼者,李在北伐和抗战中都屡立战功,特别是台儿庄战役的辉煌胜利。


李宗仁算得上是名将,而且在政治上也较突出,一直是桂系首领,曾任民国代总统。个人成就最大的两件事就是。一件是台儿庄战役,一件是回归祖国 阎锡山是地方势力的代表,在早年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功不可没。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只能说能成大事业,难得大机缘。

张学良出生于旧军阀系统,但其作为少壮军人,有爱国热情,东北易帜归顺中央,避免了东北沦亡于日本,“西安事变”成就了他的爱国心,却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陈诚在经济后勤行政方面比军事能力要强,无论是抗战还是国共战争他都被作为一个战区的最高负责人,如果涉及到战役指挥上,就不行了,但是作为蒋的跟班,身兼多职,四处奔波。
说起胡宗南,就要说起他的天下第一旅,那可是国民党精锐中的精锐,全副美系装备,曾经当过蒋介石警戒部队3年之久。抗日战争那一阵还行,比如淞沪会战,比较有血性。但是抗日结束后,面对解放军就不行了。 总结以上综合实力最强我选择李宗仁,但是都比不上解放军十大将。谢谢!


军林天下


个人意见给这几个大佬的综合实力排一下名次吧!

综合实力,是各方面加在一起,并不以一项优秀为实。

第一:李宗仁。

多了不用说,唯一能与蒋公叫板的人,李代总统绝非徒有虚名,台儿庄一战名震海外。当人民解放军准备将剩勇追穷寇时,也是唯一临危受命代替蒋的人。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国受到周总理及全国人民的欢迎。

第二:阎锡山。

这人很厉害,盘距山西38年,连铁轨都改成自己地盘的尺寸。

第三:陈诚。

到台湾后,权力仅次于蒋介石,在各级将领中威望最高。

第四:张学良。

子承父业,捆蒋惊动四野,本应大有可为,可是,不信邪,软禁后再无建树,无为而终。

胡宗南,汤恩伯,唐生智,傅作义,刘湘等等也非泛泛之辈,对日作战中都身先士卒,对日军从不妥协,只是最后与共军搏奕中败北,综合实力大打折扣。


骁勇34


国民党在1935年首次晋封授衔。分为六等18级。将官五级: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其中蒋介石是特级上将唯此一人。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八人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在这八个人里就何应钦是蒋介石的人,其余七人均为各个军阀实力派。

李宗仁,时年44岁。桂系军阀首领。国民政府的副总统。这个一级上将当的名至实归。既有实力也有能力。李宗仁终其一生都是蒋介石的政治对手。李宗仁始终是控制着广西,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在抗战方面。李宗仁是绝对抗战派。而且指挥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最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李宗仁从排长到一级上将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在国民党所有的高级将领里,李宗仁应该属于一流的,比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都强。

阎锡山。时年52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晋系军阀首领,国民党行政院长。阎锡山这个一级上将更多的是依靠势力而非能力,蒋介石终其一生就两个军阀没有收复。一个是李宗仁,另外一个就是阎锡山。阎锡山依靠着山西人特有的精明和狡黠周旋于各个势力中间,自称是鸡蛋上跳舞。阎锡山苦心经营山西二十余载,却被解放军几个月彻底解放。他的算计全部用在阴谋诡计上。就实际作战能力而言,却很一般,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战绩,但他有一句名言,老蒋的黄埔系,能打仗的都给了共产党,留给自己的都是饭桶。

冯玉祥。时年53岁。西北军阀。有“倒戈将军”之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一生8次倒戈反主。他的西北军汉奸出的最多也是依靠势力当的上将。冯玉祥应该说是善变,有功名利禄之心,但外表还要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意思,简直是“伪善”。为人粗俗,对于部下非打即骂。韩复榘给冯玉祥打电话也得下跪,依靠的是恐吓和利诱管束部下,不识大体不顾大局,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前程什么都干得出,是民国军阀中个人操守难以恭维。就指挥能力而言应该属于中流,高于阎锡山之辈。但也没有出色的战役,也应该是老蒋出于收买安抚才给了冯玉祥一个上将。

朱培德。时年47岁。在军士中实力与蒋介石相当。国民党军训总监部总监,参谋总长。云南讲武堂毕业。朱培德这个上将是理所应当的,惜哉,悲哉。如果不是一场意外的医疗事故,朱培德绝对会在抗日战场大放异彩。一定是一代名将。而且朱培德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揽权,没有部队当做自己升官的依仗,始终认为军队就是为国打仗的,在医疗事故中,没有泽怪任何人。朱培德去世以后,蒋介石失声痛哭,朱培德是国民党国葬第一人。

