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智宣子的“失算”和赵简子的“妙棋”(一)

|杂谈|智宣子的“失算”和赵简子的“妙棋”(一)

智宣子与赵简子,

智瑶与赵无恤

智氏与赵氏


周敬王三十年(前489年),智宣子很烦恼,此时的智氏,作为晋国的四大家族之一,同赵、魏、韩三家一同掌管着晋国二军四卿的位置,放眼整个周王朝都是数一数二的权势家族。

多年以来,晋国的朝政一直由六卿把控,这六卿分别是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和中行氏,此时的晋国,公族弱大夫强,晋国的国事便都是由这六家大夫决定。由于范氏和中行氏同其他四家的矛盾,范氏家主范吉射和中行氏家主中行寅率先发难,赵氏首当其冲,于是赵氏联合智氏、韩氏、魏氏一起消灭了范氏、中行氏在晋国的势力,三军六卿变为了二军四卿。

虽然家族在父君和自己的手中日渐壮大,可是继承人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智宣子,智氏传到智宣子手中已经是第六代了,祖宗的基业要交给一个怎样的子孙,这个问题让智宣子辗转反侧。

清晨天刚蒙蒙亮,智宣子便召族中军师智果商议,“我要立瑶做我的继承人”,智宣子如是说。智果皱了皱眉,但是随即定下神来,缓缓说道:“主公,臣认为不如立公子宵继承,公子瑶很优秀,他有五个贤能的地方,一表人才是一贤,武功高强是一贤,才艺双绝是一贤,能写善辩是一贤,坚毅果敢是一贤;可是他却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不仁不义。如果公子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做违反仁义的事情,那咱们智氏在他的手上一定会覆灭的!”智宣子看着自己的这位族兄,双手握了握智果作揖的手,微微一笑,什么都没有说,转身回了内堂,只留下智果愣愣的站在智家的议事大厅中,许久才怔怔的离开。

第二天,智果到太史官那里,将自己的氏改为了辅,与智氏划清了关系,带着一部分族人另开宗庙,离开了智氏的家族封地,临行前,智果向智氏祖庙深深的作了一个揖。

智果明白了智宣子的想法,宣子在赌,也明白赌注下在了谁的身上。智宣子清楚,虽然现在的智氏与赵、魏、韩三家旗鼓相当,但那三家都不是泛泛之辈,如果满足于现状,将来一定会被他们吞并,瑶虽然不仁,但却果敢有才,只要他能成功,智氏在晋国将立于不败之地,如若不成,那便是天不佑智氏。

对于智果改氏易族,智宣子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这位宗族中最智慧的军师明白了他的苦心,“如果智氏在我父子手中覆灭,全指望族兄保全智氏血脉。”智宣子向着智果离开的方向喃喃自语道。

|杂谈|智宣子的“失算”和赵简子的“妙棋”(一)

在赵家,赵简子的内心同样不平静,此时的赵氏,同智氏一样,因为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实力大增,在国中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但也与智氏一样,如何选定继承人是困扰了赵简子很久的问题。

赵氏到赵简子时已历七代,虽然未曾断绝,中间却经历了无比跌宕起伏的过程,晋景公年间,赵氏祖先因被诬陷谋反,全族遭受了灭顶之灾,只有赵简子的祖父赵武年幼,得以侥幸逃脱,才使赵氏的宗庙没有断绝,因而赵氏一族对于自己的家业格外珍视。赵简子虽然儿子众多,但只对其中两个儿子中意,嫡长子伯鲁,从宗法上来讲,他是当仁不让的继承人;但同时,庶子无恤聪敏仁厚,从才干上来讲,却是最毋庸置疑的选择。

立长亦或立贤,赵简子始终举棋不定。简子命人找来两套竹简,将自己的训诫话语写在竹简上,分别交给这两个儿子,伯鲁和无恤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毕恭毕敬的接下了父亲的竹简。

一转眼三年过去,仿佛赵简子已经将当年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突然有一天他将两个儿子召集到书房,问道:“伯鲁,三年前给你的竹简,上面的内容,你都记住了么?”“没,没有,竹简,竹简很久之前就不知丢到何处了……”惊恐的伯鲁伏跪在父君面前,全身发颤。赵简子没有说话,转身问向无恤,没想到无恤对答如流,就如同是自己写作的一样。“无恤,你的竹简,想必一定没有丢吧?”赵简子追问道,话音刚落,无恤竟从袖子中取出了竹简,一如赵简子刚刚给予他的一样,被保护的非常完好,原来无恤每日都会将竹简带在身上认真诵读,丝毫不敢怠慢。

这时的赵简子没有再犹豫,第二天的赵氏议事会上,赵简子宣布立公子无恤为自己的继承人。

解决了头等大事的赵简子没有闲下来,他召家臣尹铎密商营建晋阳城的事宜,“您是让我去搜刮百姓的财富填充族库呢,还是建造一个赵氏的后援基地,”尹铎问道。赵简子说,“当然是为赵氏寻找一条后路。”于是尹铎在晋阳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建造仓库,修筑城墙,打造了一座属于赵氏的坚不可摧的堡垒。


今天就先讲智宣子和赵简子之间选择的不同,下期我们来聊一聊影响了智、赵两家和整个晋国的命运,乃至全天下格局的,晋阳之战。

|杂谈|智宣子的“失算”和赵简子的“妙棋”(一)

往期

|杂谈|智宣子的“失算”和赵简子的“妙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