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努爾哈赤(1616—1626年)

清太祖名努爾哈赤,愛新覺羅氏。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生於建州左衛(今遼寧新賓縣西南)一個奴隸主之家,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爾哈赤為長子。

努爾哈赤的父祖有多人受明廷冊封,其本人歷任明朝建州左衛指揮使、都督僉事、都督等職,深得明廷信任。青年時,採松子、挖人參到撫順馬市售賣。後投明遼東守將李成梁,“每戰必先登,屢立戰功,成梁厚待之。”他對遼東漢區有較深瞭解,受漢文化一定影響。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被明廷任命為建州左衛(今遼寧新賓境)都指揮使。同年,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兵,對建州女真各部展開了兼併戰爭。他採取“恩威並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的方針,歷時10年,統一了建州各部。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受封為都督僉事、龍虎將軍。其後,經過20餘年征伐,統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長白山以北的諸部女真。在統一戰爭中,將女真各部遷至渾河流域。為適應當時政治、經濟需要,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設議政王大臣,與八旗旗主共議朝政,形成政治、軍事的中樞決策機構。命人以蒙古文字與女真語音結合,創制滿文。隨著軍事力量的日益強大,另立國號的時機成熟。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西南)建立“大金”國(後金),自立為汗,建元天命,設官建署。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反明。在薩爾滸之戰中,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作戰原則,大敗明軍,勢力進入遼河流域。在相繼攻克瀋陽、遼陽和遼河以東七十餘城後,於天命六年(1621年)遷都遼陽。天命十年(1625年)遷都瀋陽,佔領了遼東大部地區。次年,揮軍進攻寧遠(今遼寧興城)。時寧遠明守軍僅一萬餘人。守將袁崇煥激勵將士,誓守孤城。努爾哈赤勸降不果,命奮力攻城。激戰中,努爾哈赤被明軍炮火擊傷。在撤圍敗退瀋陽途中,患痛疽病死於靉雞堡,年68歲。

卒後初諡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後累次加諡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廟號太祖。葬瀋陽福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瀋陽福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皇太極(1626—1643年

清太宗名皇太極,愛新覺羅氏。明萬曆二十年(壬辰,1592年)十月廿五日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西老城)。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母葉赫納拉氏。皇太極於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為和碩貝勒,在四大貝勒中按年齡排行第四。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一,在瀋陽受其他三位貝勒推舉襲承汗位,紀元天聰。

繼位後,皇太極順應歷史發展趨勢,促進了後金政權的封建化進程。他派人丈量土地,將“各處餘地”歸公,發給民戶耕種,不許旗主、貴族再立莊田。又把原來每13名壯丁編為一莊改為每8名壯丁編為一莊,“其餘漢人,分屯別居,編為民戶。”並下令編審壯丁,解放部分奴婢為編民。這些措施,使滿族貴族的特權受到一定製約,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他極力學習漢族文化,命儒臣翻譯漢字書籍。

天聰六年(1632年)正月,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坐”,突出汗位獨尊地位。繼而尋機削除異已,剷除了威脅汗位的三大貝勒勢力,使汗權得到鞏固。仿明制,設內三院,六部,“停王貝勒領部院事”,獨主政務。又設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國家機構。集中了汗權,加強了專制統治。

為了擴大兵源,創立了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命人在老滿文的基礎上增加圈點,將老滿文改造成新滿文。為了聯絡蒙古和西藏,大力扶植和宣揚喇嘛教。

他決意承襲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統治。在即位後“邦家未固”時,一方面對明廷採取議和策略,同時又屢次入關,擄掠漢地大批人畜、財物。

