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6年最經典的五大社羣案例

當流量的獲取成為越來越多企業運營的一大痛點,誰擁有更多的流量,誰就可以更有底氣地發聲。社群憑藉其低成本、高粘性、高回報的優勢,成為用戶發展、用戶運營、內容傳播、商品營銷所青睞的一種營銷方式。社群作為一種新的趨勢,吸引了不少創業者和企業運營者前來探索,但是搭建了那麼多社群平臺,最後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歷數2016年曝光率最高、追捧者最多的社群,小編總結了5個最經典的社群案例來分享給大家。

盤點2016年最經典的五大社群案例

小米:讓用戶深度參與,從粉絲經濟到社群經濟

小米從粉絲經濟過度到社群經濟的歷程並不順遂,但作為最早打造出社群的案例,仍給後進者不少啟示。在創立之初,小米就定位於“走群眾路線”,通過為用戶營造參與感,打造“100個夢想的贊助商”並藉助社會化媒體形成了早期種子用戶爆發。

早期做MIUI時,雷軍說要不花錢將MIUI做到100萬用戶。於是黎萬強就通過論壇做口碑:滿世界泡論壇,找資深用戶,最後選了100位超級用戶,參與MIUI的設計、研發、反饋,也就是小米所謂的“100個夢想的贊助商”。雷軍每天會抽出一小時回覆微博上的評論。每個工程師每天要回復150個帖子。而且,在每一個帖子後面,都會有一個狀態,顯示這個建議被採納的程度 以及解決問題的工程師ID,這給了用戶被重視的感覺。中期小米還積極的與米粉交朋友。在用戶投訴或不爽的時候,客服有權根據自己的判斷,自行贈送貼膜或其他小配件。小米還會賦予用戶權利——成立“榮譽開發組”,讓他們試用未發佈的開發版、甚至參與絕密產品的開發。給了用戶極大的榮譽感和認同感,讓他們投入更大的激情參與產品的升級。

此外還有線下的小米“同城會”,跟用戶交朋友,讓發燒友最先體驗產品等等。這極大的增加了用戶的粘性和參與感。除了營造參與感, 米粉節也是小米回饋眾多米粉的節日。小米會在此階段發佈全新產品,以及往期產品大促銷,利用極其誘人的促銷折扣吸引粉絲瘋搶產品,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銷售奇蹟。2016米粉節,小米網總銷售額突破18.7億元,累計參與人數4683萬人,遊戲參與10.2億次。

小米的模式並不能算完全意義上社群,但其早期用戶深度參與互動,以及線下活動運營的方式,也可稱得上初創建立社群模式的教科書。(推薦書《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

羅輯思維:讓用戶成為商業節點 用視頻作為社群入口

不少人認為羅輯思維是靠內容引流,靠廣告變現的媒體平臺,但羅振宇並沒打算靠視頻廣告來掙錢,微信微博裡高活躍用戶才是他最看重的。從建立社群,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連接,嫁接資源,產生商機,羅振宇要讓每個人靠自己在朋友圈當中某一個小領域的權威和信任形成資產,藉此大量的人會去重建商業文明。

羅輯思維首先將目標用戶定位為85後白領讀書人。這類人群有共同的價值觀,並渴望社群中找到精神上的優越感。羅輯思維為這群用戶提供獨'立思考的啟蒙和捷徑,最大程度喚起用戶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用戶的動機並養成分享習慣。

視頻是羅振宇建立社群的入口和名片。通過視頻的大範圍傳播,持有與他相同價值觀的人才能夠在微信上聚集,參加各種互動。同時他進行了兩方面的嘗試擴散,首先是連接內部會員關係:比如舉辦霸王餐活動,讓會員說服全國各地餐館老闆貢獻出一頓飯,供會員們免費享用,藉此達到傳播的目的。第二種則是向外部擴散的。比如羅胖售書活動、眾籌賣月餅活動、柳桃的推廣活動。借這些項目,社群裡的人可以對外銷售商品,從中得到回報。更重要的是,那些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可以在羅輯思維300萬用戶面前展示自己,靠自己的稟賦獲得支持,形成一個新的節點。

有內容互動也有精神上的價值輸出,最後還養成了用戶的付費模式,邏輯思維將社群做得風生水起,可圈可點,為很多內容平臺提供了很好的轉型方向。但平臺太倚賴羅振宇個人影響力,這也會成為其發展的瓶頸。

大V店:讓用戶賺錢的社群電商

作為一家新興的母嬰電商,大V店可謂是社群電商成功案例中的佼佼者。以親子閱讀為精準切入點,社群的管理運營體系化,幫媽媽創業賺錢開店獲取佣金的模式,幾近成長為一個自我循環的社群生態平臺。 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大V店獲得俞敏洪的洪泰基金天使輪、金沙江創投A輪、光速安振B輪投資,並於今年3月獲得迪斯尼旗下思偉投資領投的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目前的註冊用戶500萬,媽媽店主就將近70萬,月銷售額超過1.5億元人民幣。

面對當前電商領域中阿里與京東的雙寡頭格局,傳統的B2C電商似乎很難再有新的機會。但創始人吳方華認為,基於“推薦”的電商仍有希望。在母嬰領域,媽媽們天生愛分享關於孩子生活的點滴,也樂於接受其他媽媽推薦的產品,在基於人群的推薦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再加上許多全職媽媽們本身有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的需求,大V店開始鼓勵媽媽們自己創業開店。

