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涼——讀《邊城》

茶峒是片美麗的淨土。
山清水秀間,淳樸便自然地深深烙進每個人的骨髓。這裡的人,大方,單純,並且他們能夠很清楚地在是與非,愛與恨間劃出一道分明的界限。他們的性情中,倔強是那麼明媚,卻又憂傷。他們的執著與勇氣,令人敬佩,令人嘆惋。


他們似乎擁有著這世間一切的好品質,茶峒似是完美的極樂。淨如世外桃源,一塵不染。
但造化總是弄人,完美似是隻許上帝享用,而茶峒的瑕疵,卻像是要中和它的過於美好一般,也或許是它過於美好的襯托之效,顯得過於殘忍。
這裡的每個人,最終都留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大老二老的情思,是翠翠祖父希望的坦途,但隨著世事變遷,這坦途上的每一塊磚,都毫不浪費的累成了他的墳墓。雲端到谷底的高度,給予老人致命的創痛,伴隨著遺恨,化作流星,墜落在茶峒的瑕疵深處,再也無法歸來。
大老船下的大浪,則是他對兄弟,對愛情的珍重。他求而不得後的犧牲,是他拿走了橫在弟弟和翠翠間紅線上的,自己化作的剪刀。卻不想自己的血,化作了紅線上沉重的死結,斬不斷,理還亂。也變成了自己,致死而不得成全的,悲傷中的心願。
人生若只如初見。
忘不了他小小戲謔,一片赤誠,她誤將他的好意當作欺辱,輕輕道出從未出口的中傷之言。他卻將其聽做關心,笑著離去,贈鴨而歸。這番場景,在之後的數次魂牽夢繞中,化做彼此心中最溫暖柔軟的地方,卻也是越離越遠,再也無法企及之處。伴著對方,在無盡的生離之中,化做自己心中的白月光,最為明亮,最為冰涼。

我很喜歡文中一段對黃狗的描寫,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它便也會去追那些隨主人過渡的陌生的狗了。被翠翠惱惱地喝回來,雖是“即刻到自己原來地方去”,但“間或又像想起什麼心事似的,輕輕地吠幾聲”。是了,是在翠翠日漸明晰了自己對二老的感情之時,黃狗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只是它的感情因為它的身份和“責任”,並不自由。
借物,喻人?
文中多人多次提到下桃源,讓我對這個行為由衷的好奇。翠翠生祖父氣時,妄想著下桃源,讓爺爺遍尋不得。翠翠說下行過鳳灘茨灘青浪灘極為兇險,那裡的水像瘋子,祖父答若她真出走,自己便像瘋子一樣,更無懼大風大浪。大老在離開茶峒駕船下駛時遇難,二老在最後,也是下了桃源,直到全文終也沒回來。
桃源,是陶淵明創造出來的人間淨土。黃髮垂髫,怡然自樂,這過於理想的美好,顯得不那麼真實。似乎只能存在於世外。
而從文章各處看,下桃源似乎是個極為兇險的事情。
兩顆流星接連墜落,卻只有一人明確去世。
綜上,儺送的結局,不言而喻。
從始至終我都覺得,兩代人的命運軌跡,像是一個有缺口的圓。翠翠父母的壯烈行為讓人唏噓不已,翠翠和二老的結局卻更留下無盡惆悵。我還是不能,或是不願相信自己那過於悲觀的推論,我也不知道,這一代人的結局,究竟是上天垂憐,還是更為悲慘。

我又翻了翻《邊城》文集中的幾篇文章,雙方殉情而死的故事並不少見,且無一例外的被寫的無比悽美。我想在作者的價值觀中,殉情是個最完美的結局。
雖然死去了,卻是在一起的。
遠比不上生離的痛楚。
或者說,在無盡的絕望等待中,仍保有那脆弱的希望,令人心疼。
蒼山負雪,究竟是浮生未歇,還是浮生盡歇
月光照在天涯的兩端,只是浮生一大夢罷了。


明·涼——讀《邊城》

明·涼——讀《邊城》

明·涼——讀《邊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