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近三十年的不上朝,为明亡埋下了两个恶果,一个让明朝灭亡

万历近三十年的不上朝,为明亡埋下了两个恶果,一个让明朝灭亡

万历皇帝,是为明神宗。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八年。但是就是一个这样超长在位的皇帝,竟然其中有长达二十八年地时间不上朝。在这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不上朝,不祭祀,不见官,不批阅,不讲话。顶多通过谕旨的形式发告圣旨。

明朝有一个著名的机构,叫做内阁。现代社会,也有内阁。但此内阁非彼内阁。但是很多人以为,明朝万历年间有内阁在,所以好像皇帝上不上朝无所谓。

万历近三十年的不上朝,为明亡埋下了两个恶果,一个让明朝灭亡

明朝的正常情况下,皇上上朝,官员上奏折,然后奏折报给内阁,皇帝看了以后就进行批阅,感到不满意的就让内阁重新商定。如果没有皇帝的批复,那么内阁就几乎不起作用。而全国的行事机构集中于六部,自从丞相废除以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并且内阁不能擅自处理奏折并发给六部执行命令,因为这是逾越权力的重罪,可以直接被灭族。

在高度集中的皇权面前,内阁的权力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内阁很多方面都受制于皇权,所以说明朝这三十年,几乎是处于停滞状态,并没有安然无恙一说。

万历近三十年的不上朝,为明亡埋下了两个恶果,一个让明朝灭亡

而万历皇帝的不上朝,还造成两大恶果。首先是官员的奇缺,其次是大规模的怠政。

首先是官员的奇缺

为什么官员奇缺呢?因为所有升迁的奏折全部都积在朝廷大殿的门口,万历皇帝根本就不看一眼,所以,所有的官员的正常的升迁也就停止。但是这样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很多官员死后的位置没有人才可以得到补充,人员得不到补充,国家机器不能正常运转。

万历近三十年的不上朝,为明亡埋下了两个恶果,一个让明朝灭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万历四十年,内阁只剩下一个人,六部仅剩刑部尚书,都御史已经连续很多年没人做了,六科御史缺人达到了30人以上,十三道正常的时候应该是150人,万历四十年,仅剩下五人。更别说地方州县,几乎是缺了一半以上的官员。这样的朝廷行政效率能高到哪里去?

万历近三十年的不上朝,为明亡埋下了两个恶果,一个让明朝灭亡

第二就是大规模的怠政

因为官员得不到升迁或者弹劾,奖惩制度就失效了,很多人贪赃枉法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甚至出现很多官员想干活就干,不想干活就干脆回家的现象。大量的官员几十年不变的官职,甚至培养起了自己的一个圈子,使得中央行政机关的政令很难得到实施。这样一来,就为明朝日后各种党争和内讧埋下了祸患,而明末的党争,可谓是为明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万历近三十年的不上朝,为明亡埋下了两个恶果,一个让明朝灭亡

后来的万历三大征,其实主要是武官的功劳,但是这三大征,更进一步掏空了明朝的国力,使得日后明朝无粮可用,无兵可派。而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十一万明军大败仅五万的后金军。努尔哈赤的崛起,让明朝在东北仅剩下辽宁以西的宁远一座孤城可守。所以说古语说得好:明亡,实亡于万历。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