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县磴上有个民办老师姜希君,他的故事感动所有人!


民 师 姜 希 君 的 人 生 余 辉

——谨以此文纪念姜老师逝世12周年

✪肖振民


在承德县磴上乡这个方圆几十里的地方, 姜希君老师也算是位名人,因为他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浑圆刚劲,独成一体。在没有电脑办公那些年里,不管是乡政府还是哪个单位,凡是写会标或是春节的大门对子,或者什么大型重要书法,都是必请他无异。他是磴上初中前身磴上农中的创始人。那时候,在磴上村北面的山根儿下有三间土瓦房,土瓦房东边接了两间小茅屋,在六十年代好像做过铁匠铺。就是在那三间土瓦房里,文革初期诞生了一个磴上乡的农业初中班,只有一位教师姜希君老师。就从这开始,磴上乡开启了蓬勃发展的初中教育。
承德县磴上有个民办老师姜希君,他的故事感动所有人!


姜希君老师姜老师一生简朴、农民本色,学历只相当初中,但他非常要强上进、刻苦钻研,倔强执着,凡是他想学的就一定要学会,不仅毛笔字出名算盘儿打得也好,记得他指导我们在算盘上从右到左加一六八七五练指法,打“百子图”比速度,曾成风气。他本无音乐天赋,听力还有点儿障碍,语言表达不佳,不仅说话不洪亮还有些不连贯,甚至不雅观,更别说唱歌。可却对音乐、唱歌很有兴趣,可能正是那种不服输的性格使然,不但对简谱就是蝌蚪式的五线谱他也谙熟。口琴、笛子都会吹,特别是二胡拉的更好。
承德县磴上有个民办老师姜希君,他的故事感动所有人!


他直到退休也没能转正,仅领微薄的民师退休工资。虽然家中生活拮据,但他不为赚钱去卑躬屈膝、见利忘义,而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义务奉献生命余辉。退休后他把精力投入到教一些中小学生学识谱、唱歌、拉二胡的业余艺术教育中。
承德县磴上有个民办老师姜希君,他的故事感动所有人!


教小孩唱唱歌跳跳舞这是很平常的事,可教会视谱再拉二胡这可是不容易的。首先是生源,在这比分数、重质量、看升学率的教育理念下,哪个家长、老师、学校愿意孩子去学这旁门左道分散精力呢?也不知他是怎么发现和“忽悠”孩子及家长,竟有吕艳超、于丹、张子静等十几个不同年级的小孩先后加入这个团队。其次是时间,不管小学初中每天都要上课,晚上还有作业,他所能利用的时间只有放学后、晚上和周六日。多少个北风呼啸、雪花飘飘的冬日里,多少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幕下,他骑个破自行车走村串户去手把手地教授学生拉二胡。没有谁发给他工资和奖金,没有谁请他吃饭给他送礼。不知他遭遇过多少白眼和尴尬,不知他受过多少冷落与非议,一天天一年年他依然如故。直到他带着孩子们去各村演出的时候才获得人们的赞许和掌声。
承德县磴上有个民办老师姜希君,他的故事感动所有人!

姜希君老师平时骑的自行车


在我当中心校中学视导员的时侯,记得有一次他带着几个孩子来到我家让我欣赏孩子的才艺,弄得我既讨厌又尴尬不知所措,碍于老师的情分强耐内心的不快听了几曲、聊了一会儿便匆匆送客。尽管如此,还是被小孩演奏的“二泉映月”那行云流水般的悠扬琴声所感染,娴熟技艺而感动,自弹自唱的“青藏高原”而震惊。于是,在县教育局中小学生艺术节节目推荐时,我极力推荐磴上初中几个节目,经领导多次评选后上报,局领导下乡预选一锤定音,果然那年磴上中心校的两个参赛节目震惊县城。后来的后来我才明白了老师的一番苦心。然而,大红印章的奖状上显不出他的身影,“艺术教育搞得好”的表扬声中没有他的名分。即使在全县的比赛台下他也是个无名的观众,尽管他没被邀请却主动随行,还是被成功的喜悦而陶醉。事情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光鲜亮相的角色并非真主,广为传诵的名言不是原著。世人有一种通病,就是贯于享受“成果”而不去创造“成果”,去体会创造“成果”的人流过多少汗多少血付出多少宝贵人生。所以当我们为姜老师教出的那些孩子表演精湛、才艺超人而震惊时,才会去回觅他艰难的足迹,去仰望他那高尚与伟岸的精神人格。

承德县磴上有个民办老师姜希君,他的故事感动所有人!