為解除後顧之憂,兩次出兵朝鮮,統一蒙古和黑龍江流域。在鞏固了內部統治,並基本上消除了來自朝鮮和內蒙的威脅後,於天聰十年(1636年)五月,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女真為滿洲。其後將主要兵力用於對明戰爭。崇德五年(1640年),指揮清軍取得松錦大捷,殲滅明軍五萬餘人。在降服松山、錦州後,清軍佔領了除寧遠外的明朝關外全部城鎮。崇德七年(1642年),再次遣軍入關,連破遠至山東的八十餘城。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猝死於盛京後宮,年52歲。卒諡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後累加諡為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廟號太宗。葬瀋陽昭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瀋陽昭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順治皇帝(1644—1661年)

清世祖順治皇帝名福臨,愛新覺羅氏。後金崇德三年(明崇禎十一年,戊寅,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於盛京(今瀋陽)永福宮。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母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在盛京皇宮中端坐無疾而終。經過一番兵戎相持的較量,只有6歲的福臨,在叔父攝政睿親王多爾袞輔佐下即帝位,改元順治,並於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瀋陽進京,在太和門舉行了登極大典,成為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6歲登上王位的福臨是在多智多勇又獨斷專行的叔父多爾袞與深明大義的寡母孝莊文皇后教導之下成長起來的皇帝。多爾袞攝政7年間,清廷在以武力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發兵追剿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抗清勢力,推行剃髮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壓政策。多爾袞病逝後,順治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對多爾袞實行了削除封號爵位、罷撤廟享諡號、籍沒家財等身後懲處。為加強皇權,他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採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儘管順治很想有番作為,也頗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致使他在與朝中反對漢化的勳舊大臣的較量中敗下陣來。

政治上的失意,使順治帝沉緬於與其弟媳董鄂氏的愛情之中。隨著與佛教高僧木陳忞等人的交往,他產生了遁入空門的思想。當他摯愛的皇貴妃董鄂氏死後,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潰,健康狀況每況愈下,24歲時又染上天花,很快便撒手人寰。

順治帝在位不足18年。卒諡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聖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骨灰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孝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康熙皇帝(1662—1722年)

清聖祖康熙皇帝名玄燁,愛新覺羅氏。順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三月十八日生於紫禁城景仁宮。清世祖順治皇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佟佳氏自幼被收養宮中,其祖父佟養性,早年降清,後來成為清廷高級官員,佟佳氏實際上是帶著漢族人的習俗與觀念進入宮廷的。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突患天花去世。當時清朝還沒有確立傳位制度,何況福臨死時才24歲,病前更不會考慮傳位之事。僅以曾患過天花而具免疫力這個偶然因素,在祖母孝莊皇太后的支持和與清廷關係密切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下,年僅8歲玄燁登上了皇位,年號康熙。順治臨終前,遺命索尼、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4位老臣為輔政大臣。

康熙皇帝玄燁是18世紀前後中國出現的一位偉大的封建君主。就像他治理了61年的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一樣,他本人就是滿蒙漢三個民族的血緣與文化的傑作。

玄燁是個天份極高、堅韌頑強的少年,即位後每日讀書長達數個時辰,以至學習過苦而嘔血。16歲時,他以智慧和勇氣設計剷除了專權跋扈的輔臣鰲拜,將皇權把握在自己手中。從此,他以超群的膽識和兼容幷包的胸懷,開始治理被戰爭和鰲拜圈換土地的倒退政策破壞得傷痕累累的大地。

在康熙統治期間,解決了長達8年的吳三桂等三藩的分裂戰爭,收復了被鄭經割據多年的臺灣,驅逐了佔據我國黑龍江地區的沙俄勢力,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同時,又以出征蒙藏,平定準噶爾部蒙古貴族分裂勢力的動亂,建立會盟制度和避暑山莊外藩朝覲制等,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如治理黃淮河流,獎勵墾荒,蠲免賦稅,實行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等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編纂《明史》、《全唐詩》等;在所有的文化活動中,最有特色的是他本人對西方科技的學習,他是中國古代唯一懂得天文、數學、地理等自然科學的皇帝。晚年因選擇繼承人失誤,兩度廢立皇太子,造成長達20餘年的諸皇子為奪儲位的結黨爭鬥,致使吏治懈怠,朝中黨派林立,官場腐敗之風頗盛,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玄燁病死於暢春園齋宮,年69歲。諡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恭德大成仁皇帝。廟號聖祖。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景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康熙南巡圖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康熙南巡圖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雍正皇帝(1723—1735年)


