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一个癌症患者的思考

人工智能的未来提出了一个深刻问题:工作、价值和“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在2013年9月的一天,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

我是一个工作狂。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为家庭和朋友留出的时间少得可怜。我眼中的自我价值源于工作上的成就、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以及在世界上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做科研的日子里,我构建了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力图量化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而生活就像一套具有明确优化目标的算法:最大化个人影响力的同时就会最小化对该目标无益的任何事情。

李开复:一个癌症患者的思考

但别以为我是一个完全忽视妻女的冷酷科学怪人。在我的算法中,准确地用刚好合适的时间来陪她们,得到“不被家人埋怨”的成就是算法优化目标之一。

当我觉得所花的时间达到了内心设定的标准后,就会立即回到工作中:回复邮件、推出产品、投资其他公司以及做演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了回复从美国发来的电子邮件,我的生物钟每晚都会准时在凌晨2点和5点叫醒我。

着了魔似的投身工作,使我成为世界上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之一。我建立了亚洲最好的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成功创立了风险投资基金,写了很多本畅销书,还在社交媒体上积聚了一大批粉丝。以“客观”标准衡量,我这套“个人”的算法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然而,一道晴天霹雳,让这一切戛然而止。2013年9月,我被诊断为第四期淋巴癌。我的“生活算法”与个人成就构建的世界瞬间崩塌。它们既救不了我,也不能给我安慰,或者告诉我存在的意义。与其他被迫突然面对死亡的人一样,我不只有对未来的恐惧,还有对于过往生活方式的遗憾,这些感情交织在一起,使我痛彻心扉。

李开复:一个癌症患者的思考

这么多年来,我忽视了陪伴在身边最亲近的人,忽视了与他们分享爱的过程。我的家庭给了我温暖和爱,而我却用冷漠的计算回应他们的爱。我想创造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可最终我也变成了一个像机器一样思考的人。

我的癌症慢慢好转,我也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与死亡对抗的过程使我产生了不少顿悟,我重新确定了生活的重心,也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妻子和女儿,搬到离我年迈母亲更近的地方居住。我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明显减少,我把这些时间用来同年轻人见面,努力帮他们解决问题。我请求那些被我错误对待过的人原谅我,并力求成为更友善、更理解同事的人。

李开复:一个癌症患者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我不再将自己的生活视作一个以影响力最大化为目标的算法。我把精力花在能为人们生活带来意义的事情上——与身边的人分享爱。

这次濒临死亡的经历也让我对人与人工智能如何共存的问题有了新的视角。确实,这项技术在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会消灭大量工作岗位。如果我们仍执着于将经济价值与作为人类的存在意义画等号的思维模式,那么不仅向人工智能时代过渡的过程会毁灭我们的社会,同时还会对每个人的心理造成严重伤害。

但还有另一条路,一条利用人工智能让我们变得更加“人性化”的路。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我相信它代表了我们的美好愿望:我们不只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生存,还希望获得美好的生活。这条路将我的重心从机器带回到“人”本身,从智能回到了“爱”。

选自《AI·未来》

李开复:一个癌症患者的思考

《AI·未来》

这绝不是一本只讲人工智能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本对人的价值的解读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