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我們就是三千年,就比英、法等國要偉大

手裡的這本書是錢先生的《中國通史》,在錢先生的口中,我國老厲害了!

錢穆:我們就是三千年,就比英、法等國要偉大

說是中國通史,倒也的確是通史,從三皇五帝講到辛亥革命,就是略微簡短了些,全書二百來頁,十四萬字,是言簡意賅的典型,稱之為國史大綱倒還不錯。


PS:錢穆先生另有著作《國史大綱》,比這本書的內容要豐富。

在講三代歷史時,因有一幫疑古派認為商代以前沒有歷史,甚至有大禹是爬蟲的說法,錢先生表示很憤慨,他說:

“總之,我們就是三千年,就比英、法等國要偉大,甚至羅馬、希臘亦比不上我們。胡適說:‘中國的大學歷史很短,北京大學只有四十年。外國大學已有六百年。’但我國漢武帝時,亦有大學。而二百五年前的耶魯大學,只有五十本書。試想一想,我們中國當時有多少本書?英、美、法怎麼同我們比啊!”

這個說法要是從別人口中說出,我會認為太過自大,但從錢穆先生口中說出,想必是很有底氣的。

錢穆:我們就是三千年,就比英、法等國要偉大

不過錢先生的有些說法的確令人匪夷所思,比如他說:

“在中國二十四史中,根本沒有專制政治,沒有封建社會,這只是外國人說的。”

首先沒有專制政治?這個我就有點難以理解,所謂皇帝的金口玉言難道不是專制政治嗎?那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啥意思?

在本書另外一個角落裡,我大概弄懂了錢先生所說的“沒有專制”是啥意思,說秦始皇死後本意要傳位於扶蘇,但胡亥假傳聖旨招扶蘇進京,扶蘇和蒙恬明知是矯詔,但依然決定赴死,這就是自由的體現,因為他們實際上是可以反叛的,可以反叛卻沒有反叛,可見這選擇權在他們自己手中,因而是民主的,而非專制的。

錢穆:我們就是三千年,就比英、法等國要偉大

如果非要這麼說,好像也有點道理……

另外沒有封建社會?這個我也理解不了。對於“封建”這個詞我曾做過一番研究,封建的本意為封邦建國,比如武王滅紂後,給功臣分封土地,後來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實行郡縣制,封建社會就已經不存在了,雖然後有漢高祖封王、明太祖封王,不過那都是特例,曇花一現而已。

郡縣制是秦朝以來運行時間最長的制度,現在之所以仍將舊社會稱為封建社會,那是馬克思的說法。馬克思認為不管你封不封王,只要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階級,那就是封建社會。

錢穆:我們就是三千年,就比英、法等國要偉大

但錢先生口中的封建社會,我搞不懂究竟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在全書出現的頻率挺高,每次出現好像都代表著不同的意思。

如談周公輔政時,錢先生對周公很推崇,不僅因為周公攝政七年後還政於成王,還因為他為人辦事從不趕盡殺絕,他封商之子孫於商丘,夏之子孫於杞國,舜之子孫於陳國,凡是古代帝王的,其子孫均有分封,所以錢先生說:

“封建制度是中國人的光榮,而且不採用帝國主義。”

談到漢高祖封王時,錢先生說:

“周朝封建……秦國不封建,漢高祖劉邦再封建……此舉漢高祖實不如秦王高明。”

談到中國近代史,錢先生又說:

“中國今日之社會少了一個封建,無團結之莊園,故受人欺辱,因為是分開的、個人的,故吃了不封建的虧。”

這個封建,在錢先生口中時好時壞,那麼封建到底好還是不好?個人認為,大體上是不好的,但在特殊的環境裡中,又是極好的,我勒個擦,典型的中國人思維!

就拿周公封建來說,他封建的目的是讓被滅國的人有個居住之所,這不是很好嗎?所以錢先生說:

“羅馬人征服了外國人,便要他做奴隸;中國人打垮了匈奴,請他進長城以內入住。”

這個情境下的封建是好的,但封建又易導致地方割據,所以說漢高祖封建又是不好的。那為什麼又說近代吃了不封建的虧呢?因為有封建,就有封建勢力,而近代中國卻是一盤散沙,啥勢力都沒有,所以備受人欺辱。

一個封建就扯出這麼多道道,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