张学良。时年34岁。国民党三军副总司令。他是最没有资格当这个上将的,当少将都是抬举他了,对于张学良我无话可说。

陈济棠。时年45岁。粤军军阀。两广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陈济棠和冯玉祥差不多,都属于善变,权谋者。,在政治操守上属于利己主义者。没有节操之辈。在1936年公然反蒋。但内部哗变,海陆空三军纷纷倒戈。也就是震惊全国的两广事变。在蒋介石高超的政治手腕之下兵不血刃而完结。南天王陈济棠就此垮台,一蹶不振。在国民党内担任虚职,一生闲散。应该说陈济棠的军事能力还是有的,至少比冯玉祥强多了。

何应钦。时年45岁,何应钦是蒋介石八大金刚之首,也是首批上将里蒋介石唯一的老蒋的人。毕业于日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完全彻底的亲日派。黄埔军校总教官,国民党国防部长。在黄埔的资历仅次于蒋介石,就何应钦一生的军旅生涯而言,他始终老老实实地待在老蒋身边当副手,难怪白崇禧大骂何应钦是童养媳妇。阎锡山也说,何应钦见老蒋就会打立正。何应钦的也没有任何出彩的战役。一生基本上就是在高层辅佐蒋介石、也是由于此,何应钦一生没有自己过得嫡系部队,也许是老蒋防范关系。

唐生智,时年45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国民党训练总监部总监。唐生智一生最大诟病和为大家所指责的就是南京保卫战。在2月11日接蒋介石命令发布撤退令的时候,唐生智不顾三军,自己坐小船逃离南京,因其指挥不当。擅离职守,由于三军无帅造成军队惨痛伤亡。日军暴行屠杀30万我军民。此役之后唐生智还良心。辞去一切职务老家办学。其宗旨是维护抗日统一战线为国选才,就其指挥能力而言,应该是不错的,南京保卫战的失败是必然的,但临阵脱逃是其最大错误。

蒋介石授予的这八个上将,,首先看的是他们各自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忠心与否。最后才是他们的能力。如果就就他们的指挥能力而言应该做如下排列:

朱培德>李宗仁>陈济棠>何应钦>阎锡山>唐生智>冯玉祥>张学良。

我是清水空流,历代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完全没有可比性,这五个人当中李宗仁、阎锡山和张学良是1935年首次铨叙时的第一批上将,并非他们功劳如何巨大,而是因为他们分别掌握着桂军、晋绥军和东北军三大地方派系的军队,是国民政府的一种拉拢手段而已。这批当中还包括冯玉祥、唐生智两个失去兵权的老资格,以及掌握粤系军队的“南天王”陈济棠。

真正属于黄埔系中央军的只有何应钦一人。



提问其实是不准确的,胡宗南到台湾后才晋升的二级上将,陆军一级上将是死后追晋的,不好计入真正的一级上将。陈诚是1947年才晋升的一级上将,这两位与到死都是二级上将的汤恩伯一起,是国民党中央军“陈胡汤”三大军事集团的头领,是蒋介石的军事支柱,不是地方军阀,与前面的几个军阀在本质上就不一样。

前面三位综合能力最强的当然是李宗仁,桂系是敢跟老蒋争天下的,蒋介石三次下野都有桂系的参与,甚至在1949年初李宗仁还当上了“代总统”,从1925年李白黄统一广西军政,到白崇禧最后兵败,桂系的军事实力是最后一个在大陆被消灭的,坚持的时间最久。



阎锡山自中原大战失败后,已无问鼎天下的雄心,偏安山西一隅,抗日战争时期在三方压迫下实力损耗严重,自傅作义独立成系统以后,晋绥军的势力已是式微,太原被解放军攻克后,逃到南方的阎锡山已经成了光杆司令,完全是看蒋介石的脸色混口饭吃。

张学良当然是最差的,张大帅留下的偌大家业,自1928年接班到1936年东北军被拆散,前后不到八年光景,自己也身陷囹圄,败家子的典范,还谈什么综合能力。



(张学良)

客观来说,陈诚和胡宗南的军事能力都属一般,还互相挺不服气,抗战末期陈诚短暂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没有被转正的胡宗南耍性子上了华山养病,直到陈诚调走。从陈诚在东北大败和胡宗南丟失西北的历史事实看,统兵一方的能力都很成问题。

