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癌症免疫療法」,如何理解「癌症免疫療法」?

有點正兒八經


昨天10月1號,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以表彰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


很簡單我們可以知道本次諾貝爾醫學獎是為了表彰兩位學者的癌症免疫療法。那麼到底什麼是癌症免疫療法?

癌症免疫療法

所謂“癌症免疫療法”簡單理解就是指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擊癌症的療法。

如果有人對醫學比較瞭解的話,肯定知道在治療腫瘤的時候,也有腫瘤免疫療法。沒錯其實早在19世紀末,美國骨科醫生William B. Coley意外的發現手術後感染釀膿鏈球菌病人的癌症出現了緩解,第一次打開了免疫療法治療癌症的大門,他也被稱作“腫瘤免疫療法之父”。


既然腫瘤免疫療法能夠成功,那麼我們為什麼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特別是T細胞(可以理解為攻擊細菌/癌細胞的“大炮”)來對抗癌症呢?

在探索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特殊的蛋白質似乎在癌症期間抑制著T細胞發揮作用,這種蛋白叫做CTLA 4。

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James(Jim) P. Allison教授一直致力於研究免疫系統(特別是T細胞)和癌症的相互作用。在1996年他就發現抑制CTLA 4能夠重新激活T細胞的作用。

因此CTLA 4抗體的研製成功為一部分癌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而另一位日本科學家Tasuku Honjo 本庶佑教授發現了另外一宗位於T細胞上的重要免疫抑制受體分子PD 1,其基本原理與CTLA 4基本相同。

但是CTLA 4抗體和PD 1抗體是通過影響不同類型的T細胞來進行抗癌的免疫反應。

展望

兩位科學家的成果可以說讓人類戰勝癌症看到了一絲曙光,但並不意味著癌症已經被戰勝。因為不管是CTLA 4抗體還是PD 1抗體療法,都存在副作用強(如CTLA抗體療法會引起結腸炎等)的問題,響應率較低,即並不是適合每一個癌症患者等問題。並且某種程度上還有復發的危險。


你認為癌症在以後會被人類攻克嗎?


科學認識論


201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在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揭曉,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學系主任、腫瘤免疫治療平臺主任James P. Allison教授以及日本免疫學家、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在人類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做出的貢獻。

James P. Allison對腫瘤免疫的貢獻主要是:

第一,率先提出了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的概念;

第二,最早在小鼠實驗中證明CTLA-4抗體可以增強免疫抑制腫瘤的發生發展。

本庶佑的貢獻,是首次發現免疫檢查點PD-1是激活T淋巴細胞的誘導基因,其後續研究揭示了PD-1是免疫反應的負調節因子。

通俗解釋這次諾獎就是:

當有外來物質入侵了人體,或者人體細胞癌變後,免疫系統就會激活,向敵人發動攻擊。可是,為什麼很多人得了癌症以後,免疫系統卻不能把癌細胞都消滅光呢?

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發現,這是因為免疫系統被“某種鎖”限制住了

就好比警察,遇到一般的盜賊用警棍和匕首足以對付,但遇到強大的對手時就要動用槍械了。但這些槍械平時是保險關上的,還可能因為長期不用生鏽打不開。

例如,人體的免疫細胞表面有一種PD-1蛋白。這種蛋白質就像“槍械保險”它會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動。

如果沒有PD-1這樣的“槍械保險”,免疫系統就可能反應過度(走火),不分敵我胡亂攻擊,造成嚴重的自體免疫疾病。

所以,限制槍械平時亂用,它本來是有好處的。但是另一方面,

正是因為有了 PD-1,免疫系統才會束手束腳,無法放手攻擊癌細胞,癌細胞才可以逍遙法外。所以,它也是有壞處的。萬一敵人攻擊就不能給予沉重打擊!關鍵是很多人的 PD-1就像“槍械保險”生鏽一樣,關鍵時刻不能馬上運用。

基於這些發現,他們發明了一種癌症的“免疫治療”。醫生會讓癌症病人吃下一種藥物,

讓它鬆開免疫系統的“這種鎖”,使後者可以全力攻擊癌細胞。許多癌症病人因此獲得了新生! 這種藥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癌症,是一個世界級的醫學難題。這個諾獎研究是人類攻克癌症的又一個里程碑。

其實,癌症免疫療法在2016年的諾獎中已經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他表述了細胞在飢餓的時候,會見什麼吃什麼,免疫系統會全面提升,“癌細胞”也會被它吃掉。

對照這兩個版本的癌症免疫療法,可以看出癌症病人的 PD-1很有可能被毒素堵住了通道,造成營養物質和毒素進出受限,從而限制了免疫系統的作用發揮!而“飢餓”療法會幫助 PD-1去掉包袱,從而靈活釋放免疫細胞。 或許這也是非藥物打通“免疫檢查點”的方法。

可以看出異曲同工,大家探索的都是如何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人體的免疫系統是最好的醫生這句話千真萬確!相信癌症最終還是被“免疫療法”戰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