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退羣了」美國宣布退出人權理事會

近幾年,美國“退群”不斷髮生,小編列舉了這幾年美國“退群”行為

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正式簽署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佈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2017年6月1日,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佈,美國將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2017年10月12日,特朗普政府宣佈美國將從2018年12月31日起,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

2018年6月19日,美國宣佈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指責人權理事會“長久以來對以色列存有偏見”。聯合國對美國做出該決定表示失望。

特朗普政府長久以來一直揚言,如果不徹底改革人權理事會,美國將退出。在小布什當政時期,美國曾以人權理事會充滿以色列的敵人為由,對其抵制長達三年,直到2009年奧巴馬當政才重回該組織。

聯合國對美國的退出表示失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表示,“聯合國秘書長更希望美國能繼續留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該機構在促進和保護全世界的人權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報道稱,該舉動立即遭到了十幾個慈善團體的譴責,他們寫信給國務卿蓬佩奧,稱他們“對政府決定從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中退出的決定深感失望”,稱該機構是全球級別的政府間人權機構。

據報道,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總部設在日內瓦,是一個負責維護人權的、擁有47個成員的聯合國機構。目前,美國因在美墨邊界強制兒童和其移民父母分離而遭受猛烈抨擊。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胡笙昨天呼籲華盛頓停止這項“不合理”的政策。上週該組織曾發動內部投票,針對加沙地區的殺戮展開調查,並指控以色列過度使用武力。美國和澳大利亞是僅有的投反對票的兩個國家。隨後以色列駐日內瓦的聯合國大使Aviva·Raz·Shechter表示,理事會的行為是在“散播針對以色列的謊言”。

實際這次“退群”表明美國背後的一系統政策。本質是功利主義

  表明美國強烈的功利外交政策

  美國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明了美國對國際組織(多邊協定)功利主義的基本態度——能用上就用,用不上就退出。例如,美國沒有加入世界海洋公約,但卻多次援引該公約批評其他國家。而當美國感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樣的國際組織(多邊協定)不受美國控制、不符合美國利益時,就宣佈退出或威脅退出。

早在1984年,美國也曾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直到2002年9月,為了給反恐戰爭尋求國際支持,美國才宣佈迴歸。可以想見,此次退出後,未來在美國國內政治發生變化和對聯合國有所求的情況下,美國也有可能再次迴歸。

體現了“美國利益優先”的外交政策

美國的外交政策今年以來之所以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與總統特朗普有很大關係。這一切都基於特朗普的“美國利益優先原則”。在特朗普看來,美國在現有的多邊協議、地區安排,國際組織層面,已經付出很多了,而得到的回報較少,這就必然導致他就任總統以來,美國先後宣佈退出了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威脅退出北美自貿協定、人權理事會和伊核協議等,表明美國已不願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所有這些,都體現了美國優先原則。 

退出表明特朗普的做法很任性

美國的退出,會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產生一定影響,但是也必須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結果,有美國更好,沒美國也照樣運行,不會因為沒有美國的參與,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特朗普的所作所為,不僅遭到其他國家的不滿,也遭到了美國國內很多人士的批評。在特朗普看來,美國的國內法高於國際法,美國優先,如果雙邊、多邊或國際組織的利益跟美國的利益不一致,那他就不幹。這充分表明“我是世界老大,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任性。

美國要退出的下一個群是什麼呢,各位看觀官們,你們要開動腦筋想一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