但是综合能力上陈诚明显高胡一筹,陈诚的战略眼光、政治手腕和主政能力都是不俗,因此“土木系”才能成为黄埔系中央军实力最强的一个集团,麾下罗卓英、周至柔、林蔚、郭忏、霍揆彰、胡琏等高级将领几乎全在重要岗位,而胡宗南手下真没几个出类拔萃的,所以仅“御人”一条,胡宗南即远不如陈诚。



陈诚经常打败仗,从红军时期败到解放战争时期,但是仍然宠信不衰,逃到台湾还官至“副总统”,而胡宗南自大陆兵败之后,逃台后基本是闲职,早已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

我个人倒觉着,何应钦的军事能力要强过陈诚和胡宗南,可惜最早失去了信任,再无施展的机会。

(胡宗南)


度度狼gg


问题中所列的五人,可以很明显地分成两类: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等为地方实力派,通俗讲也就是军阀;陈诚、胡宗南等为中央军将领,他们的权力全都寄生在蒋介石的重用之上,并不能自成一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就从军阀们中选谁的综合实力最强好了。

通常来说,能成为盘踞一方的军阀,政治能力第一,军事实力第二,经济实力第三

阎锡山也算政治能力比较出众的了,历经袁世凯时代、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战而不倒,他的晋绥军除了傅作义集团还比较能打外,整体并不算一支劲旅。全靠阎老西的长袖周旋,他在山西的统治长达三十多年,也算奇迹了。冯玉祥就不说了,他的西北军集团最后不但分崩离析,还产出了数量庞大的汉奸。

至于张学良,九一八后就丢失了赖以生存的东三省地盘,能不能安安静静地做个军阀都不好说了,何谈最有实力者?

钢盔锃亮的桂军

李宗仁集团是无可争议的实力最强者,看他最后的地位就知道了

李、黄、白集团不但有政治眼光,还手握战斗力比较强的桂系军队,治下的广西还成为全国模范省,还是蛮强的。桂系势力最强时占有广西、湖南、湖北、北平、天津等地,军队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之多,是蒋介石最为忌惮的实力派。

更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明明极其看不惯桂系,却又干不掉,闹心的很。蒋介石一生中的三次下野,李宗仁的桂系都是重要的推手之一。到了蒋介石统治末期,白崇禧当上了国防部长,后来李宗仁凭实力选上了副总统,并成为代总统。虽说并没有太多实权,毕竟名义上走向了人生巅峰。李宗仁的副总统一职,到1953年蒋介石安排程序才给罢免。

其他陆军一级上将诸如朱培德、程潜、何应钦、陈济棠,唐生智等,要么被老蒋收编,要么被打垮,要么唯老蒋马首是瞻,都不是很够格。

其他派系基本都是一个陆军一级上将领衔,唯独桂系李、白二个一级上将双剑合璧,厉害也就不难理解了。还有谁?




司马砸光


如果单单比起综合实力的话,我会这么排:

1、张学良

张作霖虽然是个土匪出身,可是确实能力出众,经营东北几十年下来,东北各方面实力都是领先全国的,尤其是军事实力。无奈惨遭日本人炸死,张少帅上台后,面对国内形势,最终改旗易帜,但东北的大权仍然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中原大战时期,张学良更成了全国的决定性人物,调停中原大战,被授予海陆空副司令,可谓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对于张学良,争议有很多,支持者赞其民族英雄,反对者骂其卖国。对此,我个人认为:应该将其功过客观评价,张学良一生,主要的事件有几个:一、改旗易帜,二、调停中原大战,三、918中丢失东北,四、发动西安事变。其中,除了丢东北外我觉得都是功,改旗易帜和调停中原大战为国内局势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安事变更不用说。而丢失东北当时的具体情况其实现在并没有准确的记载,就算是他的过。但我觉得作为一个真正的二代,张学良做的算是不错了。

2、李宗仁

李宗仁是桂系首领,众多军阀之中,李宗仁可谓是能力和实力兼具,在小智囊白崇禧的帮助下,李宗仁长期隐隐处于国内第二人的位置,是真正意义上唯一能够和蒋介石做对手的人物。其领导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更是对日的第一次大的胜利。在蒋介石准备退往台湾之前更是让李宗仁代理总统,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但是其影响力和实力可见一斑。

3、阎锡山

阎锡山这个人给人一般的印象可能是个大老粗形象,但是阎锡山的智慧和能力不可谓不高,不然怎么能掌控山西三十多年。比起李宗仁,阎锡山可能在总的实力上有所不如,然而,他却真正稳定的掌握一地,这方面来看其他军阀都有所不如。

至于其他的如陈诚之类的只能算作老蒋的一名下属,并没有真正完全属于自己的势力,就不再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