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藍天與水源地保衛戰同時在打

生态环境部:蓝天与水源地保卫战同时在打

9月22至24日,傳統的中秋小長假。但是,七大戰役中的兩項——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以下簡稱強化督查)以及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並沒有停歇。

生態環境部9月24日通報說,小長假期間,生態環境部290個督查組持續在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26”城市的200多個縣(市、區)以及汾渭平原的100多個縣(市、區)進行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為此,生態環境部明確提出,要求三年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配合三年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今年,生態環境部部署了七項標誌性重大戰役,其中強化督查以及專項行動。

據生態環境部環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9月1日起,生態環境部從全國抽調執法骨幹力量622人,對今年年底前需要完成整治的1586個飲用水水源地的6251個環境問題逐一開展現場核查。

這位負責人說,按照專項行動要求,今年年底前,長江經濟帶縣級及以上、其他省份地市級水源地完成清理整治任務。為此,今年9月1日-22日,督查組採取全覆蓋的方式,先後分三批次完成24省份956個水源地4276個環境問題的現場核查。其中,包括長江經濟帶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等8省市的769個縣級及以上水源地2205個環境問題;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6省份的187個地市級水源地2071個環境問題。

“從督查情況看,在24省份需要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治的4276個環境問題中,2827個問題已完成整改,完成比例為66%,即總體任務已完成三分之二。”這位負責人透露,其中,長江經濟帶相關8省市完成縣級及以上水源地問題整治1536個,完成比例為70%;其他16省份完成地市級水源地問題整治1291個,完成比例為62%。

這位負責人說,總體來看,長江經濟帶縣級及以上水源地環境整治任務相對較重,但整體工作有序推進,成效明顯。其中,湖南、湖北、浙江等3省的水源地整治任務,完成數量和比例均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9月21日,專項行動第二輪中第三批次6個督查組分赴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6省對95個飲用水水源地的183個環境問題整治情況進行現場檢查。9月21日的檢查情況顯示,147個問題已整改完成並銷號,完成比例為80%;其他36個問題正在整改過程中。

9月23日,專項行動第二輪督查第四批次6個督查組已抵達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貴州等6省區開展工作。這位負責人表示,第四批次督查對相關6省的354個飲用水水源地1975個環境問題進行逐一核查,認真評估整改方案實施及環境問題整治情況,重點針對“零進展”問題和進展嚴重滯後的問題進行檢查核實。

生態環境部指出,專項行動督查期間,通過環保舉報電話:010-12369或“12369環保舉報”微信公眾號受理群眾相關舉報,並將督促有關地方加大整治力度,向社會公開情況。

就強化督查,生態環境部透露,9月22至24日,生態環境部290個督查組在“2+26”城市以及汾渭平原的300多個縣(市、區)進行強化督查,兩地共發現518個大氣環境問題。問題主要包括涉氣“散亂汙”、應淘汰燃煤鍋爐未拆除、工業企業未安裝大氣汙染防治設施、工業企業不正常運行大氣汙染防治設施等10多項。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環境部督查組督查發現,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陳家莊村霍小栓飯店使用完成氣代煤後恢復使用燃煤,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生態環境部說,已將強化督查中發現的518個問題通過督辦問題清單交辦相關市、縣(區)人民政府依法調查處理。

就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強調,對水源地尚未完成違法項目整治任務的,將繼續加大督辦力度,督促地方黨委政府落實水源地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強化“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確保飲用水水源地違法項目按時完成清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