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樂器也可以很美哦

給、給以均為兩條空弦發音之諧音。又稱牛巴腿。歷史悠久,規格多樣,音色柔細,主要用於侗族民歌和侗戲伴奏。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等黔、桂、湘三省、區接壤的廣大侗族地區。


侗族的樂器也可以很美哦

關於牛腿琴的來歷,民間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在黔東南的一個侗族山寨裡,住著窮、富兩家人。富人依仗財勢經常放狗去咬窮人,窮人也不示弱,奮起反抗將狗打死,從此兩家仇恨日深。一次, 窮人養的牛見主人被欺,衝上相助,富人見勢不妙,也放出自己的牛來。此後,人與人打,牛同牛鬥,鬧得整個山寨不得安寧。有個神仙下凡來調解,送給每人一支 蘆笙,讓他們吹著走鄉串寨,忘記爭鬥。而牛卻不聽召喚,越鬥越兇。神仙擔心牛的角鬥再挑起人的舊仇,氣急之下便把兩頭牛的後腿給砍斷了。兩牛再也無法爭鬥,矛盾雖然得到解決,可窮人卻永遠失去了耕牛,他傷心地抱著牛腿痛哭不已。待牛腿腐爛了,他就做了一個木頭的牛腿,仍抱著它一邊撫摸,一邊訴說自己的苦衷。於是,後來就逐漸形成了在民間流傳的牛腿琴和牛腿琴歌。

侗族的樂器也可以很美哦

歷史雖較悠久,但其初始年代史籍未見記載。牛腿琴既是侗族古老的、又是唯一的拉 絃樂器。到了明代, 田汝成《行邊記聞·蠻夷》中載有:“侗人,一曰峒蠻,散處於?牂牁、舞溪之界,在辰、沅者尤多。……男子科頭,徒跣,或趿木履,以鏢弩自隨;暇則吹 蘆笙、 木葉, 彈 二絃、 琵琶,臂鷹逐犬為樂。”其中所記“二絃”,即今日之牛腿琴。

侗族的樂器也可以很美哦

傳統的牛腿琴,琴體用一整段木料製成。民間多為自制自用,不僅使用的材料有別,琴的規格尺寸也大小不同,尚無統一標準,一般全長50釐米~85釐米,多使用當地所產杉木、桐木、松木、椿木、 楊木或 雜木製作,以選用紋理順直、無疤節的杉木為佳。共鳴箱系在半邊原木一端挖鑿出長瓢形腹腔,其上蒙以桐木薄板為面,琴背呈船底形,琴箱長22釐米~36 釐米、寬8釐米~12釐米、厚5釐米~6釐米,面板中部右側(或左側)開有一個圓形出音孔,可插入音柱。琴頭方柱形,平頂無飾,長7釐米~12釐米、寬4釐米~6釐米,弦槽後開,兩側各設一個硬木絃軸(左上右下)或兩軸同設右側,琴頭正面下方開有兩個弦孔以穿弦。琴頸前平後圓、上窄下寬,長22釐米~38 釐米,上與琴頭相接,下與琴箱相連並渾為一體,正面用於按弦,不設指板和品位。在面板下方 2/3處置竹或木製橋形琴馬,下端設有牛皮縛弦用以系弦。張兩條琴絃,最初用細棕繩,後改為絲絃,現多用鋼絲絃。琴弓用細竹為弓杆,兩端系以棕絲或馬尾而成,弓長 55釐米~65釐米。此外,還有一種小巧玲瓏的小牛腿琴,琴體全長只有18釐米~20釐米,流行於貴州省 榕江縣樂裡一帶。

牛腿琴侗語稱“果吉”。琴用杉木製成瓢狀,面上裝薄板構成共鳴箱。兩根 弦,五度定音,琴弓一般用 二胡弓。因其形似牛腿,琴端二角似羊角,又稱“牛巴腿”、“羊角弦”。演奏時琴身放在左手腕上,左右來回轉動,演奏方法和姿態略似小提琴。或自拉自唱,或男拉女唱。多用於走時彈唱愛情歌曲,低音演奏,柔聲歌唱,別具韻味。婚禮上用此琴與琵琶合奏,傳達出熱烈喜慶的氣氛。

侗族的樂器也可以很美哦

演奏時,可採用坐姿或立姿。坐姿多使用稍大的牛腿琴,將琴箱下端夾於兩膝之間,琴面朝前,左手持琴 按弦,右手執弓在弦外拉奏;立姿多使用稍小的牛腿琴,將琴的尾端頂在左肩與左胸之間,琴面朝上,左手託持琴頸,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按弦,右手執弓在弦上拉奏 。這種奏法在我國各族民間拉絃樂器中極為少見,它和演奏小提琴的姿勢有些相似。牛腿琴還可邊走邊奏。它的定弦因地域和用途不同而有異,多以五度關係定弦,也可按四度、小三度音程定弦,一般常定弦為:g、d1、c1、g1;d1、a1;d1、g1或e1、g1。只用一個把位演奏,音域只有一個八度。牛腿琴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它使用棕絲弓毛摩擦棕繩弦,所以它的發音纖柔而略帶嘶聲,音色柔細,音量較小,並能與人聲、歌聲十分密切地結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地方風格。演奏時常在音孔中插入一根直徑稍細的圓木釘作為音柱,通過推進、拉出或旋轉木釘,可以調節琴的音量和音色。經常同時用雙弦奏出五度和音。牛腿琴主要用於各種體裁的侗歌和侗戲伴奏,也可獨奏或合奏,還常常自拉自唱。

侗族的樂器也可以很美哦

在侗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牛腿琴佔有重要地位,是牛腿琴歌、 侗族大歌和敘事歌離不開的伴奏樂器,應用十分廣泛。牛腿琴歌侗族稱作嘎各給、嘎給以、嘎臘(拉嗓子歌)或嘎昂(室內歌)等,曲調較短,結構簡單,速度悠緩,是侗族未婚男女青年“行歌坐妹”、傾吐愛情的一種主要方式。敘事歌侗語稱嘎窘,多為民間歌手自拉自唱,伴奏隨歌進行,不時夾有間奏,曲調優美,節奏平穩,有如小河淌水潺流不息、娓娓動聽,真可謂歌者入神,聽者有興。較著名的牛腿琴民間藝人有:貴州 黎平的石國興、廣西 三江的羅勝金等。

侗族的樂器也可以很美哦

每當夜幕降臨侗族的美麗家鄉,在月明風清之時,就會從村寨傳出縷縷輕盈悅耳的牛腿琴聲,這是哪位羅漢(未婚小夥子)在向姑娘傾吐愛情?聽,姑娘那抒情的牛腿琴情歌也伴著樂聲飛向遠方。在侗族,未婚青年專門用於求愛的樂器,要算是那種小巧玲瓏的牛腿琴了,在榕江樂裡一帶,幾乎每個 羅漢都有一支。當青年男女初戀時,小夥子要在半夜登著獨木樓梯,爬到意中人住的閣樓窗外,拉起小牛腿琴向姑娘求愛,這琴聲既不能驚醒父母,又要喚醒戀人。在這種特定的場合下,小牛腿琴的演奏,締結了許多 美滿姻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