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准备在叙利亚周边部署军事基地?

康答


无论德国是有心还是无心,反正叙利亚局势的峰回路转,再次将德国卷入了这场大国博弈之中。


德国介入叙利亚局势已经是箭在弦上。最初在八月份德国就和俄罗斯、土耳其敲定9月份将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就叙利亚问题举行三国首脑峰会。随后由于伊德利卜局势吃紧,德国做出了不排除加入美英法对叙利亚政府的打击小组的表态,在之后德国防长访问约旦、伊拉克,在驻扎有德国军队的上述几国军事基地里高调视察,宣布将建立行的军事基地。显然其绕着叙利亚转圈的姿态已经表面,德国介入叙利亚局势,势在必行。

德国介入叙利亚之争,是为了自身、欧盟能源安全,也是为了地缘安全。

中评在多篇文章中阐述过,德国,包括法国介入叙利亚危机,更多的是为了能源安全。叙利亚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通过叙利亚境内,供给给欧盟的逊尼派能源通道和什叶派能源通道之争。这次法国和德国先后在叙利亚下场,显然还是为了支持美国和逊尼派国家,试图将叙利亚局势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让逊尼派能源通道能够胜利实施。


在地缘发面,伊朗核协议生变,美国这次对伊朗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不折腾死伊朗誓不罢休的意味,伊朗国内保守派抬头,退出伊核协议、重启油浓缩,一旦石油被停止出口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近期在打击境外库尔德武装时发射出的征服者110B精确制导型弹道导弹,更是让外界吃了一惊。显然伊朗已经不同昔日,其什叶派之弧已经隐然成形,战略触角已经伸到地中海东岸(叙利亚),同时在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甚至也门方向都已经部署了其庞大的导弹库。一旦美国和伊朗之间开撕,与北约高度重叠的欧盟势必将在美国和伊朗之间做出选择,一旦和伊朗做出切割,支援美国作战,显然欧盟各国部署在中东的军事基地、或是欧盟的能源通道都会受到伊朗的威胁。


除此之外,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尤其是地中海的扩展显然让欧盟如芒在背。俄罗斯在地中海做大,显然意味着欧洲柔弱的腹部将一览无余的暴露在俄罗斯的枪口之下。北约最近抓紧了在希腊的军事部署,显然是防范俄罗斯在地中海对欧洲的腹部一击。尤其是对德国而言,其奉行的是大陆政策,对俄罗斯的威胁看的尤为重视。

所以为了遏止俄罗斯、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扩张,为了保障欧盟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作为欧盟老大的德国,在法国下场之后,不得不也下场,稳住局势。

但中评一直觉得,叙利亚局势要想打破当前困境,需要一股新力量的介入,当然中评军事一直觉得我国是最好的介入对象,其可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做个桥梁,给双方一个台阶。现在德国的下场,也未必不能给美俄之间但当桥梁的角色。因为美国很远,俄罗斯就在门口,德国近期已经开始在各方面寻求和俄罗斯的接触,同时德国和俄罗斯要是能在叙利亚问题上达成共识,显然将有利于双方在欧洲方向的突破。



德国和俄罗斯将会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举行关于叙利亚问题的会谈,所以从这次会谈结果,或许就能判断出德国介入叙利亚问题的一些原因以及其有可能采取的路线。


中评军事


在中东问题上,德国向来都不是主要玩家,但随着能源受到威胁,难民不断涌入,和美国不断的施压,默克尔不得不开始扩大德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以解决其内部的多重问题。


从能源利益来看,目前德国85%以上能源严重依赖进口,而其中俄罗斯占据了相当的比重。但随着北约对俄关系的交恶,追随北约政策的德国同俄罗斯的关系也不约而同的受到了影响,所以减少对俄能源依赖成为德国的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想摆脱对俄能源,另一条渠道就是中东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德国同土耳其和伊朗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所以开始加大从伊朗的能源进口,而管道则经过土耳其。但随着美国中东叙利亚政策的转变,迫使土伊两国向俄罗斯走近,这对于德国来说等于回到了被俄支配的原点,能源领域日益临近的威胁迫使德国不得不在加大中东影响力维护自身能源利益问题上做出选择。



从难民问题上看,2011年阿拉伯世界开始的风暴席卷了整个中东,随之而来地便是遍地的难民问题,仅叙利亚就有数百万的难民通过南欧和东欧向德国涌入,这加重了治安成本,扰乱了正常民众的生产生活秩序,从而诱发了德国内部的难民问题。尽管欧洲对此向土耳其等国拨款进行防患于未然,但随着伊德利卜的战事临近,这些资金在面对新一批难民潮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这直接导致德国加大了对中东地区的关切。



从对美关系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面临不增加国防开支引起特朗普贸易对抗的风险,默克尔已经答应将国防开支从目前GDP的1.3%提高到2%,很显然增加在中东的军事部署既是符合自身利益,又是迎合增加开支的具体表现。而另一方面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战略调整,导致中东地区出现真空从而形成政治动荡,德国选择在中东加强部署填补战略真空也暗合美方意愿。


德国在叙利亚周边准备部署军事基地,其目的不只是迎合叙利亚问题,结合近20年德国的战略布局来看,更像是在为拓展中东地区影响力而做准备。


马克观察


根据“阿拉伯电视台”的报道,9月15日,德国女防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约旦访问,她视察了艾兹赖格空军基地。该基地驻有300名德国官兵、一架空中加油机和4架战斗机。当谈到德国是否要在中东地区建新军事基地问题时,她表示:“这会很快发生。”冯德莱恩称,在中东地区建立新的军事基地,以保持在该地区的长期军事存在。


多家中东媒体对冯德莱恩的中东之行进行了跟踪报道,在与伊拉克国防部长希亚利举行会谈后,伊拉克国防部长希亚利称:“未来我们希望与德国加强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如军事训练、武器装备和情报工作。”显然,德国有意保持在中东地区的长期军事存在,德国女防长冯德莱恩此次中东之行倒是可以看作是:为“保持长期军事存在”探路,并试图寻找可以提供基地的国家。

德国在叙利亚周边寻求建立军事基地,实际上针对的并非是叙利亚,德国主要还是出于自己的战略考量、能源需要。德国的能源缺口很大,85%依赖于进口,俄罗斯的能源占比很大。随着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紧张、北约与俄罗斯对抗升级,德国必然要考量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性。在中东地区扩大德国的影响力,寻求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是德国的现实需要。



德国与俄罗斯开展的能源合作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俄罗斯在中东已经站稳脚跟,对欧洲无疑形成了潜在威胁。法国已经就叙利亚伊德利卜的战事释放出了信号,德国随后也表示了关切,德国防长访问中东各国,等等。欧盟剩下的这“两驾马车”的态度已经表现了出来:担心俄罗斯在中东扩大的影响力对欧盟的安全构成威胁。德国在中东设立军事基地,可以部分阻止俄罗斯影响力的扩大,并能够即时掌握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一举一动”。


除了出于能源与安全的考量之外,再有就是难民问题以及来自于美国的压力。中东战乱,大量的难民就会涌入欧洲,不仅对欧盟各国的经济、治安等影响相当大,还会带去恐怖袭击。这也是欧盟各国最担心的问题,德国已经在难民政策上做出调整,欧盟各国也就难民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德国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是为了解决、应对这两个问题。


结束语,儒道之主认为,即便是没有美国的影响,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也会对俄罗斯打进中东特别关注——俄罗斯始终都是欧洲的敌对国,合作可以,防范俄罗斯也是必然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