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醫學治療癌症,這坑到底有多深?

  • 2003年,蘋果CEO喬布斯確診罹患胰腺癌,拒絕常規治療手段,嘗試使用替代醫學。2011年,喬布斯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歲。

  • 2016年,中國女演員徐婷因急性淋巴癌去世,生前拒絕化療,選擇接受中國傳統醫學治療,享年26歲。

癌症患者因選擇替代醫學而耽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去世的事件,不斷重複發生。

替代医学治疗癌症,这坑到底有多深?

長壽村“巴馬縣”中,聚集起了全國各地的病患和中老年人群,希望以“磁療法”延長壽命 / 視覺中國

在世界範圍內,替代醫學一直備受爭議,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有人支持,但是被主流醫學界嗤之以鼻。

替代醫學中成員眾多,包括中國的傳統醫學、印度的傳統醫學、日本的靈氣療法以及基於宗教的信仰療法等

儘管存在眾多爭議,但是絲毫不妨礙替代醫學的市場擴張。囿於現代醫學的侷限,面對很多人類至今難以攻克的癌症,走投無路的人們總是想要求助於替代醫學的療法。

可以說,“替代醫學治療癌症”,是目前醫學界“戰局”最嚴重的話題之一,不止在中國,其他國家也是質疑不斷,美國政府甚至為此支付高達25億美元,來測試各類替代醫學的有效性。

那麼替代醫學是否能夠用於癌症治療?替代醫學是否會降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呢?

替代醫學不是醫學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替代醫學從來沒有被美國醫學界承認過,正規醫院裡不會提供任何替代醫學療法作為治療手段

這可能是很多中國人難以理解的。

替代医学治疗癌症,这坑到底有多深?

正在接受針灸治療的寵物貓 / 視覺中國

不是因為美國醫學界有意“排擠”,而是大多是情況下,替代醫學無法達到美國醫學界的嚴格要求

任何一項醫學療法,必須要有嚴格的證據顯示治療效果,或者輔助治療效果,傳說中的療效不能用來作為證據,沒有雙盲試驗的治療結果也不能成為證據。

具體到癌症治療,醫學上判斷是否有效,需要一定數量的治療病例來評定,必須有比較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治療效果。

這種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效果,並非替代醫學支持者所理解的那樣:某某吃了某偏方,症狀好多了;相反,某XX去了醫院花錢治療,結果人錢也花了,人也死了,醫院治療無效。

個例和小範圍群體的治療經驗,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不能算作可靠的醫學證據,也是不科學的實驗結果。

替代医学治疗癌症,这坑到底有多深?

秘魯的薩滿治療師,承擔了預言、治病多項職責 / 視覺中國

現代醫學中,常規癌症治療存在這樣的情況,接受治療後效果最差的患者,生存時間可能比不上對照治療組中活得最久的患者。

這其實就是醫療版的田忌賽馬的故事。不與對手硬碰硬拼比,而是用自己較快的馬去贏對手較弱的馬

這種案例只適合講故事,對整個醫學系統性的提高沒有什麼幫助,反而有可能阻礙進步。

如果比試就靠取巧,誰還會認認真真去培育良種馬呢?

科學的評判標準就是基石,站在這塊基石上,我們才能獲得一個高度,對治療的效果做出一個全面、系統、客觀的評判,也才能夠去偽存真

替代醫學療法可能加重病情

為了驗證替代醫學治療癌症的效果,耶魯醫學院教授Skyler B Johnson和他的同事專門分析了替代醫學療法在四種常見癌症中的效果——非轉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結直腸癌。

參與這次替代醫學實驗的共有281名患者,同時他們都拒接接受正規治療。與之對照,是接受正規治療的一組患者,總共有560名。

四種不同的癌症,替代醫學的具體影響如下:

  • 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從87%降至58%,死亡風險提高至5.68倍;

  • 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從79%降至33%,死亡風險提高至4.57倍;

  • 肺癌病人:5年生存率從41%降至20%,死亡風險提高至2.17倍。

對於前列腺癌,替代醫學也有增加死亡風險的趨勢,但差別不顯著。原因在於,前列腺癌整體生存期比較長,該研究沒有足夠的時間隨訪這些患者,以獲得完整的數據。

綜上,841名患者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替代醫學無法“替代”現代醫學的正規治療

替代医学治疗癌症,这坑到底有多深?