清世宗雍正皇帝名胤禛,愛新覺羅氏。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於紫禁城。清聖祖康熙皇帝第四子,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生性孤僻的胤禛,並未因其性格弱點而遠離朝政,反而採取表面竭盡孝心,暗地結交朝臣與江湖術士的隱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嚴冬,父皇玄燁駕崩,胤禛內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讀的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遺詔的安排下,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允禩為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佈流言,製造事端,以發洩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雍正對他們分化瓦解,撤職監禁,予以嚴厲打擊。為表明繼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極為隆重的喪禮,將聖祖葬入景陵,使其成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動用先皇遺物為由,將清帝處理政務之所,從乾清宮移至養心殿,養心殿從此而成為清廷的政務中心。在整肅皇族中反對派的同時,對當年的功臣、即位後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堯,雍正也毫不手軟,以“居功自傲,蔑視皇權”為由,施以削權、調任、抄家、遣戍,直至處決的嚴酷懲罰。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后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有鑑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秘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鹹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過度死於圓明園。卒諡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泰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雍正御筆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乾隆皇帝(1736—1795年)

清高宗乾隆皇帝名弘曆,愛新覺羅氏。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於雍親王府。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弘曆自小受祖父康熙皇帝的鐘愛,養之宮中。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密建其為皇儲,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號乾隆。

弘曆封和碩寶親王時,即開始參預軍國要務。即位之後,他更站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至高點,開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乾隆帝的“文治”表現於他在政治、經濟上的作為和文化上的貢獻。

乾隆帝即位後,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整頓吏治,釐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從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後人稱頌的時期。後期倚重於敏中、和珅,尤其寵信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敗壞,弊政叢出,貪汙盛行,使乾隆帝輝煌的一生罩上了陰影。

乾隆帝儒雅風流,一生著文吟詩,其詩作竟達四萬二千餘首,幾與《全唐詩》相埒。又重視文物典籍的收藏與整理,令將內府珍藏編成《石渠寶笈》、《西清古鑑》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圖書,編纂巨帙《四庫全書》。然而與此相悖的是他大興文字獄,焚燬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乾隆帝還曾六下江南,六蒞五臺,奠孔林等,數十次木蘭秋獮,多次於避暑山莊宴見西北邊疆少數民族首領,這些舉措對發展經濟、鞏固統治、安定邊疆產生了重要作用。但乾隆帝的視角還僅限於中國本土,對同時期已經蓬勃發展的歐洲各國的科學文化尚無足夠的認識。

乾隆帝的“武功”主要是對邊疆的戰事,雖有勝有負,有義與不義,然而他皆自詡為“十全武功”。

乾隆帝執政60年後,雖禪位與其子顒琰,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進行了3年統治。他不僅是中國曆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皇帝,而且也是實際執政時間最久的皇帝。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卒於養心殿,年89歲。卒諡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裕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弘曆誕生地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嘉慶皇帝(1796—1820年)

清仁宗嘉慶皇帝名顒琰,愛新覺羅氏。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十月六日生於圓明園天地一家春。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母貴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立為皇太子。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內禪,即帝位,年號嘉慶。

即位之初,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皇帝控制,顒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後,開始親政。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鹹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坤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

國內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如火如荼。顒琰即位後,傾盡全力,大舉圍剿鎮壓川、楚、陝農民大起義。更易統兵大員,嚴懲鎮壓不力的將吏。嚴密軍事部署,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實行寨堡團練的堅壁清野政策,割斷了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繫。嘉慶十年(1805年),川、楚、陝農民起義被鎮壓,清統治力量也受到嚴重削弱。嘉慶十五年(1810年),鎮壓了爆發於東南海疆的蔡牽起義軍。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衝進皇宮,“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顒琰下詔罪已,同時嚴令對沖進皇宮的起義軍血腥屠戮,無一倖免,並捕殺在城外的頭目林清等。天理教起義被鎮壓。

