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安徽第一”,我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城市的发展也是翻天覆地。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也向建国69周年献礼,从今天起,《第一时间》栏目将推出系列报道《解码“安徽第一”》:我们将为您讲述那些令人瞩目的“安徽第一”,挖掘背后不为人所知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说说

我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合肥五里墩立交桥吧!

八旬老人曾经的“上班路”

这里是合肥市蜀山区飞虹菜市场,旁边的住宅叫做飞虹小区,今年83岁的焦长庚和老伴就住在这里。

时光倒回至23年前的1995年,当时的合肥市高新区刚刚起步,焦老被高新区一家中外合资公司,聘任为企业负责人,每天都有汽车接送上下班。虽然这在当时非常稀罕,可回忆起当年的上班路,焦老还是有话想说。

合肥市蜀山区飞虹小区居民焦长庚告诉记者,以前家住在桥东边,就在现在家乐福附近,上班就要到现在的高新区。正好要穿过这个桥,原来的桥就是上坡下坡,是土墩子,路也不好。

焦老说,1995年初,自己每天上班都要经过五里墩,可那时的五里墩不仅路窄,还时有上下坑洼的路况。焦老的妻子武桂芝,对此更是有深刻体会。

焦长庚的妻子武桂芝告诉记者,当时他们都骑自行车上班,路也窄,一次就因为急转弯给撞骨折了。

由于路窄且路况不佳,不管是开车还是骑自行车走过的艰辛路,两位老人都印象深刻。不过这样的经历,很快就得到了改变。

合肥城市建设史上规模庞大的一项工程,已经呼之欲出。根据《中铁四局1995年大事记》的记载,“1995年6月6日,由中铁四局二、四处承建的合肥市一环路五里墩立交工程正式开工。”

根据了解得知,这个五里墩项目规模非常大,地上、地面以上有三层,地下一层,再加上地面,总共一共有五层,规模非常大。所以,对于当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五里墩立交桥地处合肥市区西部,位于长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等的交汇处,交通位置非常重要。1995年6月开工建设,于当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1996年5月全线通车。这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其规模当时是全国第四。五里墩立交桥的通车,使得周边的出行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解码“安徽第一”,我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

对于焦长庚来说,原来上班需要半个小时,现在就只需要十多分钟就可以了,所以很方便。

五里墩对于合肥市民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贯穿了东西南北。

五里墩立交桥通车后,顿时震惊了全合肥,最早的时候,很多市民是把它当成景点来参观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五里墩立交桥,空中俯瞰非常壮观。尤其是到了晚上灯火辉煌的时候,立交桥上灯光绚丽、仿佛彩虹贯穿,于是便有了“五里飞虹”的美称,它还成为了“合肥十景”之一。

焦长庚告诉记者,因为这里叫“五里飞虹”,所以自己居住的小区也改名为飞虹小区了。

工地上的“集体婚礼”

五里飞虹,可以说每一个“老合肥人”或“新合肥人”,都对它特别熟悉。说它是合肥市区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一点也不夸张。83岁的焦长庚老人,告诉了我们五里墩立交桥修建前后的区别。

五里墩立交桥的修建,的确带来了“巨变”,当时修建这个大工程的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是一张用胶片拍摄的黑白照片,拍摄时间是1995年12月25日,这一天,经过半年多紧张施工的五里墩立交桥,迎来了主体工程的竣工。记者看到这张照片时,是在一本名为《新闻摄影实训教程》的书里,这本书的作者,同时也是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名叫刘兵生。

解码“安徽第一”,我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

合肥晚报社资深摄影记者刘兵生告诉记者,1995年12月25号上午,五里墩立交桥的集体婚礼,就在当时这一片举行。当时的场面非常壮观。合肥市领导、铁四局领导,都给这33对新人当证婚人。桥上面、桥底下黑压压站了很多市民和建设者,为他们祝福。

在那个通讯还不发达的年代,如果不是这张照片,恐怕很难再现那种澎湃如昨的场景。可对于参与者来说,这却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记忆。

