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在《天道》电视剧中,丁元英既是一个精于谋算的金融投机者,又是大彻大悟的悲悯之人;他是一个驰骋商场的实用主义者,又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都市大隐,"即扒拉铜板,又扒拉灵魂的人"。

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一如他说:"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

一、生存,得活下来。

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他深刻参悟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熟知人性;他是个不动声色的生活旁观者,亦是义无返顾对爱至情至圣的人。

"天下之论道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道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

他有着超度常人的思维和睿智,仿佛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的感知之中;他为人处世与众不同,不按常规出牌,个性极不入世,常令人难以理喻。

"他永远不会跟你吵架,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于跟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自己觉得低俗、自卑"。

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他是掌握并遵循规律的人,一个得道之人,一个随性重情之人;举重若轻,在常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人。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他的思维和行为,在崇尚金钱与权利的社会里,谓是凤毛麟角,标新立异;他活得明白活得透彻。

"大爱不爱"一般人做不到,做到的人不一般。

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他,因而也极少有人能够和他站在一个高度、一个层面来对话;他是孤独的。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他评价自己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极具偏见的人"。

正应有"偏见",他才会深刻反思一个人在主流文化中应扮演的角色,悟到保存自我、尊重规律的重要。

他以对天道的认识和思辩,以对文化属性的抽身反思,获得了缜密的大智慧。

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他在精神方面的超现实,某种程度也决定着在生活中与众的格格不入;他的自我修炼颇似于出家人的修行状,便也应了芮小丹那句话:"剃了头发就可以当和尚"。

就一般而言,孤独者很难被他人所理解,常常也不期许得到他人的理解。

丁元英无疑是孤独的;孤独到长时间里依靠方便面度日,大隐于市,而不为人知。

他淡泊名利证到"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男人的内心深处,其实渴望着他所需要的情感呼应,一种博大、温润的爱。

无私、单纯、本真的小丹,给予了他这种爱。

由丁元英对小丹的感情来看,恰恰是孤独的人,一旦走入真爱,定会强烈、专注到极致。

他确实将小丹视为了人生知己,至情而至圣:"有招有术的感情,招术里边是什么不去论它了。没招没术的感情剩下的就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了。"

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小丹回德国探亲,思念驱使他不远万里飞赴特拉维夫,伴她游历圣城耶路撒冷;他戏称是"千里送身"。

当有人指责他对小丹临别电话的冷漠,质疑他对小丹的情感时,他保持着沉默;他的情感是无须要向任何人解释、证明,他对人性太过了解。

"情感不需要证明,证明本身就是对情感的亵渎",这也只有小丹才能理解。

小丹的以身殉职(书中描写是"自尽"),他伤恸吐了血,他是动了真情的啊!

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这是丁元英的好友韩楚风对他的评价。

剧中有一段"五台山见佛"的情节:智玄大师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放下,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不解其意,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闻声心里一颤,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丁元英了,这正是丁元英的真实品性。

他惊叹大师的观察力,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再美妙的爱情,再遗世独立的人格,再高深的智慧,都需要皮囊包裹;以残缺的肢体来面对丁元英,是小丹无法容忍的;唯有死去,她才是真正的芮小丹。

这个结局,不可逆转,谁也无法成为芮小丹的救主。

唯有死亡。

无怪乎丁元英曾对芮小丹感叹过:"金银珠宝,不足以点缀你这样的女人。"

当爱情需要用天长地久来证明时,这段情感也就到了尽头。

所以,爱不需要证明,不用旁人来理解,双方体会到就好。

古人云:得一知己,夫复何求?

人生在世,有过这般的知己,夫复何求!

丁元英评价芮小丹为人:随缘惜缘不攀缘。

她处世波澜不惊,待人淡定从容;再了不起的人物,她也只是一句话:"这和咱们有关系吗";她的内心,人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区分。

记得芮小丹对丁元英过说:"到时候,我就躺在你怀里,听音乐,听你给我讲天国,讲地狱,我就这样悄悄地死在你怀里,我的坟前开满了细碎的勿忘我,在微风的清晨,你穿过蜿蜒的小路而来,手里拿着一枝花,在我坟前默默伫立着,我就永远活在你心里了。

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柏拉图说过:这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世界,而每个人都是从天堂被扔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所以如果哪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他的美好能够让你唤起天堂的回忆,这就是爱了。

看完《天道》,我又重读了《遥远的救世主》,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似乎领会到柏翁这席话的深意。

我以为,二十四集电视剧《天道》,可归结为三个主题——文化属性、绝世爱情、人性净化;所谓"杀富济贫"的商战神话,充其量是为三个主题的展开,搭起的演示平台。

而"文化属性"便是贯穿至尾的灵魂;亦也是我尚未去触碰的话题,或许以后会沉淀出相关文字。

作者豆豆在其《遥远的救世主》中,始创"文化属性"的概念,"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说性格可决定人生之路,依作者的观念,文化属性决定的就是一群人、一个实体、一个国家的未来。

改编后的《天道》,以活脱脱的人物命运,将这一主题,渲示的动人心魄,淋漓见血。

人生价值、人性归属与人伦理念的取向,决定着一个人的处世行为与最终的归途。

刘冰,一个贪字妄送了性命,却不知是所以为;林雨峰,一个嗔字竟被憋至寻死了结;芮小丹,痴于情率真而为,自性自在走向天国;丁元英,睿智孤独,反思传统文化;韩楚风大气实在、肖亚文聪明干练、欧阳雪得体务实、冯世杰善良忠厚;叶晓明精明谨慎。

他们处在各自的位置,演绎出不一样的人生。乃是,文化决定视野,性格影响命运。

《天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与拷问,折射在剧中不同人物身上,竟有了生死有别的命运结局,很耐寻味。

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我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人说生命无价,可事实上生命是有价的。

生命的价值不以存世时间长短而论,应是以质量与尊严来衡量;小丹决绝赴死,当是保全自己生命的品质,成就一个永远的完美;这是旁人无可替代她的抉择;所以,丁元英无言。

她追求生命的至美,看得比生命本身更为的重要;在丁元英怀中,她甚至将可能不期遇的……描述的如诗般美丽而浪漫。

明白小丹为自性自在而活,活的执着;便能理解她去得坦然自在。

淡极始知花更艳。

当她生命划上句号之时,她的天性和人生的宿命,也就划上了等号。

有人惋惜芮小丹的死去,竟也怨,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看不破的红尘,悟不透的人生,意觉不到的人性;怎可去解释,那天才诗人海子的卧轨,又是谁作出的安排?

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于生于世,每一个人,皆负有不同的过往使命;一切因果,皆有定数。

生是过客,去是归人 。

丁元英说过:想要干好事,记住两句话:别把自己太当人,别把别人太不当人了;谁能多口气,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现代社会,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智慧;而决定其高下的,是能力和根性。

电视剧《天道》之原著——《遥远的救世主》,是融合释道两家文化,具一定知识深度的文学作品。

如是剧中台词言——"一个人的觉解程度,直接决定影响到一个人理解通晓事理的能力";对这部小说及改编为《天道》的理解,便因人而异,见仁见智。

就其名而论,"救世主"取自西方哲学,"道"则为中国哲学的范畴;电视剧易名《天道》,直白了作者的创作立意,与文化取向。

西方哲学重理性,中国哲学偏伦理。

宗教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哲学。

★:学不在多,于用之、精之、悟之。举一反三之

我的微信:2051921563。欢迎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回复"礼物"俩字,还可以索取《达成目标的逆推思维》等七份内幕资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你真看懂《天道》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