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是「茅台之父」?

近幾年,茅臺很火!

貴州茅臺已經突破萬億市值!

貴州茅臺“火的”不僅僅是市值,還有國際地位,超越帝亞吉歐,登頂全球烈酒第一的位置。

貴州茅臺已超越LV,成為全球最大市值奢侈品公司。

茅臺火了,傍茅臺的就很多了,近幾年來,各種各樣自封或他封為“茅臺之父”的人的越來越多,現在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都有哪些封為“茅臺之父”的人呢,看看為什麼他們封為“茅臺之父”的理由,看看各自的含金量有多少?

首先被封的是解放前的三大酒坊老闆,也就是“賴茅”、“華茅”、“王茅”三家燒房的創始人。

究竟誰是“茅臺之父”?


華聯輝

理由;最早有茅臺燒酒的商標意識。

華聯輝本是舉人,半道從商,請酒師,修窖池,看期辰,建燒房一番折騰之後,終於把酒烤了出來,燒房命名為"成義",其酒則命名為"茅臺燒春",上市售賣。茅臺所產之酒有了市場,廣告,商標等意識,成為一種商品。


賴永初

理由:解放前燒房規模最大。

1941年,賴永初個人出資收購完茅臺“衡昌燒房”後,改名為茅臺“恆興酒廠”,獨資生產經營恆興茅酒。

“賴茅”、“華茅”、“王茅”,成為茅臺鎮三足鼎立的三家燒房。

三個燒房1947年的產量最高,分別為32.5噸、21噸和7噸,總產量60.5噸。“恆興”產酒量排在第一位。


只有“王茅”還沒有看到封為“茅臺之父”的文章。

但是,我覺得僅僅這些事情的份量都不夠這麼大的帽子,“茅臺之父”頭銜太大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只能說是商業營銷行為。


第二類就是現在茅臺酒廠的重要人物。

茅臺之父--李興發

李興發,1951年茅臺酒廠成立,李興發即進入茅臺酒廠當工人。1955至1986年任茅臺酒廠技術副廠長。李興發科研小組首次發現了茅臺酒的“醬香、窖底、醇甜”三種典型體。

茅臺之父--季克良

季克良曾任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工程師。1964年畢業於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品發酵專業,從事茅臺酒的生產技術、科研、質量管理、黨務等工作。

茅臺之父--袁仁國

袁仁國,曾任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貴州茅臺學院院長。

我認為1998年後, 季克良,袁仁國先後擔任董事長帶領領導班子與企業萬餘名員工一起,主動應對國際、國內市場,進行體制改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全面軌道,都做出了很大貢獻。

但是,給他們加上“茅臺之父”恐怕他們自己也不願意,那些寫文章的人不能說是居心叵測,起碼是另有所圖。

因為在之前的茅臺酒廠領導人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最突出的起碼有:

前貴州茅臺酒廠廠長及黨委書記周高廉

1977年-1983年用了六年時間,周高廉把連續16年虧損,一個生產蕭條、債臺高築、人心渙散、前途迷茫茅臺酒廠帶上了康莊大道,茅臺酒產量到1982年超計劃完成1486噸,比1977年增長55%。

周高廉的繼任者貴州省茅臺酒廠廠長、黨委書記鄒開良

鄒開良帶領一班人,啟動“七五”800噸/年和“八五”2000噸/年擴改建工程,使硬件建設和經濟效益連上抬階:產量和效益由1989年的年產1700餘噸,銷售收入1億元。發展到1998年產量超5000噸,銷售收入6.7億元……

當時也沒人封他們“茅臺之父”,是當時人們沒有那麼浮誇還是……

究竟誰是“茅臺之父”?


我想重點說的是這兩個都姓周的“國酒之父”,一個是國酒之父---周恩來

周恩來被茅臺人尊為"國酒之父",這是有道理的。

但這個尊稱是一種特指,不能泛用。

因為正是周恩來對茅臺酒不遺餘力的支持、保護、喜愛,為茅臺酒今天至高無上的地位,注入了強大的政治基因,也為茅臺酒的文化底蘊,增添了既是中國特色、又是它酒難以比擬的濃墨重彩。

所以,茅臺酒成為"國酒",周恩來功不可沒。 "國酒之父",實至名歸。 但是,必須要明白的是,周恩來可以是"國酒之父",但他並不是茅臺酒之父。

究竟誰是“茅臺之父”?


另一個“國酒之父”---周恆剛

1963年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增加了五糧液、古井貢、全興大麴、董酒四個品牌。茅臺酒雖然也被評入“八大名酒”的行列,但是五糧液排名第一、茅臺酒排名第五。

(周恆剛是第二屆全國評酒會的專家組組長)

周總理正在訪問非、非、歐十四國,有天晚上他宴請新聞記者,宴會一開始周總理說今天我用中國最好的酒宴請大家,那個時候外國記者知道了《大公報》公佈的這個消息,就說,總理,您不是用最好的酒來招待大家,現在中國最好的酒是五糧液。

總理回來就讓輕工部做出解釋,當時輕工部曹魯副部長帶了幾個專家、釀酒處的幹部,從百貨大樓買了幾瓶茅臺,反覆對比,結果真是質量下降了。

在輕工系統所屬的白酒廠裡面,輕工業部最關心的是茅臺酒和汾酒(當時四川酒歸商業部管)。建國以以來,汾酒歷來是白酒老大,產量、利稅都是。茅臺酒產量小,還連續虧損。但是它又是中央要求一定要保障供應、保證質量的唯一一個酒。

可是當時為了盲目上產量,放衛星,竟然是拿未經勾兌和長時間儲存的新酒去參加全國名酒評選。

茅臺酒的質量下降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周總理批示:誰把茅臺評下去的,就派誰去把茅臺質量搞上去!