照片里33对新人手挽手、捧着鲜花和礼品列队而过。“打头阵”的这个小伙子,名叫毕清泉,现在是中铁四局四公司的副总经理。可在当年,24岁的毕清泉刚刚参加工作没几年,修建五里墩立交桥,不仅是他事业中的重要一役,更让他迎来了生活中的幸福时刻。当时的场面非常壮观和震撼。

刘兵生告诉记者,很多建设者、年轻人,为了建设保工期,推迟了自己的婚期。所以为他们办了这个集体婚礼。

与其他人推迟婚期“巧遇”集体婚礼不同,毕清泉则显得更为幸运,因为为了参加这场集体婚礼,他提前娶到了妻子杨再芹。

毕清泉的妻子杨再芹告诉记者,当时他们打算是96年结婚的。但是要参加这个集体婚礼,所以就把婚期提前了。对于毕清泉来说,大桥的圆满竣工也意味着爱情的结果,这是他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

解码“安徽第一”,我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

事实上,为了确保五里墩立交桥工程按时高质地完成,全体工程参与者,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加点。白天在工地,晚上看图纸、学习规范。

毕清泉告诉记者,整个施工的过程中,有一句口号让自己终身难忘。就是“汗洒五里墩,共产党员跟我上”。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人的士气

最重要的城市交通大动脉

毕清泉告诉记者,这句口号“汗洒五里墩,共产党员跟我上”,是他从事工程建设20多年,经常浮现在脑海里的,因为这体现了当时建设者们顽强的毅力和韧劲。

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副主任任青龙也说了,五里墩立交桥,原先是想要打造五条道路的互通立交。那么后来,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在合肥市五里墩立交桥的桥下,跟桥面上的车水马龙一样,每天都有的市民,骑车或者是步行,从桥下经过。这里还有一张五里墩立交桥地下通道示意图,通过这张示意图,就可以看到,五里墩立交桥的桥下共有10个道口。就因为道口如此之多,很多市民初来这里时,会感觉像迷宫一般

初来五里墩立交桥的市民,如果不仔细看看张贴的道路图,迷路的情况并不少见。与地下通道相比,立交桥上的匝道则更多。


解码“安徽第一”,我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

任青龙告诉记者,五路交叉是很难处理的。五路交叉按照交通组织上看,应该是20条定向匝道,才能解决这个交口所有的进出问题。严格来讲,还不能算是全互通立交,(两两之间)一共有三个方向,是没有通的。

解码“安徽第一”,我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

考虑到施工难度和成本等因素,最终五里墩立交桥路面上的定向匝道数,建成的是17条。虽然没有实现全互通,但它已经成为了一条纽带,交通枢纽地位不可替代。不过在那个小汽车尚且比较少见的年代,五里墩立交桥通车后,还一度受到了质疑

毕清泉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桥没有必要存在的,甚至是一些业内的专家,都对立交桥有一些想法。

可是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交通需求呈现几何级增长,这种质疑很快就被现实抛在了身后。当初预计是15年能够饱和,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国交通需求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预期的那个模型。到了七八年的时间,它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任青龙告诉记者,五里墩立交桥的规划和建成,不仅是合肥市通向现代化大城市的重要标志,它还用20多年的时间,给城市规划及建设者们,上了生动一课。而从建成至今,五里墩立交桥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

2013年的最后一天,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五里墩立交桥A3匝道的一个桥墩支座,出现老化变形现象。为确保安全,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及时启动桥梁安全应急预案,当晚7点开始,这一匝道实行交通封闭。必须要把风险降到最低。


解码“安徽第一”,我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


2014年1月3日,合肥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五里墩立交桥全封闭,全面大修。1月12日,五里墩立交桥放行了大部分的匝道。从发现“病害”、到专家“会诊”,再到“抢救疗伤”,最终“王者归来”,整个过程前后历时105天。这105天的时间,成功避免了潜在灾难的发生,应急处置获得了各方赞誉。

现在,五里墩立交桥,已经成为了合肥市区最为重要的城市交通大动脉。看到立交桥屹立的身影,所有人都自豪而高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