在對外交涉中,嘉慶帝力主嚴禁鴉片,對英國侵略者在沿海的騷擾活動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對英國提出的幫助清朝鎮壓起義軍,幫助澳門葡人抵禦法國的居心叵測的要求,明智地嚴辭拒絕。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係、開闢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的要求。而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使其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嘉慶帝在內亂頻仍、外患漸逼中,傾力企圖維護清王朝的穩定鞏固,然而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使清王朝的敗落於嘉慶末年已完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顒琰卒於避暑山莊,年61歲。卒諡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廟號仁宗。咸豐帝即位,於“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昌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嘉慶讀書地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道光皇帝(1821—1850年)

清宣宗道光皇帝名旻寧,愛新覺羅氏。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八月十日生於紫禁城擷芳殿中所。清仁宗嘉慶皇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嘉慶四年(1799年)被密建為皇儲。嘉慶十八年(1813年)封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帝位,年號道光。

旻寧即位後,頗思勵精圖治,振衰除弊。對漕運鹽政實行改革。以海運代替河運,既解決了漕運的困難,又節省了開支。行票鹽制,使兩淮鹽政“弊肅風清”。解除對部分礦藏開採的封禁,主張使天地自然之利還之天下。整頓吏治,扼制奢靡之風。開展了嚴禁毒品鴉片的鬥爭。從即位初,就不斷髮布上諭,對外嚴禁鴉片的輸入,對內禁止鴉片的販賣、吸食和罌粟的種植。但列強的肆意對抗和清朝的腐敗政治,使禁令形同具文,鴉片的泛濫,仍給中國造成嚴重危害。

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徹底摒棄了弛禁派的錯誤主張,採納嚴禁派的建議,在全國實力推行禁菸。下諭宣召湖廣總督林則徐進京商議禁菸事宜。十一月,頒林則徐欽差大臣關防,令其赴廣東禁菸。支持林則徐禁菸措施,指示林則徐於廣州當眾銷燬收繳的鴉片二百多萬斤。道光十九年(1839年)五月,批准五大臣會議提出的《查禁鴉片煙章程三十條》。該章程成為清代頒佈的最嚴厲、最周密的禁菸令。英國為維護罪惡的鴉片貿易,打開中國大門,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旻寧因昧於世界大勢,對反侵略戰爭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質準備,在整個戰爭期間,始終沒能確定總體戰略方針,也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部署。戰爭開始時,幻想憑藉“天朝聲威”一舉懾服侵略者。他調兵遣將,佈置了兩次大規模抵抗。當侵略者的堅船利炮使其幻想破滅時,他即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始則動搖、繼而完全屈服的道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清政府派遣的代表在英艦隊的炮口和英軍即將攻取南京的威脅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後來,又與美國簽訂了《望廈條約》,與法國簽訂了《黃埔條約》。

在道光統治時期,國內階級矛盾尖稅,清統治者殘酷鎮壓了各地反清起義軍。但農民起義的烈火已成燎原之勢,清王朝面臨著更嚴重的打擊。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一日卒於圓明園慎德堂。諡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廟號宣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慕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慕陵隆恩殿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咸豐皇帝(1851—1861年)

清文宗咸豐皇帝名奕詝,愛新覺羅氏。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六月九日生於圓明園湛靜齋(後更名基福堂)。清宣宗道光皇帝第四子,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密建為皇儲。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繼位,年號咸豐。

奕詝即位後,面臨內憂外患的統治危機。其時,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於廣西,不久,進軍湖南、湖北,咸豐三年 (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與清政府分庭抗禮。西方列強以“修約”為名,準備對中國發動新的侵略戰爭。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興師動兵,強佔中國黑龍江以北大片領土。