为了自己不断提高技艺,他买书籍买光盘,每有剧团来唱戏他都向琴师拜访学习,甚至请到家里招待请教。为了让孩子们展示才艺,激发兴趣,增强成就感,他带领孩子们到各处演出,吃饭等费用都是他自掏腰包。自己闺女小时候要买一块儿方围巾他舍不得,可为学生花钱他却从不计较。从他九五年退休到病故的十多年间,他教过的小孩儿几十人,有的受到熏陶,培养了艺术兴趣爱好,有的学成技艺伴随人生快乐,有的奠定了基础,走进艺术殿堂。他们中间至少有四人考入艺术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孩子在姜老师那里不但迈上了艺术的第一步台阶,而且学会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坚毅。于丹,吕艳超两个小姑娘初中毕业后,一个考入石家庄艺术学校,一个考上平泉师范艺术班,经过几年的学习又瞄准更高的目标,于丹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吕艳超05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毕业工作几年后又考本院研究生,已于2016年毕业,现在吉林省戏剧院工作。李春鸿初中毕业也考进石家庄艺术学校,后又考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学习,接着又考上中国戏曲学院深造毕业。在姜老师06年病故的时候赵雪娜才念初二,五年后参加高考凭着扎实的功底和天赋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系。孙玉雪虽然没有走上艺术之路,但她不满足普通二本学历,又从西安外国语大学读完研究生。笔者无法去追寻那些每个孩子的足迹,然而仅从这些孩子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即可窥见,他们那种不懈的追求精神里蕴含着姜老师的执着性格,可以坚信他们一定都是生活的强者。

承德县磴上有个民办老师姜希君,他的故事感动所有人!

合影中导师左后为吕艳超


姜老师就是这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中自己老去。2006年农历8月19日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天,从查出胰腺癌晚期到病故还不到两个月。他遗憾还没教完最后一批孩子,他惦记那些远在他乡的学生们。得知小超考上大学后一直有个心愿未能完成,在他病重还清醒时托付给身边的闺女姜秀艳。当吕艳超获悉老师病危千里迢迢从长春赶回来的时候,他已到了弥留之际,此情此景小超早已泪流满面,当姜秀艳把父亲托付的一千块钱交给她时,这个像孙女一样在姜老师身边渡过了整个少年时光即乐观又勇敢的姑娘放声痛哭。姜老师病重期间他的爱生们都去探望守候,那时刚读初二的赵雪娜说,我去看他走时还给拿上20块钱让买点儿饭吃。 我闻听到这些细节顿时热泪盈眶、心潮翻腾。学生金榜题名,本应谢师才是,并且吕艳超家经济状况比姜老师家强得多。那时候他老伴儿已经去世一年多,长子尚未成家,二儿子全家常年在外打工,闺女下岗多年远在秦皇岛,可以想见他的晚年是怎样一种情景。这不是钱,是心,是饱含希望的一颗赤诚之心;是情,是充满幸福和骄傲的亲子之情。这种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既有高兴与自豪,也有鼓励与期望,还有留恋与不舍。这世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情是常人所不能理解和体验的。此刻,他生前的许多音容笑貌、言行举止一股脑儿再现眼前,让我感到他那样高大、那样完美,令人敬仰。
承德县磴上有个民办老师姜希君,他的故事感动所有人!


世上最完美、最让人崇敬、最令人难忘的人,是那些无私奉献、精神高尚、人格伟大的人,不管他地位高低还是贫穷富有。姜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他在晚年把夜晚当学校、家庭做课堂,用自己的执着和毅力与孩子的天赋兴趣融为一体创造出奇迹,这怎能不让人为这世间真情而感动。如果还有人年富力强、拿着不菲的工资饱食终日、牢骚满腹的时候,是否会受到灵魂的震撼与警醒?姜老师在在病重时对他的孩子们说,‘’我这一生不遗憾,把我的价值都用了,值了。‘’人生是一个劳动与奋斗的过程,它的价值不在于占有多少财富,不在于地位多么显赫,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良心的安宁和快乐的心理体验、为他人活的更幸福、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有所贡献。人生的晚年有多种多样,有的人消沉颓废的度过余生;有的人痛苦悲惨的结束生命;有的人豪华奢饰的颐养天年;有的人饱受良心折磨、带着罪恶走向地狱。而也有许多人像姜老师一样为他人、为社会让自己的晚年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承德县磴上有个民办老师姜希君,他的故事感动所有人!


承德县磴上有个民办老师姜希君,他的故事感动所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