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碧流河畔地域文化的传承者——宗海丽

碧流河畔地域文化的传承者——宗海丽

作者 李占坤

碧流河畔,

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文化名人”

人物风采│碧流河畔地域文化的传承者——宗海丽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它既是“世纪经典”和“文化长城”,又是一项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搜集编纂历时20多年,包括省卷本90卷、县卷本4000多卷。

在营口地区,在碧流河畔,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山村女教师,30多年执着坚守,广泛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民间谚语。在碧流河流域的40多个村庄里,留下了她那踽踽独行的身影;春夏秋冬寒暑不误,为了搜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素材,她顶酷暑冒严寒,孜孜以求。从1993年至今,她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已经达到400多个,文字量达60余万字,民间歌谣200多首,民间谚语1300多条,在传承地域文化、整理民间文学方面,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她就是盖州市什字街镇小学教师宗海丽。

宗海丽,1963年出生,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文化,现在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营口市作家协会理事,盖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营口市第二届、第三届文代会代表。从中学时代至今,宗海丽已经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故事百余篇。

1986年3月,宗海丽被辽宁省三套集成编委会授予民间文学集成工作荣誉奖;1987年1月,被营口市三套集成办公室营口市民间文艺研究会评选为优秀民间文学工作者;1990年4月,民间故事《姚熊飞报答恩师》荣获营口市政府1984——1989年度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三等奖;1989年9月,被营口市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授予一等奖。2006年9月,被盖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2009年,民间故事集《碧流河的传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民间故事集《赤山民间传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17年8月,作品《我与赤山》在营口市征文大奖赛中荣获散文类三等奖。2017年10月,作品《肖家炉的来历》在2017年中国故事节征稿活动中被推荐为中国好故事。2018年4月29日,被盖州市古城文化艺术促进会聘请为名誉主席。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营口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多次报到宗海丽的感人事迹。

宗海丽的《碧流河的传说》被《营口春秋》期刊和《营口春秋》微信陆续刊载、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历尽艰辛,

广泛搜集民间文学资料

宗海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山村女教师,她不仅要投身于教学中,还要把精力倾注到班级和学生的身上,她不仅要干农活,还要操持家庭事务。尽管如此,宗海丽仍然执着地坚持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为营口地区的地域文化发展和传承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有的文章评价的,在民俗文化薪火相传的道路上,她是文化精神传承的“火炬手”,这是对宗海丽最为准确、真实的写照和记录。

1984年,国家发动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活动,宗海丽积极参与其中,开始了广泛搜集整理等的相关工作。在历时30多年的岁月里,宗海丽广征博采,积极搜集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的线索,并将聆听到的故事等内容一笔一笔的记录下来,然后再一一整理编撰,形成一个个故事、一首首歌谣、一段段谚语。

在宗海丽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每一个故事、每一首歌谣、每一条谚语,都是得来不易,都凝聚了艰辛和汗水,有的甚至饱含着搜集过程中的曲折艰辛的故事。在当地,有宗海丽“三顾茅庐寻道士搜集故事”的佳话,有“为了搜集一个故事,顶风冒雪,险些冻坏自己孩子”的惊险一幕,有“痴迷收集整理,倒贴农活求故事”的感人场景。

为了能多搜集一些故事,宗海丽骑自行车最远跑出140多里地。有一年腊月,宗海丽去赶集卖年画,无意中碰到卖虾皮的小贩,闲聊中了解到这个小贩家的老人知道很多老故事,宗海丽不顾生意的好坏和路途的遥远,坚持到这个小贩的家里,终于聆听了这家老爷爷讲的《姚启荣》《碧流河的传说》等五六个故事。回来的路上,雪花飞舞,寒风刺骨,宗海丽却十分有成就感。

有时,在路上偶然与知情人相遇了,听人讲述时,根本没有纸笔记录,宗海丽只能用自己的脑子记,回去后再立即整理出来。而有时为了将故事中的细节弄准,她还会找几个人核实、丰富。有时,宗海丽在和邻居唠家常中,也不忘搜集集民间故事。

在搜集民间故事的道路上,宗海丽有心酸、有辛苦、有着跋山涉水的疲惫,更有着家人邻居的非议、不理解、不支持。但是,宗海丽总能竭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在搜集整理民间宝贵文化遗产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宗海丽说:“我能把这些东西变成精神文化遗产,传承给下一代,我认为非常有意义,我做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曾经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她辛辛苦苦搜集、整理的一批珍贵资料。让宗海丽最为痛心的是,“有的讲述人已经去世了,也带走了只有他们知道的故事。”又经过了20年的努力,宗海丽让她的民间故事宝库再次丰富起来。

既是民间文学的搜集者,

也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者

宗海丽对民间文学的喜爱源于小时候,她经常听老辈人讲述一些民间故事,在耐心聆听的同时,她也渐渐地对这些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凭着博闻强记,宗海丽对听到的很多民间故事都可以烂熟于心。宗海丽不仅几十年坚持搜集、整理民间文学,还积极宣传民间文学和地域文化。她利用在学校做老师的方便,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向孩子们讲述当地的民俗故事,将地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内心深处,让民间文学、民俗文化在孩子们身上薪火相传。在课堂上,在课间休息时,在放学后的时间里,宗海丽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给学生们讲故事、读歌谣、解读谚语,以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地传播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学。她的学生也十分愿意听她讲故事、读歌谣、讲解谚语。2010年9月,宗海丽被什字街中学评为先进教师,2012年9月,宗海丽被盖州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

有人做出这样的评语:“传播民俗文化,光靠口碑相传是不够的,需要的是穿梭阡陌的亲历亲为,需要的是历尽千辛万苦的笔墨耕耘,更需要的是坚定道路,百折不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民俗文化薪火相传的道路上,只有像宗海丽一样越来越多的“火炬手”积聚起来,才能更好的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这是对宗海丽的执着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最好评价。

(作者单位:营口市史志办公室)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2018年第2期

人物风采│碧流河畔地域文化的传承者——宗海丽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