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30岁的米开朗琪罗面临着一次抉择——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选择尊崇所谓的客观科学尺度?

选择后者,继续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文主义者;

选择前者,或许将会跳出文艺复兴的自然主义传统场域,成为时代的好奇者,

甚至,开启了宏伟的巴洛克时代的序章。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达尼埃尔沃尔泰拉 《米开朗琪罗》 88.3cm×64.1cm

木板油画 约1544年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对女性美和古典主义的终结?

15岁时,米开朗琪罗得到老师多米尼哥•基兰达奥的举荐,进入到美第奇家族的圣马可修道院花园学习雕塑。

圣马可花园学院是洛伦佐•美第奇建立的一个文化中心,洛伦佐认为疆域和财富都是转瞬即逝的,只有文化的影响力是持久的,而文化的表现形式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因此圣马可花园学院里面充斥着古典学者,还有很多古典时代的风物可供米开朗琪罗学习。

在这里,米开朗琪罗展现出与当时艺术家不同的风格倾向——雄健的力量。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酒神巴克斯》 1497年

意大利巴杰罗波波洛宫殿藏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举烛台的天使》 1495年

意大利圣多米尼克大教堂

虽说文艺复兴是追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但就艺术而言,古希腊罗马留下的经典作品在写实刻画上早就达到了一个高度,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若是想要像绘画那样去超越古代,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开创文艺复兴雕塑先河的多纳泰罗的《大卫》,比起《马可·奥勒留骑马像》和1506年出土的《拉奥孔》,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整体上无从判断高下。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多纳泰罗 《大卫》 高159cm 1430 - 1432年 青铜雕塑

意大利佛罗伦萨巴杰罗美术馆藏

虽然米开朗琪罗绘画和雕塑的老师,都是当时佛罗伦萨甚至是欧洲首屈一指的艺术家,但实际上洛伦佐在圣马可花园学院里所营造的那种新柏拉图主义氛围对米开朗琪罗的影响力更为巨大。

在他和洛伦佐的一次戏剧性的面谈中,二人围绕米开朗琪罗制作的一个模仿古代的萨提神雕像进行了讨论。那尊半人半兽年老丑陋的萨提神,似乎就是米开朗琪罗老年肖像的翻版。就好像一开始米开朗琪罗就走上了充满男性色彩的艺术道路。

1497年,22岁的米开朗琪罗在罗马得到了法国驻梵蒂冈大使红衣主教的委任,创作了惊世骇俗的《圣殇》。由于这件作品,米开朗琪罗被认为是当时最伟大甚至是空前绝后的雕塑家。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圣殇》 高175cm 大理石 1499年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圣殇》这一题材在欧洲北方哥特艺术中很常见,但在当时的意大利地区并不流行。米开朗琪罗的《圣殇》不同于哥特式那种用血腥和暴力方式表现出的悲怆,而是呈现出一种隽永的哀婉。

年轻的圣母双手托着基督的肉体,整个雕塑的构造显得非常平和,没有过于夸张的血泪,却透露出一种更深层次的哀痛:她那种哀婉是明知结局而无能为力的殇叹。

米开朗琪罗的处理升华了这一主题的意境。这一尊慈祥的圣母,可以说是米开朗琪罗对女性美和古典主义的一种终结。

《圣殇》中的圣母实际上比耶稣的比例大很多,这显然不符合写实主义对客观真实的再现理解。然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构造巧妙地让人们忘记了这一问题,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整体雕塑所散发的那种慈悲气息上。

这就是米开朗琪罗的艺术选择:以精湛的技法为基础,无视教条的自然主义,一切为一种气息服务。这种气息,随着米开朗琪罗的成熟越发清晰——庄严的神圣。

执雕塑牛耳者

《圣殇》被安置在了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内,这是当时欧洲政要们去罗马朝廷的必经之地,可见佛罗伦萨的执政者们非常清楚这种非凡的荣耀感和米开朗琪罗的重要性。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圣彼得》 1504年 意大利锡耶纳大教堂

新的共和国政府希望米开朗琪罗能为故乡创作一件具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作品。这项工程早在40年前就开始了。一开始由雕塑家阿格斯蒂诺·杜其奥(Agostino di Duccio)接手,他雕刻出两腿之间的一些空隙,后面却进展缓慢。间接地反映出佛罗伦萨当时的确缺少优秀的雕塑家。而洛伦佐对米开朗琪罗的培养,可谓慧眼独具,非常具有前瞻性。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圣保罗》 1504年 意大利锡耶纳大教堂

这块石头被闲置了25年后,米开朗琪罗的出现,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项目是有可能被完成的。却半途而废,

