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岛炮台与萨镇冰

在刘公岛东南2000米的海面上,有一座面积14亩的海岛,远远望去好像一件衣服漂浮在海面上,所以被人们称为“衣岛”。又因为它是威海湾最早看见日出的地方,而且威海方言“衣服”的“衣”字与“日出”的“日”字同音,于是“日岛”就成为这个小岛正式的名字。每年春秋两季,这里都会出现海市蜃楼,所以“日岛海市”自古就是威海八大景之一。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为加强海上防御,从南岸运土加高,修筑了日岛炮台。设20厘米口径地阱炮2门和平射炮6门。所谓地阱炮就是在地上凿一个大坑,把大炮放置在里面,配上液压装置,可以让大炮升降自如,有很好的隐蔽性。日岛炮台位于威海湾南口中央,可以与刘公岛和威海湾南岸炮台配合,形成交叉火力,控制刘公岛东南海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甲午战争爆发后,康济舰管带萨镇冰奉命带领30名水手驻守日岛炮台。

日岛炮台与萨镇冰

说到萨镇冰,有一首题为《萨镇冰》的诗这样写道:“曾为北洋苦驱驰,甲午一役没全师。南来北往倡重建,老马西风向天嘶。”这首诗写的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萨镇冰。萨镇冰,福州人。1877年,18岁的萨镇冰与严复、刘步蟾等人赴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学院 学习。萨镇冰学成回国后先在天津水师学堂任教,后调入北洋舰队。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30岁的萨镇冰成为最年轻的高级将领,担任康济舰管带。

在萨镇冰近20年的海军生涯中,无论是教授学生还是管带大小舰艇,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是带兵驻守炮台还是他从军以来的第一次。日岛炮台上的生活非常艰苦,岛上没有淡水、粮食和蔬菜,守军所需物资全部靠刘公岛和威海湾南岸供应。而且守岛官兵常年驻守在阴暗潮湿的地下掩体中。恶劣的生活环境,加上劳累过度,萨镇冰一度身患疾病,数月不愈。他的夫人陈氏闻讯从福州赶来探视,正准备登舰时被萨镇冰得知,他立即下令:撤开扶梯,不准夫人登舰。左右将士都劝萨镇冰:夫人千里之遥前来探望,见见面有何妨?他断然答道:此地非同寻常,此时非同寻常,怎能允其登舰?告诉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萨夫人千里探夫没能相见,只有垂泪而归。半年后,萨夫人在抑郁中病逝。怀着对妻子的愧疚与眷恋,年仅37岁的萨镇冰,在以后的岁月里,虽身居高官显位,却终生未娶。

日岛炮台与萨镇冰

1895年1月30日,日本海陆军同时向日岛炮台发起进攻。萨镇冰与守岛水兵密切注视日本舰队的行踪。由于地阱炮的构造很特殊,没有瞄准镜,发炮时需要有人在外面指引方向,稍有不慎就会中弹。萨镇冰作为指挥官,亲自站在炮位外指引方向。守岛官兵也因此愈战愈勇,打退了日军的8次进攻。但是经过激战的日岛炮台设施损毁严重,失去抗敌作用,萨镇冰被迫撤回刘公岛。日岛失守后,北洋海军同日军鏖战一周,终因寡不敌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甲午战败后,萨镇冰被革职回乡,以教学为主。1899年,授新建北洋水师帮统。1903年,在烟台参与办海军学校。1905年,萨镇冰出任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宣统改元,再议筹办海军,1909年,以贝勒载洵、萨镇冰为筹办海军正、副大臣、并命萨镇冰为海军提督。1911年10月,袁世凯组织内阁,萨镇冰被任命为海军大臣。1921年曾一度代理国务总理。1923年北伐时期,被民选为福建省长。

在福建省长任职期间,萨镇冰住在前清总督衙门,他只留下几间办公室,其余的拆掉,通成一条大街,至今人称“肃威路”,因为他是肃威将军。1949年7月26日,在福州佛教医院,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请养病的萨镇冰去台湾,“若拟乘飞机,即派专机,拟坐军舰,即派大舰。”被萨镇冰一口回绝。

日岛炮台与萨镇冰

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为萨镇冰这样写道:“萨镇冰先生,永远是我崇拜的对象,从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常常听见父亲说"中国海军的模范军人,萨镇冰一人而已"。他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人民大众称之为“活菩萨”。萨镇冰个人生活简朴,洋服从来没有上过身,也从未穿过皮棉衣服,平常总是布鞋布袜,呢袍呢马褂。他走到哪里,随身携带仅是个盛日常穿戴与生活用品的小提箱,真正是身无长物、两袖清风。90寿辰时,有人问他长寿秘诀,他坦然相告:不贪。

1949年,91岁高龄的萨镇冰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荣任首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等职,是北洋海军中唯一一位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高级将领。1949年10月1日,萨镇冰与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横扫朝鲜半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萨镇冰回想起57年前的甲午悲歌,当即赋诗一首: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1952年,萨镇冰在福州病逝,享年94岁。去世前赠诗毛主席:“尚望舟师能再振”,表达了一位甲午老兵期盼民族复兴的殷切希望。

日岛炮台与萨镇冰

作为刘公岛的门户日岛守军在萨镇冰的带领下不辱使命,奋勇抗敌,把炮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萨镇冰曾经奋战过的日岛炮台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日岛炮台连接炮位和弹药库的隧道保存较为完整,这些隧道都是由威海当地的一种材料石岛红砌成。炮台东面面向大海矗立着,虽然有些衰败,但外墙看上去依然坚不可破。如今,日岛炮台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军事价值,但它却时刻警示后人:勿忘国耻,海权兴邦!

萨镇冰将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在甲午战争中,像萨镇冰一样血洒疆场的爱国将士数不胜数,他们是中国人的脊梁,他们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火炬。这种品质和精神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永远激励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勇往直前!

  • 徐淑钰
  • 威海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成人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