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要讲一个故事,其实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孩子听故事,很多时候对一个故事重复着若干遍都能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反倒是父母很多时候都显得很不耐烦起来。一个故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有意思吗?确实,对孩子而言,意义却十分重大。

先来说说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吧!模仿是经常被批判的对象,是不是模仿就是无意义的没有创新精神呢?其实不然!比如,孩子玩积木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没有模仿会有什么结果呢?相信通过观察我们也能看得出来,没有模仿地拼积木的话,往往就是无法走出简单、单调的胡堆乱积。

孩子老要讲一个故事,其实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再回到讲故事,一个故事讲一遍,孩子能吸收到故事中的什么内涵吗?可能过两天或者甚至过几分钟,孩子就会把它抛到脑后,不知道讲的什么内容了。这样的故事讲一百个又有多大作用呢?相反,如果孩子持续对一个故事感兴趣的话,他将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关注更多的故事、图画细节,提出更多的问题,再结合父母的开拓性解读和必要性的改编,必然会让故事更加生动起来,如果再把几个样故事联系穿插进去,进行比较和分析,那么,这些故事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个故事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将变得有血有肉,孩子会慢慢地把自己代入进去,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模式,将其中的道理内化,并转变成自己的行事准则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前有座山",这个故事是不是很单调乏味?有一次,上床准备睡觉好长时间了,孩子还一直吵着要讲故事。我就跟她讲了这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跟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讲了几遍后,孩子竟还在饶有兴致地认真听着,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你不问我怎么一直在重复呀?"。她回答道:"因为那是老和尚给小和尚讲的故事呀!"

孩子老要讲一个故事,其实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怎么让这个单调乏味的故事有血有肉起来呢?这里插入一个段子(知乎 羊Bindy ),小屁孩子不‘宜,仅供家长参考,拆掉我们固有思维里的那堵墙

高中住校有一次卧铺夜谈

聊到没啥可说的时候

一哥们用《明月几时有》的调调唱了句

"从前有座山……"

然后立马有人跟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接不下去了……

这时!

突然乱入了一句!

"他 ,M 做 L 爱. 有 一 套!"

本来昏昏欲睡的众人瞬间都来了精神一起开脑洞编小黄歌儿

深山古寺,老和尚……

还有比这个赤激的么!

孩子老要讲一个故事,其实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言归正传!

幼儿时期的孩子听故事,通过不断的重复,是孩子学习故事中的语言和记忆故事中的事物的最艰好方式。

比如有一本英文绘本《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这个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页都会重复"what do you see" 和 "I can see……",我的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听,通过以上语句的重复,很快就学习会了这个句型。其次,故事中的每一页看到的都是一个新的不同颜色的动物,重复中的差异非常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重复讲这个故事又能让孩子在认真听的同时,一直认真回忆下一页的动物是什么并抢答,这对孩子的记忆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果的。

孩子老要讲一个故事,其实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通过不断的重复,孩子可以很好地区分细节差别并将自己代入进去处理类似问题。

4岁的儿子,最近非常喜欢听《赞成》这本绘本故事,说实在话,这个绘本故事的图画我真不太喜欢,可儿子却乐此不疲地听着,故事中的五只狼颜色差别不明显,我在讲的时候光看图的话根本分不出哪只叫什么名字,可孩子却慢慢都能分得清了。另外,生活中如果我们有个什么提议的话,他也模仿起故事中的五只狼来,举起手兴奋地说:"赞成!"

孩子老要讲一个故事,其实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变换着方式改编故事能够突破故事本身的局限,培养孩子多元化思维。

前面也写过几篇改编的故事,如《小猴子下山》,《美丽的公鸡》,《小马过河》等,这种方式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效果尤其明显。想想一辈了不加思考地重复又是件多么可悲呀!

孩子老要讲一个故事,其实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创新性重复

乐高积木,一面有凸粒,另一面有可嵌入凸粒的凹槽,再简单不过了,通过无数的重复,使用的一个个规格不一的积木,却能搭建成真实飞机一半大小的模型,连细节令人叹为观止。

孩子老要讲一个故事,其实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美丽的公鸡,用恰当的赞美性话语会得到什么结果呢?欢迎阅读相关文章.

孩子老要讲一个故事,其实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借用未来趋势预言家凯文.凯利大叔的观点,大多数创新都是对现有事物的重组--重混(Remixing),能说这种重混就没有创新?它可是有着其终极的力量--颠覆(Disruption)。

再想想《从前有座山》的故事,接着任何一句如果讲不一样的话,是不是就能重混出一个新型的颠覆性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