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历史的符号,那是城市的文化印记。抚州的文化印记,最没有争议的当属文昌桥。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在这桥畔,发生了一件影响世界戏剧界的大事。一名男孩诞生于文昌桥东的书香门第,父亲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取了个很直白的名字:汤显祖。

文昌桥一直陪伴着汤显祖的成长。而在漫长的岁月中,文昌桥数度损毁,多次复建。汤显祖也为这座历史名桥付出过许多心血,留下了感人的故事。

这位辞官回家的一介书生,曾两度参与大桥重建,不仅出谋划策、奔走呼吁,还与家人带头捐资,从而感染和带动了一批乡贤积极捐款,保证了大桥成功重建。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牡丹亭》中有一经典名句: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汤显祖对文昌桥亦一往情深,先后写有4首诗2篇文进行赞美,抒发其对家乡名胜的热爱之情。

有《七夕文昌桥口占》珍惜有情人,也有《文昌桥遇饶仑》怀念故友,更有《桥断台欹有怀居张二守》怀念力修毁坏的文昌桥的两任知府。由此可见文昌桥对汤翁的意义。

此外,文昌桥也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最为当地人津津乐道、家喻户晓的,莫过于“无才莫入抚州门”的幽默典故。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文曲星下凡抚州,临川县城里出了“陈、罗、章、艾”四大才子。一新任知府来抚州走马上任,文昌桥乃必经之处,只见四位才子仰面朝天,横卧桥上挡道,阳光晒着他们的肚皮,随口吟道:

“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抚州话中“文章”和“文昌”谐音)

知府一听是这么一个绝对,憋得目瞪中呆怎么也无法对出下联,于是吩咐衙役原路退回。黄昏时候,来到一个“黄昏渡”口,得知岸前后有两个村子,前村名前黄昏,后村名后黄昏,猛然受到启发,终于想好一句下联,立即传令进城。

谁知轿子回到文昌桥,四位才子叫一书僮送来一个纸卷。知府拆开纸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度黄昏。”

知府这时才知“临川才子”果然不是等闲之辈,于是在任职间,尽量体恤民情,造福一方百姓,传为佳话。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文昌桥这座八百多年的古老桥梁,留存着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浸润着厚重绵长的人文色彩,是临川文化弥足珍贵的物质遗存。

“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这并不是临川人的狂傲,而是对自身的警醒。穿越近千年的文昌桥依然屹立在城央,古临川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也继续在文昌桥,在文昌里古街,在一栋栋新起的建筑中,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记录着临川“才子之乡”的流光。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城事丨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