這個重擔當然就落在了周恆剛身上,1964年國家輕工業部和貴州省成立茅臺科技試點組,由輕工業部食品局高級工程師周恆剛具體負責。

1964年10月 在輕工部主持下,成立了茅臺酒試點委員會。

究竟誰是“茅臺之父”?


茅臺試點人員名單

主 任:蘇相信(貴州省輕工業廳廳長),

副主任:杜子端(輕工業部食品局局長)

柴希修(茅臺酒廠黨委書記)

委 員:

方心芳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秦含章 (輕工業部科學研究院發酵研究所所長)

朱寶鏞 (無錫輕工業學院副院長)

金培松 (北京輕工業學院教授)

何驚心 (貴州省科委主任)

毛家庭 (貴州省經委副主任)

秦天真 (貴州工學院院長)

王鑄清 (中國科學院貴州化學研究所所長)

秦 京 (貴州農學院副教授)

肖 明 (新華社貴州分社社長)

李舜卿 (中共貴州省遵義地委工交部部長)

法元偉 (貴州省輕工科研所副所長)

李福林 (貴州省仁懷縣縣長)

劉同清 (貴州省茅臺酒廠廠長)

鄭乂興 (貴州省茅臺酒廠副廠長、著名老酒師)

鄒國啟(貴州省茅臺酒廠工人、酒師)

試點辦公室人員

主 任:劉同清

副主任:周恆剛 (輕工業部食品局工程師)

姜定國 (遼寧省輕工業廳工程師)

胡國煥 (貴州輕工業廳工程師)

鄭光先 (茅臺酒廠副廠長)

秘 書:

楊仁勉(茅臺酒廠工程師)

曹述舜 (貴州省輕工業廳食品工業處技術員)

有關單位科技人員

康錫斌 (黑龍江省輕工廳科研所)

鄭寶林 (遼寧省阜新酒廠)

周紹春 (遼寧省新民酒廠)

朱有舫 (哈爾濱輕工局)

王同順 (河北省涿縣酒廠)

劉麗華 (遼寧錦州酒廠)

陳學志 (遼寧新民酒廠)

鍾國輝 (天津釀酒廠)

李宗民 (遼寧錦州酒廠)

劉洪晃 (遼寧省輕工業廳科研所)

賈翹彥 (遵義董酒廠)

王喬英 (遵義酒精廠)

丁祥慶 (貴州省輕工業廳)

尹梅英(貴州省輕工業廳)

楊庚生 (貴州省輕工業廳)

張志清 (貴州省輕工業廳)

季克良 (貴州茅臺酒廠)

汪 華 (貴州茅臺酒廠)

徐 英 (貴州茅臺酒廠)

蔡雨色 (貴州茅臺酒廠)

藍桂生 (貴州茅臺酒廠)

林寶材 (貴州茅臺酒廠)

馮守蓮 (貴州茅臺酒廠)

周恆剛調兵遣將,抽調了遼寧、黑龍江、河北、天津、河南以及貴州省輕工研究所、貴州董酒廠、貴州茅臺酒廠科研人員43名,按照茅臺酒的生產週期,分兩期開展了科技試點研究。

1964年10月至1965年5月組織了第一期茅臺試點,1965年11月至1966年4月第二期,兩期試點跨年度3年,實際工作14個月。

究竟誰是“茅臺之父”?


科技試點主要圍繞規範茅臺的生產工藝,茅臺的微生物環境以及茅臺的物質構成進行。茅臺試點對醬香型白酒通過查定、寫實與深入研究,揭開了不少多年之謎。

在當時物質條件匱乏的狀態下,周恆剛帶領一百多名青年技術人員,下到生產一線,與工人們同甘共苦,做了上萬次實驗,做了幾千次對比,在茅臺試點中,終於發現了醬香白酒“窖有底香”、己酸乙酯是其突出的香味成分等,解開醬香香味之謎。

從兩期試點開始們很多白酒專家對茅臺酒的微生物進行了研究。以周恆剛為代表的專家組在茅臺科技試點時,分離並寶藏了70多種微生物菌株,建立了微生物檔案,並開展了“中草藥對酒精酵母的影響“等研究,初步確定了乙酸乙酯等香氣香味成分與微生物種群的對應關係。

究竟誰是“茅臺之父”?


周恆剛對茅臺酒的傳統釀造工藝進行了總結,聽取了茅臺酒廠的“三人核心組“的意見,肯定了茅臺酒"醬香、窖底、純甜"三種典型體香型的劃分,茅臺酒試點科研小組採用紙上分析法,從組成成分上,進一步認定了三種典型體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接著科研組又按不同比例,採用任意隨杯淘汰等方法進行數萬次以上的勾兌,終於摸索出了一套勾兌規律。用這規律,能持續、穩定地勾兌出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酒體純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風格獨特、酒質完美的茅臺酒。

他們把這種酒命名為“醬香型酒”。

1965年,輕工業部召開茅臺酒試點論證會,正式確定茅臺酒的三種典型體及醬香型酒的命名。

究竟誰是“茅臺之父”?


茅臺酒廠國酒文化城周恆剛先生巨幅銅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