在社群管理方面,除了逐步用工具和app來實現產品化以外,大V店還以地域為劃分標準,建立了涵蓋全國所有省份的“V友會”。大V店通過內容活動發現V友會中的意見領袖,並將她們培養成“班委”,負責V友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2016年,大V店開啟了“媽媽加油站”,選出有影響力的媽媽作為站長組織線下活動。這些“大V”媽媽在滿足個人社交需求,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分擔了一部分運營工作。此外,大V店還簽約了近900個落地機構,為媽媽們提供線下的活動場所。

作為一匹成色十足的大黑馬,大V店社群用自運營系統解決了用戶激增帶來的運營壓力,通過強互動增進了情感維繫,用高頻高質的內容傳播促進了銷售的提升。這些無疑給模仿者樹立了很高的壁壘。

黑馬社群:讓用戶合作 打造有歸屬感的社群

黑馬社群作為新型的大眾創業孵化加速器,以創始人群體的需求為核心,打造一個集學習成長,融資路演、推廣諮詢等服務為一體的創業服務生態圈。黑馬社群本質上是讓用戶之間產生深度合作或交易關係。

社群將用戶定位為精英,都是創業者,用牛文文的話都是創業的“土鱉們”,因為從圈子到信仰基本上都是非常相似的,因此黑馬社群的用戶都是自發的發起和參與社群的活動的更具有主人翁的精神。黑馬社群的創業者用戶已達上萬,通過牛投的股權眾籌模式,社群裡的創業者之間進行互相投資和幫助,最終優質的創業者可以上市新三板。在這個模式裡,黑馬社群裡出現了以社群用戶自發發起的合作圈子,成為了社群裡的子社群,當社群裡擁有更多的子社群(小圈子)的時候,這種社群基本上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

黑馬社群強化用戶的參與感,旗下的黑馬大賽,黑馬商學院,i代言,牛投都可以支持黑馬社群的用戶參與其中,而這些活動之間也都有一定的產業鏈聯繫。在精神層面上黑馬社群同樣也是致力於優越感的打造,《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報道,以及加入擁有優質創業者的黑馬營和黑馬會,這些優越感的打造讓創業者更有社群的歸屬感。

作為社群的靈魂人物,發起者牛文文在社群中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被很多創業者當成創業標杆。而黑馬社群強大的凝聚力來源於共同的信仰。社群成員堅信草根創業者的力量,通過黑馬社群,讓先成功的創業者們幫助還在成長中的創業者們,最終通過創業者之間的互相幫助和合作,完成共同成功。

黑馬社群希望打造以牛投(黑馬社群內部用戶深度合作的股權眾籌)+ 新三板=“互聯網+”創業的全新模式為創業者們服務,究竟更否成功並可規模化,還需拭目以待。

吳曉波頻道:讓用戶更專業 用內容變現社群

作為模式清晰的內容變現社群,吳曉波頻道最重視的是持續性、高品質、專業化的內容生產能力。而其最大的創舉是建立一個有剛需的細分市場、樹立自己的風格、快速積累用戶。而隨著用戶基數和粘性達到一定的程度,內容本身變現或者嫁接商業價值就水到渠成。

作為國內最出色的財經作家,曾被評為“中國青年領袖”的吳曉波,在財經愛好者群體中具有極強的號召力。5月8日,吳曉波頻道上線,每週二、週日各一篇財經專欄,週四在愛奇藝播出三十分鐘左右的視頻脫口秀。2016年11月9日,“吳曉波頻道”公眾號的粉絲突破了200萬。

吳曉波認為,社群人數的增長和付費比例的提升,極度依賴內容品質,“這個時候其實投機取巧的辦法沒有意義,還是紮紮實實把內容做好,做一個可持續供給的內容的人。”去年吳曉波頻道推出一個叫大頭思想課的內容產品。這個產品的初衷就是幫助那些想了解軍事、歷史、政治、人文、哲學的財富人群,給他們傳輸對應的高品質內容。“這就是新的可能性發生,在任何一個圈層中,我始終認為有好的內容,只要能夠產生,一定會可以找到喜歡你內容的人,哪怕他非常非常的小眾,只要找到他們,就有價值,或者找到本身就實現了價值。”

吳曉波同樣嘗試過電商變現。2015年6月18日,吳曉波和他的團隊抱著試水的心態,在擁有百萬粉絲的“吳曉波頻道”公眾號裡開啟了“吳酒”的第一次限購。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短短33小時賣掉了5000瓶,迅速入賬100萬元。然而近日,吳曉波頻道旗下“美好的店”中止消息傳出,還是令內容電商人捏了一把冷汗。

吳曉波認為中國正處於一個從大眾傳播進入到小眾傳播的時代,邏輯雖然簡單,但社群運營過度集中於小眾領域,難以形成快速複製的規模效應。同時,其電商變現的嘗試因為內容影響力和商業品牌之間缺乏直接的邏輯關聯,背書效應極度受限,那麼“美好的店”的關店風波並非空虛來風。

結語:

以上五個社群或成名已久,或剛剛崛起;或仍舊順風順水,或正面臨轉型之惑……但不難發現,這五個社群最大的共通點在於強大的產品力,開創性的思維和強大的社群運營能力。

社交媒體的快速迭代給社群的多元化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2017年臨近,對於這些社群來講,又將面臨全新的生態格局。而後起者能否複製或超越,也是需要有更佳創新的思維和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