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啓示第三種視角:如何說服一個帶著情緒的人?--情知意模型

江歌案啟示第三種視角:如何說服一個帶著情緒的人?--情知意模型

江歌案啟示第三種視角:如何說服一個帶著情緒的人?--情知意模型

abstract

江歌如果知道“情知意模型”,悲劇或不會發生的!

keywords

江歌;劉鑫;陳世峰;認知結構模型WHW;情知意模型

大家好,我是可可。

我們習慣於地把注意力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上,比如在學校看學習成績,在職場看工作業績,而對於其他方面則傾向於按直覺(自動化)處理,美其名曰:好鋼用在刀刃上。

而實際情況卻是:那些看起來不怎麼有用的知識反而是最有用的,比如哲學、心理學、藝術等等。與某一項單一技能的提升相比,這些知識提升的是人的全面素質(關於人才、人格、人文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在《素質教育與康德》的系列文章中有詳細的闡述)。

由此增長的就不僅僅是知識,而是智慧;不僅僅是生命品質的提升,也能幫助一個人在危急的時候化險為夷。在以“真相”和“選擇”為視角討論過江歌案之後,今天我們切換到“情緒”的視角。江歌如果學過下面要說的這個模型,悲劇或不會發生的!

01

,

我們從目前披露的材料得知,對於陳世峰的多次上門騷擾,江歌都是義正詞嚴地予以斥責。案發當天下午就發生過一次。最終陳世峰和她們一起離開並跟一直糾纏劉鑫到了她工作的地方為止。到晚上,陳世峰再次出現,江歌依然義正詞嚴……你或許已經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如何說服一個帶著情緒的人?什麼才是妥善的方法?

還記得“認知結構模型WHW”嗎?(詳細內容請參閱《高價值推文:認知結構模型,理解這個,人生將漸入佳境》)

“心”的層面由知、情、意(知識、情感、意志)三個部分組成。我們在《越是愚痴處,最是修煉時!理智和情緒愉快玩耍的無上心法》這篇文章中提到,“堵不如疏”是方法論!這裡,馬上就派上用場,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論推導出一個模型。

江歌案啟示第三種視角:如何說服一個帶著情緒的人?--情知意模型

這就是“情知意模型”。模型分為三個步驟:調服情緒→改變認知→改變行為。第一步首先要調服對方的情緒——在心理學上稱為“共情”(empathy)——然後才能講道理,改變對方的認知,最後才是改變對方的意志,導向預期的行為。

如果順序搞錯,就會事與願違,甚至是火上澆油。

02

,

在本案中,江歌是直接跳過“情”和“知”兩級,在“意”的層面和陳世峰對話的:這裡是我的家,請你離開!

她們在事發的當天下午就已經這樣做過一次,似乎還算成功。在星星之火的時候,可能吹一口氣就滅了,但如果發展到燎原之勢,原來的方法就不再奏效,反而是助推了火的肆掠。

陳世峰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上期已經簡單分析過,他糾纏劉鑫,是帶著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怒氣來的 ,可以說來者不善,面對這樣胡攪蠻纏的人,講理尚且無用,用祈使語氣或命令口吻,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這裡有一點特別要提醒(因為這個犯錯的成本可能非常高)。我聽過的一個案件是這樣的:男友拿著刀子,本意只是恐嚇,女孩卻不甘示弱:有本事你來啊!而在男友聽來,這無疑是對他的輕蔑和嘲諷,最終導致情緒失控……本來在女孩看來,這種事不可能發生的!怎麼可能?

怎麼可能?——江歌當時也一定是這麼想的!我想,任何時候,千萬不要用生命去試探人性的底線,特別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的人,這是我們必須牢記在心的!

03

,

我們嘗試在江歌案中運用“情知意模型”,通過沙盤推演來看結果是否會有不同?

假設當時江歌不在言語上和陳世峰對抗,而是先順著他的情緒進行安撫,比如說:你想和劉鑫繼續保持關係,你不想失去她,為此很痛苦……我能理解!

這一步的重點是反映情感,而不進行評判。

很多人喜歡說“你如何如何”,以顯出自己的正確。且不說你以為的“如何”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為的“如何”;就算你說的都對,但當你評判別人“如何”的時候,顯然包含著一種指責,這不但不利於和諧關係的建立,可能還會因此而得罪人,實在不划算。

如果陳世峰看到他是被理解的,怒氣會不會馬上消失一半呢?他可能這樣說:這事跟你沒關係,你讓她出來……我們說事件發生總要有一個導火索,如果處理得當,用“疏”而不是“堵”的時候,是可以逐漸緩解對方的不良情緒的。

04

,

等對方的情緒冷靜下來之後,也就是對方不是帶著情緒和你爭論,這個時候才能講道理,否則無論你多麼正確,他一定聽不進去的,他所感受到的只是否定和對抗。

那講道理怎麼講呢?我隨便舉個例子,比如說:你看,現在都是戀愛自由,我也不知道你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但現在劉鑫不想和你好了,這也是她的自由啊。要不,你讓她冷靜一下,說不定過段時間她又會主動來找你的……

當然,我說的只是一種可能性,但當我們有一套指導行為的方法論時,對於正確解決衝突無疑有極大的幫助,甚至有時候,是天與地的差別。

這裡岔一句,江歌案中,一方面,有劉鑫的自私、怯懦和缺少擔當,自己搞出的事情不應該自己來擺平嗎?另一方面有江歌的缺少分寸感。劉鑫和陳世峰的關係,本來就應該由他們兩個人自行解決,自己衝到前場與陳世峰短兵相接,就過了。

05

,

關於如何妥善處理情緒是生活中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處理不好,往小了說,彼此會心存芥蒂,往嚴重了說,會導致進一步的傷害,而運用“情知意模型”就能很好地予以化解。

請時刻記得:無論你和誰發生爭執或矛盾,化解情緒是第一要務!這一步的關鍵是:只是反映情感而不評判。然後才能講道理,最後才是影響對方的意志,進而帶來行為的改變

“情知意模型”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在孩子教育、夫妻溝通上都可以使用,這個我們以後再展開說。

江歌案啟示第三種視角:如何說服一個帶著情緒的人?--情知意模型

江歌案啟示第三種視角:如何說服一個帶著情緒的人?--情知意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