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曹操,揭秘三国狂欢背后的真相

1

历史上人们是怎么评价曹操的?

【三国时期】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刘备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陈琳评价曹操:“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注:此书散佚,散见于后世作品引录)

【魏晋南北朝】

《三国志(注)》评价曹操: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裴松之写过:“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陆机:“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隋唐】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千王莽。”——《史通·探赜》

【宋】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明清】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顾炎武评价曹贼:“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近现代】

李宗吾:“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厚黑学》”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易中天: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2

曹操一辈子干了些什么?年谱太细,咱们来点官方的瞅瞅:

曹操,155年出生,卒于220年3月15日,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一生,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是这样一个人吗?与其他正史一模一样:你看不到历史的暗流,当年环境如何还原?为何采取此类措施?曹操何所痛何所快?历史一片静寂,我们一概不知,恍惚置身漠漠真空。

3

历史繁复在何处?

“周朝搞分封制,结果中央控制不了地方。

秦朝吸取教训,搞郡县制,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武装非常薄弱,所以陈胜之流才得以长驱直入。

汉朝又吸取秦朝的教训,大封宗亲,结果七王之乱差点搞垮了大汉。后来出了个王莽,既不是诸侯,也不是将领,凭着太后的支持,一步步走上高位,最后取而代之。

……

历史总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改变。”

这是煮酒一位兄弟的观点(@何不一笑),哥哥觉得见解不俗,但不完全赞同。

要说三国,曹操是重点。

而要说曹操,就要看看春秋战国到秦汉的这几百年历史。

正如今天的中国,晚清的丧钟还悬在头顶未绝,民国的粗浅还如昨夜戏院看戏。

秦用商鞅之法凡七代君王一百余年,天下归一,开启两千年之大一统格局。

然肇始之初,观念转变、国体构建、制度创新等系列具体建设,终非一日之事。

曹操之难,正如润之之难,皆落墨此处。

以大一统之宏大进程来看三国,来看曹操,百谜皆破。

4

秦二世而亡,历来说法不一。明面上的,无非是横征暴敛、律条严苛、胡亥昏庸(你仔细看,三条都是儒家的口气)。

其实哥哥看来,都非关键。

当年经过七代君王强力推行变法,秦国毋庸置疑是上下一心,大一统那一套、法家那一套已有普遍社会基础。

但是对于六国、对于天下来说,要消化秦国商鞅这一套,恐怕就不是一百年的事情了。

此乃其一,秦国模式如何复制到六国到天下,难。

其二,秦国模式带有强烈的战时色彩,大战结束,天下初定,正所谓“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具体一点,当年变革时最大的阻力就是老士族的阻挠,一个军功定爵秩全部搞定;那现在天下已定,和平年代,又当如何?

秦始皇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在干啥?历史的惯性,他还在征百越。大片演多了,难免耍一下大牌。但历史这根弦已经被他绷断了。

郡县制,你还得靠一批人治理郡县吧?这个人第一需要有才能,第二还需要搞定地方上各种势力。战时还可以军功选拔,OK,和平时代怎么办?结果大量人才都为士族所把持,寒族又搞不定地方的士族。在当时来看,几乎无解。

更不用说陈涉这等连寒族都算不上的阶层,如何出人头地?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风干物燥之时既有,陈涉就不再是那个忧郁少年,热血爆发而有千古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如此种种,秦亡,根本乃亡于发展模式。或者说,他的使命也已完成,大一统的恢宏之篇,且待后人续写。

5

商鞅可以大肆捕杀秦国士族,嬴政却无法杀尽六国士族;商鞅渭河论法可以一次杀七百人,嬴政却无法尽诛天下众人。

你砍掉他的头颅,头颅内之思想却无法即时砍掉。

始皇既没,下棋的是汉室刘家。老刘家流氓起家,手脚活络,头脑贼亮。那就想辙呗。

一曰与民生息,大战如大病,病后多吃老母鸡,多吃少动,靠谱;

二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精神文明建设要搞好,治国如治水,理清沟渠,万川入海无尺浪,听着是比较靠谱的;

三曰进两步退一步,和稀泥是必须的,那就妥协一点,搞搞分封制;搞几天再来个推恩令……这个叫形势比人强。

有攻有防,还有新思路,四百年江山定矣。

刘汉搅和的稀泥打开了大一统的缺口,还得后人来打补丁。

这是个超级补丁,要不也不需要秦国七代君王持续践行。

在商鞅之后的五百年,秦兴秦灭,汉兴汉灭,黄巾军的大浪冲过,曹孟德眼前只剩下一个遍地疮痍的神州。

原本,他只是小官宦之家的一个调皮孩子。搞搞怪,晒晒萌,扮扮傻,发发呆,也就是他不乏乐趣的完整人生。

不管别人讥笑也好,鄙夷也罢,又有何干。

他不是戏子,情怀深藏,不为寻常世界绽放。

但,孟德真的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吗?

解读曹操,揭秘三国狂欢背后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