印度阿育吠陀梵醫館 / 視覺中國

如果替代醫學只是作為輔助治療,效果又會如何?結果就是,替代醫學還不如安慰劑

耶魯醫學院教授Skyler B Johnson擴大了數據範圍,提取了美國國家癌症數據庫中190多萬名癌症病人的生存數據。

針對分析了接受正規治療的同時,使用或者不使用替代醫學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和死亡風險。

結果發現,增加使用替代醫學的患者生存率反而更低了。與只接受正規治療的患者相比,同時接受替代醫學治療的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了4.4%,死亡風險也增加了一倍多。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替代醫學一般是建立在某種理論之上,只有大膽假設,沒有小心求證,根本沒有臨床上治療效果的證據。

同時,某些替代醫學的療法裡還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成分,比如一些中草藥中的肝、腎的毒性,或者有干擾正規治療藥物作用的成分

替代醫學療法依然受歡迎

替代醫學不止在中國受歡迎,在美國也受到很多患者的青睞。

一項發表在《Oncologis》的調查發現,60個乳腺癌患者使用替代醫學療法的原因如下[3]:

  • 對腫瘤科醫生第一感不好,覺得他們冷漠、麻木、毫無必要地粗暴;

  • 認為替代醫學有奇效。

事實是,替代醫學並不比現代醫學的風險更小,只是更多情況下,替代醫學並不會告知患者風險而已。

替代医学治疗癌症,这坑到底有多深?

慶祝世界瑜伽日 印度大師教授清潔呼吸道“通竅”大法 / 視覺中國

這個調查只是反映了美國部分患者的想法,在中國,情況更為複雜。

首先中國醫院裡患者流量巨大,患者與醫生進行交流的時間有限,由於各種原因,醫患關係更為緊張。其次,中國現代藥物審批、監管監部門存在的歷史比美國短得多。

同時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更為巨大,電視劇、小說、甚至廣告裡都處處可見神奇的偏方。

歸根結底一句話:在中國,替代醫學有更深厚的群眾基礎,也有更大的治療風險。

生命只有一次,機會不可替代

有數據表明,現代人遇到某種癌症的概率是40%,癌症降臨在一個有著三代人的大家庭,是超大概率事件。

在癌症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賭徒,唯一的區別是,機會只有一次,一旦做出決定,就無法回頭。而替代醫學從來不是一個值得放籌碼的選項

如果喬幫主當年發現病情後,第一時間進行正規治療,選擇手術切除腫瘤,而不是浪費9個月的時間在替代醫學上,不知道他老人家如今是否仍在主持蘋果產品的新聞發佈會?

替代医学治疗癌症,这坑到底有多深?

2010年1月27日,美國舊金山,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喬布斯在發佈會上介紹新iPad平板電腦 / 視覺中國

蘋果的發佈會,每年都如期而至。希望大家面對新的蘋果,仍然能保住腎。

也希望每個面對癌症的人,都能看清眼前的坑。

參考文獻:

1. Johnson, S.B., et al., Us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for cancer and its impact on survival.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8. 110(1).

2. Johnson, S.B., et al., Complementary medicine, refusal of conventional cancer therapy, and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curable cancers. JAMA Oncology, 2018.

3. Citrin, D.L., et al., Beliefs and perceptions of women with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 who refus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favor of alternative therapies. Oncologist, 2012. 17(5): p. 607-12.

(作者:張洪濤,筆名“一節生薑”。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領域:癌症的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著有科普讀物:《吃什麼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談最前沿的醫學研究,也可以講最通俗的故事。本文為"陣雨Fallin" (微信號: izhenyu163) 特約稿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