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不起”怎么办?常被忽略的小问题,也许会变成大问题!

好多父母反映,孩子在平时的小比赛中,输了就闹脾气,总是一副“输不起”的样子,不知该如何办。

要想让孩子“输得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输不起”背后的原因。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常被忽略的小问题,也许会变成大问题!

1.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孩子从2岁左右开始发展出独立的自我意识,但由于缺乏对事物客观的认识,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在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的时候,会难以接受。

2.父母的焦虑直接影响孩子。

当今成功导向的社会中,父母对于成绩的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不敢失败,不能失败。

3.父母的比较会加剧孩子的挫败感。

父母有时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比较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更加不能接受自己失败的现实。

那么,面对孩子的“输不起”,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呢?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常被忽略的小问题,也许会变成大问题!

1. 倾听孩子的感受。

父母可以试着去理解孩子。失败产生的失望、沮丧情绪是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当我们愿意去靠近孩子,允许他发泄负面情绪,并帮助他表达出来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理解,情绪也会慢慢平复下来。

父母的理解和倾听,能让孩子重新感受到关爱,排除烦恼,变得放松和乐于合作。

2.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输赢观。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对输赢和成绩过于计较,孩子就会患得患失。父母不计较,多支持,孩子才能拿得起,放得下。

孩子考试考了98分,父母不能把眼睛只盯着那丢失的2分,而是要肯定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鼓励孩子,孩子的自信心才能提升,才不会因为“输掉”的2分而沮丧。

3. 跟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培养同理心。

当孩子“输不起”时,父母可以和孩子玩故事角色扮演。比如,父母和孩子分别扮演比赛跑步的乌龟和兔子,假设乌龟赢了比赛,兔子就朝乌龟发脾气,并把乌龟推个底朝天。乌龟(父母)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父母和孩子互换角色,再让兔子(父母)和乌龟(孩子)分别谈谈感受。

父母可以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演绎故事,通过这种好玩的方式,而不是板着脸的说教,让孩子理解自己发脾气对他人造成的困扰,从而逐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和感受,孩子的同理心也会得到培养。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常被忽略的小问题,也许会变成大问题!

面对孩子的“输不起“,父母不用慌,不用急,方法对了,孩子就能顺利迈过这道坎,学会积极、勇敢地面对失败,成长为豁达、自信的小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