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他罷斥了道光朝任軍機大臣二十餘年、貪位保榮、妨賢病國的穆彰阿,處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員耆英。

咸豐六年(1856年),英法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攻佔廣州。咸豐八年(1858年),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臺,進迫天津。咸豐派桂良、花沙納往天津議和,與英、美、法、俄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列強不滿足於《天津條約》規定的權利,蓄意重新挑起戰爭。咸豐帝命清軍加強大沽口防務。咸豐九年(1859年),在英國蓄意挑起的大沽口衝突中,英法侵略軍被擊敗。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兩國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英法聯軍進攻北塘,咸豐帝在清軍與英法聯軍激戰之時,竟令清軍統帥離營撤退,大沽再次淪陷。英法聯軍攻佔天津,隨即向北京進犯。咸豐帝派遣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往通州與英、法議和。英法聯軍以和談為掩護,繼續組織對北京的進攻,在通州八里橋擊敗清軍後,進攻北京,圓明園、清漪園等處被焚掠。咸豐帝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議和。奕訢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並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在《中俄北京條約》中,承認了咸豐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璦琿條約》。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豐皇帝病死於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年31歲。卒諡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廟號文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定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煙波致爽殿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同治皇帝(1862—1874年)

清穆宗同治皇帝名載淳,愛新覺羅氏。咸豐六年(丙辰,1856年)三月廿三日生於紫禁城儲秀宮。清文宗咸豐皇帝獨子,母為懿嬪葉赫那拉氏,即慈禧皇太后。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臨終前宣諭立為皇太子,十月初九,返京後即皇帝位,年號同治。

載淳即位年僅6歲,便由一個不諳世事的幼兒突然被拋入複雜險惡的政治漩渦。因其年幼,咸豐帝臨終前命贊襄政務王八大臣輔政。同時又賜“同道堂”印予載淳,“御賞”印予皇后鈕祜祿氏,命用兩印代替硃筆簽發諭旨,以與八大臣互為牽制。然而正是由於載淳年幼,為其生母慈禧太后提供了“垂簾聽政”的契機。極具政治野心的慈禧太后聯合被排擠在八大臣之外的恭親王奕訢,發動宮廷政變,將輔政的八大臣革職幽禁、抄家斬首,於是大權落於慈禧太后與奕訢之手。

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初九日,載淳登極後不久,慈禧與慈安兩太后便攜載淳在養心殿正式垂簾聽政。從此載淳開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活。

在清朝“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下,同治朝先後徹底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雲南回民起義、貴州苗民起義,而外國侵略勢力由於二次鴉片戰爭所獲實惠甚多,清政府在外交上又奉行姑息政策,國內外局勢稍趨平和,這一時期被封建史家美化為“同治中興”。實際上同治帝在此期間只是讀書,並未參預任何軍政。

同治十一年(1872年),載淳已17歲,兩宮太后不得已交出權力,實行歸政。但載淳的親政仍難擺脫慈禧太后的干預。慈禧太后為了享樂,命同治帝修繕圓明園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利用修復圓明園,讓太后離宮居住這一辦法擺脫太后干政。然而當時財政緊缺,圓明園又殘毀嚴重,此策對國計民生極為不利,修復耗資甚巨,引起王公大臣多人反對,但此項工程竟然開工!同治帝親政未及兩年,就因病結束了短暫的一生,修復圓明園工程亦因其去世作罷,然而唯有此事是載淳在其皇帝生涯中參與過的決斷。

同治十三年(1874年),載淳染上天花,於十二月初五死於養心殿東暖閣,年僅19歲。諡繼天開運中居正寶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寬毅皇帝。廟號穆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養心殿垂簾聽政處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光緒皇帝(1875—1908年)

