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貴族,世代都是文官之首,可惜經常出漢奸

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歷代王朝不斷抬高孔子地位。其中一個做法就是加封孔氏子孫,從漢至宋代,孔子嫡裔的封號屢經變化,先後有奉祀君、褒成侯、奉聖亭侯、崇聖侯、褒聖侯、文宣公等。直到北宋至和二年,宋仁宗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

衍聖公”。在封賜衍聖公之初,就規定了其職責:“令孔子後襲封者,專主奉祀睦族,不領他職”。

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貴族,世代都是文官之首,可惜經常出漢奸

不要小看這個倚靠祖蔭的官職,雖然不太會負責實務。可是衍聖公在明清時期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不但享有特權,其居住的衍聖公府,是全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被稱之為”天下第一家”。由於曲阜孔氏家族受歷代帝王追封賜禮,即便千年其譜系依然整整有條,其後世歷受封爵。

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貴族,世代都是文官之首,可惜經常出漢奸

要論實務,衍聖公主要負責祭祀。乾隆時期,有規定“向遇國家慶典,衍聖公及五經博士俱有來京朝賀之例”。而且這個是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即便正在守孝,也要先完成皇帝的指令。乾隆就曾下達這樣的旨意:”朕於明年仲春臨雍講學,巨典攸關。衍聖公孔憲培現雖持服,但系伊繼高祖母之事,彼時早至百日,自應仍令赴京,祇候陪祀”。

孔氏後裔參加祭孔典禮,其實就是在傳達尊孔思想。清廷遣官致祭闕里孔廟時,也需要衍聖公陪祀。清帝有意突出衍聖公的陪祀地位,旨在以之為文化符號,進而達到”治統”與”道統”合一的目的。正如乾隆帝在賜給衍聖公孔昭煥的詩文中所說:”豈為卿家榮幸獨,崇儒雅化示寰瀛”。

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貴族,世代都是文官之首,可惜經常出漢奸

同時孔聖後裔也需要作為一個尊崇孔子的象徵,他們需要恪守祖訓,傳繼家學。乾隆帝就曾對其時的衍聖公訓勉到:“爾等既為聖賢之後,即當心聖賢之心。凡學聖賢者,非徒讀其書而已,必當躬行實踐,事事求其無愧,方為不負所學。況身為聖賢子孫,尤與凡人不同,若不能實加體驗,徒騖讀書之名,實於祖德家風不能無忝。”及至晚清,清廷更加意扶持衍聖公,以期鼓舞人心,挽救時危。光緒帝曾對少年衍聖公孔令貽說:“生為聖裔,承襲世爵,允宜讀書砥行,勉承先澤”,還特命山東巡撫張曜為孔令貽延請名師,講論經史實學,以免染上世祿驕奢之習。

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貴族,世代都是文官之首,可惜經常出漢奸

民國二十四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廢清朝世爵,將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民國政府唯一的世襲有給職特任官。

衍聖公因得益於先祖孔子榮耀,成為中國歷史上經久不衰、世代騰黃、地位顯赫的特殊公爵,與朝廷互相依偎,成就孔府的天下第一家,在中國乃至世界上也是歎為觀止。

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看到,每到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關頭,象徵著儒家文化傳統正宗、世世代代享受朝廷恩寵的天下第一家族:曲阜孔氏家族,卻總是一點氣節都沒有,立即見風使舵,背主求榮,轉向新的主人。元朝如此,清朝也是如此。不過,不管怎麼說,元朝和清朝,雖然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民族壓迫和民族不平等,但那畢竟是中華民族內部的事情,是人民內部矛盾。孔氏家族的投靠新主,尚有可以理解之處。但抗日戰爭期間,孔氏家族的所作所為,就只有令人齒冷了。

1938年,曲阜淪陷,孔令煜、孔德成立即宴請日軍侵華頭目田嵨、久保添、沖田、鯰川、漆谷、奈良等人,以加強“中日友善”。

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貴族,世代都是文官之首,可惜經常出漢奸

此後,孔令煜立即和汪偽政府打得火熱。他為汪偽政府站臺,在紀念孔子誕生時,居然於電臺公開發布《復興東方文化擊滅宿敵英美完成大東亞聖戰》,要隆重舉行國祭,並大肆鼓吹中日友善,文中說:“友邦日本,……既著先鞭,我國當策後效,以與共存共榮。”“適值參戰朝廷之時,定能與友邦聯為一體”。

1942年5月31日,經汪精衛日偽政府批准,恢復了禮孔典禮,大漢奸、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揖唐親到曲阜祭孔,並稱“惟先師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刪定六經,師表萬世。茲來闕里,瞻仰宮牆,敬薦馨香。”

1943年3月,汪偽政權成立三週年,孔令煜馬上予以電賀,稱汪精衛“遵引國父遺教,收回各租界及治外法權,國際地位從此增高,得與世界列強齊驅並駕,旋轉乾坤之功,實為從前所未有。”

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貴族,世代都是文官之首,可惜經常出漢奸

可以說,孔聖人衍聖公於天崩地裂之時,不死不隱不走,居然風光無限地當上了大漢奸,實在是丟了孔夫子的臉。

如果再把視角拉開,數千年來,歷代衍聖公都是深受國恩,卻並沒有培養出一個忠臣義士,鼎革之季,非但從無抗節之舉,反而總是立即主動獻表迎降。

在他們的眼中,才不會有什麼家國情懷,打得響的,永遠只會是他們個人的小算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