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作為一名標準吃貨,基本上什麼都敢去嘗試。不過,如果你不幸掉落到了唐代,估計會覺得這簡直不能活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你想吃個番茄炒雞蛋,那是極其簡單的。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番茄炒雞蛋

有北方鹹的做法,還有南方人比較喜歡的甜式做法,只要你喜歡,加點辣椒都沒問題。但是,如果你有幸進入一間傳統的唐朝酒樓,高喊一聲“小二,來盤番茄炒雞蛋!”估計人家會把你當傻逼看待,為什麼呢?

因為這時候,沒有番茄。還有這時候沒有小二的說法,人家那叫茶博士,高級吧,博士啊!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番茄

番茄,學名西紅柿,原產地南美洲。番茄在明代萬曆年間傳入中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作為觀賞性植物。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殷桃番茄

成書於1621年的《群芳譜》載:“番柿,一名六月柿,莖如蒿,高四五尺,葉如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一數二三十實。縛作架,最堪觀。來自西番,故名。”

除了番茄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蔬菜和水果在唐朝之際你是接觸不到的,比如下面的這些。

一、辣椒,別名:牛角椒、長辣椒、菜椒、燈籠椒。原產地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大約在明代,辣椒傳入中國。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辣椒

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之後辣椒在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鴛鴦火鍋

二、玉米,別名:玉蜀黍、棒子、包穀、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蘆、大蘆粟,東北遼寧話稱珍珠粒,潮州話稱薏米仁,粵語稱為粟米,閩南語稱作番麥。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玉米

原產地墨西哥和中美洲,中國引種玉米的時間一般認為是在明代,而且有些人認為時間還應早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如中國明代的一部藥物學著作——《滇南本草》中,就有關於玉米的記載:“玉麥須,味甜,性微溫,入陽明胃經,通腸下氣,治婦人乳結紅腫或小兒吹著,或睡臥壓著,乳汁不通。”該書的作者,為明代雲南陽沐(今嵩明附近)人,生於洪武三十年(1397年),卒於成化十二年(1476年)。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在1492年。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哥倫發現新大陸

不過,玉米正式被大規模種植至少在明朝末年,之前一直是皇家御用之物,如明代嘉萬時期(1522~1620)的田藝衡在其《留青日札》中說:“御麥出於西番,舊名番麥,以其曾經進御,故名御麥。”這裡的御麥,即玉麥,也就是玉米。

三、番薯,別稱甘儲、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藥、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藥、甜薯、紅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原產地南美洲。按照郭沫若先生的推斷,番薯是在1593年由到呂宋經商的陳振龍帶入中國,最終傳播開來的。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番薯

四、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原產地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根據陝西省興平縣縣誌的記載,16世紀時馬鈴薯已傳入中國,依舊是明朝年間。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馬鈴薯

五、蘋果,我們現在常見的是西洋蘋果,這是在清朝末年才從歐洲引進的。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蘋果

而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蘋果,通稱“柰子”,也稱“花紅”,俗稱“沙果”。最早生長在新疆一帶,但是因為“柰”的品質較差,現在基本上已經被西洋蘋果所取代。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柰子

六、火龍果,原產於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熱帶沙漠地區,明清時由法國、荷蘭傳教士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臺灣省。後來引進中國大陸南方,廣泛種植。

初入唐朝酒肆,大喊一聲“來盤番茄炒雞蛋”,這是個傻逼吧!

火龍果

其實,我們現在餐桌上面的南瓜、胡蘿蔔、絲瓜、苦瓜、花生、菜花、捲心菜、洋蔥等蔬菜也是從外引進而來的,水果類的則還有草莓、木瓜、菠蘿、西瓜等。很多的蔬菜瓜果皆是先祖們逐一引進種植而來,歷經多年的傳承和積累,這才有了我們現在品種豐富、形式多樣的飲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