《大卫》,即是米开朗琪罗的献礼。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大卫》 高250cm 连基座高650cm

大理石雕塑 1501年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藏

这件雕塑一举超越了前辈多纳泰罗的同名作,并一改《圣殇》的那种古典式平衡,显露出他与当时人们所接受的古典主义的不同之处。

《大卫》被刻画成一位年轻的巨人,他的四肢并不粗壮,但却矫健有力。大卫拥有一颗硕大的头颅,如果平面地去观察,对于其躯干而言,无疑过于庞大。当时佛罗伦萨组织了评审团,其中一位评委就是达·芬奇,他们对这样的处理有异议。

米开朗琪罗对此嗤之以鼻——画家们怎么会懂得立体雕塑的标准?米开朗琪罗考虑到观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从观看者的角度对雕塑做了夸张和变形,只为了达到他想传达的那种气息。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大卫》 局部

《圣殇》是一尊平视或低角度仰视的作品,而《大卫》则是为远处或高角度仰视的观者所服务的。大卫的头部,特别是眼睛和肩膀上的投石机,对于观者来说具有特别震撼的意义。

当《大卫》创作完成后,雕塑史就出现了分水岭,文艺复兴时代的额巅峰——庄严美学的命题已然被树立了起来。这种庄严不同于达·芬奇的奇思妙想和扑朔迷离,也不同于拉斐尔的宁静致远和隽永和谐,这是一种刚性的力量,博大而宏伟。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大卫》 局部

《大卫》可以说是米开朗琪罗自画像式的作品。在同一时期制作的大卫铜雕像的草图中,米开朗琪罗写道: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大卫有投石器,而我有弓——米开朗琪罗。

(Davicte cholla fromba e io chollarcho —— Michelangelo.)

显然他把自己定位成可以影响人类历史的英雄人物,而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


米开朗琪罗在创作《圣殇》之后,再也没有在生活和作品中表现出对女性的特别关注,仿佛他打定了主意,要为上帝以及上帝的神圣计划奉献一生,以此证明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是天降神授。

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在执雕塑牛耳之后,29岁的米开朗琪罗成功挑战了画坛的执牛耳者,显示出其拓展“副业”的惊人潜力,西斯廷教堂的穹顶画成为他精湛画技的见证,更是成为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鲁本斯 《安加利之战》(根据达·芬奇摹本)素描稿

1603年 法国卢浮宫藏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路易基·西阿芬内提 《卡西纳之战》

(根据米开朗琪罗的摹本)铜版画 1808年

诺福克霍尔克姆宫藏

从1508年到1512年,米开朗琪罗花费了四年时间,绘制了343个人物形象,从33岁画到了37岁。西斯廷穹顶画气贯长虹的气势、深远博大的意境和匠心独运的构想,都奠定了米开朗琪罗在绘画上的地位。拉斐尔在创作《雅典学院》时曾参考了米开朗琪罗的设计,可见他当时的影响力。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西斯廷穹顶画》 湿壁画 1508-1512年

梵蒂冈西斯廷大教堂

更为重要的是,29岁的米开朗琪罗开创“副业”,并非为了在画坛中一较高下,而是为了通向自由,通往自我的情感和坚定不移的信仰之中。那种神圣信仰而爆发出来的创造力,使他能够超越艺术形式的隔阂,最终让形式服务于内容和精神。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拉斐尔 《雅典学院》 壁画 1511年 梵蒂冈签章室

正如德国现代文学家黑塞所言:“我是自然的尝试,是自然通向未知世界迈进的一次尝试,或许它会打开新境界,或许会一无所成,然而,让这一尝试从远古的深渊中诞生,让我的心感受到它的意志,并将其转换为我的意志,这就是我的天职!”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请将手机锁定竖屏横向右滑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西斯廷穹顶画》 湿壁画 1508-1512年

梵蒂冈西斯廷大教堂

米开朗琪罗作品欣赏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最后的审判》 湿壁画 1537-1541年 1370cm×1220cm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最后的审判手稿》 1534年

大英博物馆藏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创造亚当》 湿壁画 280cm×570cm

1510年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创造日月》 1510年 湿壁画

梵蒂冈西斯廷大教堂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创造夏娃》 1510年 湿壁画

西斯廷大教堂穹顶画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 圣家族与施洗者圣约翰》 1506年

木版油画 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昼》 1520 - 1534年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藏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夜》 1520 - 1534年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藏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暮》 1520 - 1534年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藏

米开朗琪罗:通往而立之年的自由坐标

米开朗琪罗 《晨》 1520 - 1534年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藏

内容改编自《中国美术》2017年第5期

《自由的坐标:通往而立之年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的神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