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柴、生火、做饭 长沙21中学子走进浏阳体验向往的生活

捡柴、生火、做饭 长沙21中学子走进浏阳体验向往的生活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和浏阳九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帮扶困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在农庄捡柴、生火、烤鸡,在农家切菜、炒菜、洗碗,为贫困学生送去慰问金,为敬老院老人带来文艺表演……7月18日,由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与浏阳九中共同策划参与的“传承红色基因,帮扶困难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浏阳沙市镇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为期三天,两校学生第一次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是两校七年来开展党建共建工作的有益延伸和积极尝试。

七年党建共建之旅从未停歇

7月16日清晨,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以下简称“长沙21中”)的27名高中生在校党委书记范如玲等老师的带领下,驱车前往位于浏阳沙市镇的浏阳市第九中学。

车窗外美景掠过,同学们对眼前的路既好奇又期待,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接下来三天他们将在田园乡镇留下怎样的青春记忆。相比于同学们因陌生而抑制不住的兴奋,范如玲对这段五十多公里的路程已非常熟悉,每年她都要带队赴浏阳九中两三次,或开党建班子碰头会,或带着党员老师送课下校,或和学生代表一起送去爱心义卖得来的捐助款……

21中与浏阳九中、浏阳赤马中学的党建情缘始于2011年,那是长沙市教育系统推行城乡统筹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第二年。从那时起,21中积极发挥自己省示范性高中的优势,源源不断地将先进的党建理念与做法、将名师优课等带到浏阳。

捡柴、生火、做饭 长沙21中学子走进浏阳体验向往的生活

(搭炉灶准备烤制叫花鸡。)

捡柴、生火、做饭 长沙21中学子走进浏阳体验向往的生活

(长沙21中党委书记范如玲加入到劳动中,帮助同学们整理干柴。)

两校学生第一次同吃、同住、同劳动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21中的师生们抵达浏阳九中,两校共同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们有序地安排了分组和就寑。

范如玲介绍,在此前七年的党建工作中,21中的学生也陆续来过浏阳九中,两校学生会一起带着节目走进敬老院,看望慰问那里的老人,每次都是当天来当天回。这是21中学生第一次住在九中,和九中学生同吃、吃住、同劳动、同学习三天。

7月16日下午,两校学生一起来到浏阳蒿山农庄,搭炉灶、捡柴、生火、烤叫花鸡……体验了一次“向往的生活”。

7月17日上午,同学们又一起走进周边乡村进行走访调研,体验农业农作的艰辛。临近中午,大家在当地农家摘菜、洗菜、切菜、炒菜……平日里鲜少进厨房的学生们齐心协力做出了中餐,因为是自己动手做的,大家吃起来格外可口与爱惜。

捡柴、生火、做饭 长沙21中学子走进浏阳体验向往的生活

(长沙21中学子菜园里摘菜,为午餐准备食材。)

当天下午,21中学子分组出发前往七户贫困学生家中,带去慰问金。据浏阳九中党支部书记龙剑春介绍,自两校党建共建以来,21中已资助九中辖区内的50多名贫困学生。资助的钱款全部来自于21中学子每年举行的义卖活动。

7月18日上午,烈日依旧,两校学子在早餐过后,徒步四十分钟前往王震故居参观学习。下午他们又一起来到敬老院,为那里的老人们带来了精彩的节目表演,并义务清扫了环境卫生。

据了解,赴敬老院慰问是21中与浏阳九中、浏阳赤马中学三校党建带团建的传统项目,坚持每年两次,每次他们都会给老人们送上慰问金、慰问品、文艺表演和贴心的服务,让那里的老人们倍感温暖。这也是他们党建带动团建的创新之一。

捡柴、生火、做饭 长沙21中学子走进浏阳体验向往的生活

(长沙21中与浏阳九中学子赴当地敬老院慰问。)

党务与教学交流内容更加丰富

三天的活动结束了,长沙21中与浏阳九中、浏阳赤马中学探索城乡区域党建之路不会停歇。事实上,七年来三校党组织始终在不断创新,打破原有固定模式,积极探索共建新内容,不仅让党务与教学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师生的特色活动也愈发彰显出活力。

浏阳九中党支部书记龙剑龙表示,每次与21中的党建共建活动都让他受益匪浅。21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党员熊国斌曾前往浏阳九中讲课,给同样身为语文老师的龙剑春留下了深刻印象。龙剑春说:“熊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思路,给了我很多启发,特别是他对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在21中成立国学社的探索,像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学习语文的窗户。受此影响,我们学校推行国学进校园也有三年了,给我们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带来了很大改变。”

各种党建共建活动之外,龙剑春表示最让他感动的是,“无论大小活动,长沙21中都会带着方案而来,这些方案简洁、明了、细致、责任清晰,看得出他们工作非常精细化,这也是我们需要一直学习的地方。”

捡柴、生火、做饭 长沙21中学子走进浏阳体验向往的生活

(赴敬老院慰问时,21中学子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

“党建+”为教育理想添柴加薪

无论是区域化党建共建,还是教学交流活动,或是学生的实践活动,长沙21中党委书记范如玲表示,都是他们“党建+”的一部分。在长沙21中,党建是核心也是纽带,在“5+1党建+模式”下,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均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当党建+党员老师,即形成了立足教育教学的同频共振。今年长沙21中的高三毕业班取得了高考成绩的大提高、大丰收,体现了“高进优出、低进高出”的教学特色,与高三年级党员老师、班主任的努力奉献无不关系,每位党员老师有各自的辅导对象,这让学生多了一份关注的目光,有任何问题都能提到及时解决。其他年级组的党员老师也都积极主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育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爱与责任”的现代公民。

当党建+传统文化,每周一句经典名句诵读,每周四一堂传统文化课程……21中的校园处处流动着文化的气息。

当党建+志愿服务,长沙21中的党员教师及青年党校的学生们不仅服务校园,还走进社区街道,带来各项志愿服务,深受周边居民的好评。

此外,还有党建+区域,21中与浏阳九中、浏阳赤马中学的党建共建七年来,成果丰硕。浏阳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汪剑波曾评价说:“因为有长沙21中党委的共同策划与选送的节目,提升了浏阳市党建展示活动的整体水平。”

捡柴、生火、做饭 长沙21中学子走进浏阳体验向往的生活

(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老人们的笑声中圆满落幕。)

每一次地离开都是为了更好地重逢。在长沙21中的师生们踏上回家路时,范如玲和龙剑春也在商量着下一次的活动时间了,他们都期待创设党建工作新格局,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长沙教育科学发展,为实现两校共同的教育理想添柴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