清德宗光緒皇帝名載湉,愛新覺羅氏。同治十年(辛未,1871年)六月廿六日生於太平湖醇王府邸槐蔭齋。生父為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崩,無子,按常規皇太子應從載淳下一輩近支宗室中擇立,然而慈禧太后卻執意選擇了載淳的叔伯兄弟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她也成為當然的養母,從而使她可以再次垂簾聽政。慈禧的安排註定了載湉悲劇的一生。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命年僅4歲的載湉繼清文宗為子,次年嗣承皇位,年號光緒。

自光緒二年(1876年),載湉開始在毓慶宮入學讀書,師傅翁同龢力圖把他培養成一位有作為的青年皇帝。

光緒十三年(1887年),載湉舉行了親政典禮,然而慈禧太后又玩弄政治伎倆訓政了兩年,才允許載湉親政。為了繼續控制光緒帝,慈禧太后又立她弟弟桂祥的女兒為皇后,使光緒帝在親政與大婚後仍然形同傀儡。

載湉親政後最受震撼的莫過於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中日甲午之戰,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頒佈《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由於變法直接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利益,而以光緒帝為首的帝黨因無實力又未能控制政局,反被後黨發動戊戌政變,導致變法失敗。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淪陷。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往西安。支持變法的光緒寵妃珍妃,力主皇帝應留京抗戰,慈禧太后對她早有切膚之恨,臨行前令人將她推入井中溺死。而此時的光緒帝竟只能下跪懇求而無力阻止慈禧太后的肆虐!第二年自西安迴鑾後,光緒帝仍居瀛臺,形同廢帝,惟行光緒年號而已。

光緒帝本來體質孱弱,加之多年的抑鬱與憤懣,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先慈禧太后一天去世,年38歲。諡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廟號德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崇陵。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載湉讀書像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宣統皇帝(1909—1911年)

清代最後一位皇帝名溥儀,愛新覺羅氏。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於什剎海醇王府邸。生父為醇親王載灃,生母蘇完瓜爾佳氏。他一生幾經波折,年僅4歲即被慈禧皇太后立為皇太子,在光緒皇帝逝後即帝位。

他在位3年間,由載灃任攝政王。載灃攝政期間,在政治上罷免袁世凱,成立皇族內閣,繼續加強滿族貴族的統治;經濟上,通過買辦盛宣懷大借外債,以挽救清王朝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但終究挽救不了清王朝覆滅的命運。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浪潮聲中,由隆裕皇太后主持召開了御前會議,最後於1912年2月12日宣佈宣統帝退位。此後,溥儀除1917年在張勳導演的復辟活動中當了13天的短命皇帝之外,大部分時間是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紫禁城內,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這時期,他學習“四書”、“五經”,還請了外籍教師莊士敦講授英文。1924年,馮玉祥利用直、奉軍閥混戰之機,發動“北京政變”,11月5日,將溥儀趕出了皇宮。溥儀出宮後先居住醇親王府,後在天津張園度過了長達8年的寓公生活。這期間,隨著年齡的增長,更由於隨侍左右的清朝遺老、遺少的影響,溥儀逐漸滋生了對國民政府的刻骨仇恨,時刻夢想著復辟大清王朝,併為達到這一目的積極進行準備。1932年溥儀在日本侵略勢力扶持下逃往長春,成立了偽滿洲國。抗戰勝利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後移送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在管理所人員的教育幫助下,溥儀對自已過去所犯的罪行有了反省和認識。他通過學習和改造,完成了從皇帝到公民的轉變。1959年被中央人民政府首批特赦釋放。1964年,溥儀在痛悔自己半生罪惡之餘,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長篇紀傳作品《我的前半生》,出版後得到了廣泛好評。同年,出席全國政協四屆一次會議,並當選為政協委員。

1967年,溥儀因病在北京去世,骨灰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1993年,根據其家屬請求,移葬清西陵華龍陵園。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溥儀夫妻像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溥儀兄妹像

大清王朝宮廷世系大全

溥儀朝服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