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势震天的魏忠贤,为何败给了17岁的崇祯帝,这三点原因太关键


权势震天的魏忠贤,为何败给了17岁的崇祯帝,这三点原因太关键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他17岁那年成了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不过当时的天下虽然名义上姓朱,但实际上已经姓魏了。

因为朱由检即位之后,首先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在他所处的朝代里刮起了历史上第一场太监崇拜风,并且当上了以前的太监们想也不敢想的“圣人”。魏忠贤自诩与孔子比肩,同享祭祀。

当时的魏忠贤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余党众多。但魏忠贤尽管权势震天,却只是一只纸老虎。即位后的崇祯皇帝轻轻一动小指头他便轰然而倒。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外乎以下三点:


权势震天的魏忠贤,为何败给了17岁的崇祯帝,这三点原因太关键

其一,明朝时期宦官和文官政府一直在明争暗斗,但是宦官始终没有占过上风。在魏忠贤时期,太监在政府中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但是文官政府的体制已经根深蒂固,不是宦官们可以轻易动摇的。

尽管在文官政府中,也被迫让魏忠贤安插了一些人,但是政府的实际权力始终没有减弱。所以当文官们进行反击之时,魏忠贤及他辛苦培植的党羽就被一网打尽了。


权势震天的魏忠贤,为何败给了17岁的崇祯帝,这三点原因太关键

其二,明朝中央集权厉害,皇帝拥有的权利很大。自朱元璋时期就有意识地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改革了地方和中央政权机构,取消了中书省,废掉宰相,设立六部。而这六部,都由皇帝直接统领。这样封建君主集权制达到了顶峰。

这种中央集权使得国家政局以及社会的动荡明显弱于以前。加上明朝皇帝总体来说登基年龄都不小,所以宦官想要更换皇帝,并不容易。

权势震天的魏忠贤,为何败给了17岁的崇祯帝,这三点原因太关键

其三,魏忠贤没掌握兵权,至少没掌握全部兵权。明朝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度,卫所军权被中央掌握,魏忠贤虽训练内操,但毕竟人数有限。所以朱由检一旦出兵,魏忠贤就轰然倒下了。

树倒猢狲散,魏忠贤一倒,他的党羽便跟着倒了,他们或者互相攻击,或者被其他朝廷官员攻击。最后被17岁的朱由检一夕所灭。


权势震天的魏忠贤,为何败给了17岁的崇祯帝,这三点原因太关键

灭了魏忠贤以后,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将这个新即位的皇帝奉为了圣君,全天下人的眼睛,也从魏忠贤的身上转移到了年仅17岁的朱由检身上,而天下又真正姓朱了,尽管再姓朱的时间并不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