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我是一人。启功先生的《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是我们当代非常优秀的书论。

此书不但有绝句百首,更是有启功先生的自注。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本文是《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第十一首,启老没有起标题。此首主要说,唐人写经小楷。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诗文】

十一、唐人写经小楷

乳臭纷纷执笔初,几人雾霁识匡庐。

枣魂石魄才经眼,已薄经生是俗书。

诗文一人注释:启老特别提倡墨迹,唐代普通写手写经的墨迹也有重要价值。

一件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墨迹对于我们当代比较心浮气躁追求效率,对于墨迹版来说,不如碑刻拓本来的好。

【启功自注】

唐人细楷,艺有高下,其高者无论矣,即乱头粗服之迹,亦自有其风度,非后人摹拟所易几及者。

唐人楷书高手写本,莫不结体精严,点画飞动,有血有肉,转侧照人。校以著名唐碑虞、欧、褚、薛,乃至王知敬、敬客诸名家,并无逊色,所不及者官耳。官位逾高,则书名逾大,又不止书学一艺为然也。

余尝以写经精品中字摄影放大,与唐碑比观,笔毫使转,墨痕浓淡,一一可按。碑经刻拓,锋颖无存。即或宋拓善本,点画一色皆白,亦无从见其浓淡处,此事理之彰彰易晓者。

【一人简说】

启老这一部分自注,启老真是推崇唐人墨迹。“乱头粗服之迹,亦自有其风度,非后人摹拟所易几及者。”唐人写经高手“随意随手”写写都让人惊叹。

虞、欧、褚、薛: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也就是初唐四家。

王知敬:唐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武则天时期仕为麟台少监。善署书,与殷仲容齐肩。著有《李靖碑》。《李靖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之碑并序》,亦称《卫景武公碑》。许敬宗撰,王知敬正书。此碑为昭陵陪葬碑之一。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官位逾高,则书名逾大,又不止书学一艺为然也。此句启老盛赞,唐朝文人官员“琴棋书画”方面的综合素质很高。

启老还把唐人写经中比较好的用摄影技术放大,与唐代碑刻做比较。启老很喜欢钻研,科技也是能够帮助学习书法的。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上图是唐人写经《摩尼光佛教法仪略》,这样的风格我们当代也有人会喜欢的。

【启功自注】

宋刻汇帖,如黄庭经、乐毅论、画像赞、遗教经等等,点画俱在模糊影响之间,今以出土魏晋简牍字体证之,无一相合者,而世犹斤斤于某肥本,某瘦本,某越州,某秘阁。不知其同归枣石糟粕也。

【一人简说】

这一部分,启老觉得太多人把重点放在刻本上。而且纠结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比如某肥本,某瘦本。

《定武兰亭序》就有肥本、瘦本之分。

我个人也是非常同意启老的观点,学习研究书法的过程中,有些事情不是非常重点,知道就好了。

宋人刻本集书,把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像赞、佛遗教经等等这些归于王羲之。启老的观点,牵强附会。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四十四行,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为第一。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东方朔画像赞》有两个人写过,据传一个是王羲之,一个是颜真卿。此篇为小楷,我们只看王羲之版本《东方朔画像赞》。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佛遗教经》全称《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内容为释迦牟尼佛临终时对诸弟子所作的教诫。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关于刻本,启老始终觉得有缺。最后启老用词还是比较激动的,不知其同归枣石糟粕也。

【一人有感】

唐朝时期,楷书极盛,当官的基本要求楷书写得要好。

整个时代对楷书特别推崇,大中小楷都有一定的高度。

之前说过的《灵飞经》,也是相传唐钟绍京所写。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11 唐人写经小楷

启老这篇的观点,特别赞赏唐人写经笔迹中的,唐朝时期人们写楷书的印记。

而我看到启老这篇,觉得唐朝是极其强盛之时,当时人们如此重视楷书。我们现在也不错,但是科技发展,选择多了,不要楷书,书法本身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大概这就是时代,唐人重视楷书,造就唐楷之盛。我们当代书法呢?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