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公務員的人都做到了這幾點!

一般來說,絕大部分考試都比較有針對性,公考也是這樣。單就行測而言,大綱中明確寫了“行測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位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

這提示我們,要想行測做的好、得高分,我們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應試技巧。

其實說到底,應試技巧也是一種能力。

應試技巧一:有“舍”有“得”,打贏行測中的心理戰

刷過一定量套題的人可能深有體會,難題與簡單題放置的順序不同,對於成績而言影響可是不小。先易後難往往更符合考生胃口,因為簡單題容易使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節奏,會使自己漸入佳境。

然而,現實往往就是,出題人經常會在開頭或者中間考前的位置放上一兩道難題,這就導致很多人做到這糾結半天,浪費了很多時間做出來,甚至浪費了很多時間卻做不出來,然後心態爆炸,做下面的題時如鯁在喉,影響發揮。

考試之前我們應明確一件事情,那就是國考省部級135道題,地市級130道題目,在120分鐘裡,能完整做完的寥寥無幾。

所以說時間很寶貴,通俗一點的說,時間就是分數。我們的目標就是在有限的時間拿到更多的分數,這就需要我們有“舍”有“得”:特別難的題,說不定就是出題人故意考驗你的心理素質的,要學會放棄;而簡單甚至中等難度的題,是出題人送的溫暖,要保證正確率,爭取多做對幾道。

仔細回想一下,平日裡的套題,簡單題都做對了嗎?其實,把該得的分拿到手,分數就低不了。雖然出題人調換了出題順序,但是我們卻不一定要按照他們出題的順序做題啊!

應試技巧二:應用對比思維,接受選項的不完美

這個技巧很多輔導老師也都講過,簡單來說就是行測每道題都有四個選項,而答案有且只有一個,並且肯定每道題都有答案。

當我們做題糾結於一兩個選項時,就要用到對比思維。“矮子裡面拔大個”,選相對更好的。換個角度想一下,出題人也是人,他們可能也有犯錯的時候。況且我們並不是搞科學研究,只是一場考試。

嚴謹的思維要有,但不是考試的時候有,不要那麼鑽牛角尖。學會接受選項的不完美,選出相對較好的選項之後,心中不要有顧慮,抓緊時間做下一題。

應試技巧三:揣摩出題人思想,以坑制坑

把自己想成出題人,如果是我出題,我會設置哪些陷阱讓考生跳進去?有了這種思維之後,我們就不容易被出題人套路了。我們不僅不會被出題人套路,我們還可以借力打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出題人的套路進行反套路,進行快速解題。

比如說數量關係裡面,已知甲有X個,乙比甲多6個,問乙有多少個(省略部分條件)。該題選項:A.10 B.16 C.12 D.9。此時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是我出題,我可能會想到有些考生列方程解出甲X,接著就把它當作答案給選上了,我一定要把求出來甲的數值作為一個選項陷阱,讓這些考生往裡跳。已知乙比甲多6個,這時候我們看選項只有B整好比A多6個,那麼陷阱就是我們一些人疏忽忘了加6的A,所以答案選B。

這個題是我自己寫的,但是有事實依據。大家有時間可以研究一下歷年的真題,這種以坑治坑的方法屢試不爽~~

應試技巧四:活學活用,謹防出題人反套路

出題人說:“你們以為就你們知道反套路?我也知道。”這個是我看2018國考題感觸最深的一點。

就拿資料分析來說,是不是反套路用不上了?出了好多道直除直乘一步就能解出來的題,這些題簡單到讓你懷疑人生。命題人啥時候這麼好了?我不相信。於是開始了漫長的找坑時間,浪費了時間到頭來卻發現,確實沒有陷阱……不過這樣對於那些沒怎麼學的考生來說問題不大,但對於那些刷了N道題的老油條們來說太傷了,大量時間就被浪費掉了。

命題人用反套路的方法達到草木皆“坑”的效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最大的套路,就是沒有套路”。

利用你的思維慣性擊敗你,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當然,這是我自己想的,誰知道出題者心裡是咋想的?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細心審題,讀題要穩、準,一遍過,自信做題,管你有沒有套路,我相信我細心審題後得到的答案,堅決不回頭翻來覆去的找“坑”。

劃重點了!行測的關鍵還是基礎!基礎!基礎!

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九層高臺,是從一筐土開始堆積起來的。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一步步走出來的。作事是從最基本開始,經過逐步的積累,才能有所成就。

公考亦是如此,我們要打好基礎。我把備考分為了三個階段:前期,中期,後期。

(每個階段時間的劃分因人而異)

前期

前期就是摳每一個知識點,越詳細越好。

無論是自學還是看網課還是報名線下的輔導班,一定要耐心的從頭學起,拋開天賦,拋開一些固有的思維。一定要虛心,古人說的“虛心使人進步”自然有他的道理。

個人建議要麼報線下班要麼上網上看看網課,線下班太貴,網課比較便宜,免費的網課也有,個人自制力比較強的話,聽網課的效果不比線下班差,甚至還會更好。

為什麼這樣建議呢,備考的時候我很早之前就看完了公考一本通,自以為裡面的知識點都學到了。可是後來我又聽了網課之後,我才發現咋好多知識點書上都沒有?我又重新去翻閱一本通,結果發現這些知識點在裡面都有,而我看的時候卻不能把它提煉出來。網課也好地面班也好,老師給你把知識點提煉出來,可以讓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點一定要注意,上課的時候,不要一會聽這個機構的一會聽那個機構的。曾經有人說過:“當你的行測不能穩定在65分以上時,千萬不能亂看,不同機構講的方法會有不同,亂七八糟的看會導致走火入魔。

”認真跟著你的啟蒙機構,當你的行測穩定在65分以上時,此時你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有了融會貫通的資本。所以認準一個機構跟著他的思路對知識進行整合,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期

中期要刷題找不足。

可以按模塊刷,也可以按照套題刷。每週保證至少做兩套完整的行測,且嚴格限時,去掉塗卡時間。通過改換每個模塊的做題順序,調整每個模塊的做題時間,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做題方法,然後固定下來。

每次做完題,正確與否都要一道道的去分析,找出自己錯的原因,或者在某些題上費時較長的原因。

這一階段是最枯燥,最讓人心煩的階段,一定要堅持住——穩住,我們能贏!

後期

後期持續做套題保持手感,這一階段就不需要每道題都看解析聽講解了,簡單題就過,選擇性的聽,保持住手感。

不建議做模擬題,但可以用其他省份省考的真題來替代。要有合理的學習計劃,後期也要做到有條不紊。

這時候要做到“低不氣餒,高不飄”,分數低了,分析原因,告訴自己,只是一次模考而已;分數高了,也同樣告訴自己,只是一次模考,沒什麼值得驕傲的,可以偷偷地樂個五分鐘,五分鐘之後,忘了它。

暫時想到的就這麼多了。其實我最想說的是,人生也好,公考也罷,無論什麼應對方法都不是直接拿來套用就可以的,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

一定要學會思考,思考能力也是我們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不盲目跟風,不要別人說啥就是啥,公考機構說啥就是啥,同樣這篇文章也要客觀去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當然,凡事要有個度,有思考能力並不代表就要固執,而這個度就要自己把握了。

無論抱著什麼目的來進行公考,都是成年人了,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把優秀當成一種習慣,要麼不考,要考就盡最大努力把它考好。

最後,附上我挺喜歡的一句話: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有無數個無人知曉的黑夜,但每一個黑夜當中就需要你自己去成長。

所以,公考路上的人們,加油!

考上公務員的人都做到了這幾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