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又双叒叕被传卖身,这次创始人终于无言以对了

共享单车领域如今有三大未解之谜:ofo到底几时卖身?卖多少钱?卖给谁?

也就是说,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相信ofo还能继续独立下去了,他们都在心里默默等着ofo卖身成交的那一天。

8月22日,有知名媒体撰文《ofo 20亿美元卖身滴滴,戴威暂时保留董事局职位》,文中称ofo终于走向终局,与滴滴的卖身协议已经一锤定音,作价20亿美元左右,戴威保留董事局职位,其他创始人出局。

文章发表后舆论大多都选择了相信,他们表示,终于看到了故事的结局,这或许就是共享单车全新阶段的开启。

真卖了?创始人:终局?还早

如往常一样,一旦说到OFO被卖,创始人都要日常出来否认一番。

算上这一次已经不知是第几次出面对此澄清的创始人,态度已经从此前的愤怒转化为了“一次次受伤之后的平静.jpg”。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说道:“周一就提前辟谣了,周三还要再来一遍。假的。终局?还早。”

ofo又双叒叕被传卖身,这次创始人终于无言以对了

简单直接,ofo现在还是独立的。

戴威对ofo独立的执念非常深,但也有媒体猜想,这只不过是在为抬高公司作价赢得微薄的谈判筹码。

根据媒体爆料,滴滴方面给出的估价不足当时摩拜卖身时的一半,当时有爆料称收购价可能是15亿美元,这当然不符合ofo方面的预期,阿里今年7月递交的SEC文件显示,公司完成对ofo 3.43亿美元的投资,持有后者12%的股份,以此计算,ofo的估值尚有28亿美元。

谁也猜不出来ofo现在到底还在坚持什么,顶着如此之大的压力与负面,还不肯对这堆“老铁们”松手。不得不说,ofo现正慢慢变得越来越不吃香,这一点也不奇怪,目前,阿里手里已经有了哈罗单车,网传的收购方滴滴旗下也有独立的青桔单车,并且,这两者与摩拜一样,都是不收押金的。

ofo又双叒叕被传卖身,这次创始人终于无言以对了

至于在用户之间的口碑,用一位网友总结的话来说,就是:“首先找摩拜,哈罗最好骑,青桔也可以,实在找不到,ofo也将就。”

没错了,ofo小黄车质量堪忧,这一点一直都是用户的槽点,车身质量不好,骑着不舒服,还要收押金(此前还出过押金退不出的新闻),ofo自然逐渐流失掉了用户。

ofo又双叒叕被传卖身,这次创始人终于无言以对了

推送广告,有点赶客?

ofo一点都没有停下自救的步伐。

之前推出车身广告与手机资讯信息流之后,ofo又探索起了广告盈利的方式。8月22日,ofo宣布在官方App上线短视频广告业务,用户在扫码开锁时可观赏到5秒钟的品牌广告视频,这是继品牌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业务后,ofo在商业化探索方面推出的又一项举措。

这样的变现方式遭到了用户的集体吐槽,他们表示骑单车都想一扫即走,谁还想耽误一下看广告,是不是以后还想开通会员包月免广告?

ofo又双叒叕被传卖身,这次创始人终于无言以对了

也许这样的变现手段也是ofo不得以之下的选择,众所周知,ofo在海外的业务也面临着缩水,整体市场不容乐观。

进入 2018 年夏天,曾经在海外激进布局的 ofo 进入了大撤退的节奏,在韩国、北美、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地都传来了业务收缩的声音。同时,由于自行车供应趋于饱和,ofo 的供应链方面也一直处于调整和缩减状态中。一位供应商中层曾对媒体透露,自去年 6 月开始,ofo 发来的订单就减少了一半,此后再没有涨过,而工厂也至今也没有追到所有回款。

所有的缺口指向的都是资金吃紧。翻看ofo的过往融资,已经到了E+轮。其中,经纬中国跟投了B轮、C轮和D轮,去年3月之后再无押注。而后续给ofo输血的,主要是阿里系和滴滴。不过ofo方面一直都表示自己尚有盈利,并未对这些传言做出更多回应。

独立之路难走,ofo今后且行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