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爲什麼要盛年主動禪位?

知言歷史


封建社會中皇帝這個職業基本上都是做到壽終正寢的,歷代皇帝終身制是貫穿整個封建王朝終始的。歷史上除了改朝換代時的形式化禪位外,還真有那麼幾次禪位之舉。唐高祖李淵禪位是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逼宮情況下的無奈之舉。清高宗乾隆也有禪位之舉,但那已是八十五歲高齡了。在盛年政治穩定時主動禪位,唯有此人-------宋高宗趙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趙構正式禪位於養子趙昚,史稱宋孝宗。

然趙構於為什麼要選擇在盛年時主動禪位呢?原因有三

第一、 在政治穩定下,民間輿論要求給前期主將派平反。

宋高宗禪位前一年,虞允文率領南宋軍民在采石之戰中大敗金人,金帝完顏亮也為部將所殺,造成金國一度政局動盪不安;而短期內無力南侵.南宋邊境寢寧,國內安穩。此役也呼起了民間對前期主將派將領,特別是岳飛的平反呼聲。而岳飛是當時是在宋高宗授意秦檜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的。如果是高宗在位時為其平反,等於打了自己的嘴。宋朝從建國開始就“抑武崇文”,在政治穩定下,文人重拾臺勢,退居二線不失明治之選。 宋孝宗登基第二個月,就馬上給岳飛平反,重新重用主戰派。當時如果沒有高宗授意,以孝聞名的宋孝宗不可能這麼急切的為岳飛昭雪。

第二、 宋高宗已確定自己無後。

當時宋高宗也已有五十六歲了,基本上自已生育的已無望,靖康之變後,趙構在南逃過程有次被驚嚇,從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宋高宗本來有一子,名叫趙敷,但在三歲時夭折。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高宗也知道自己恐無希望有子嗣了,不如順水推舟,便說:“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宋史·孝宗紀》)於是同意“廣選藝祖之後宗子”比自己低一輩者,在太祖支脈中選擇了趙昚,但自己仍未放棄生子的希望,但到了紹興三十二年,已是五十有六的趙構,感覺隨著年紀增大,生子已渺無希望。在度過了大半輩子後,頓悟,固然貪戀皇帝的尊榮,卻又苦於國事之‘憂勤’。於是按排權力的交接,退位後,趙構並沒有完全不問朝政,在深宮頤養天年,而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會多方掣肘,出面干涉。如新任命的官員都必須到他那兒叩拜,面聽聖訓。

第三、 杜絕北方流離宋太宗一脈繼承之希望,促成權力的穩定過度。

靖康之變後,宋太宗一脈基本上隨“徽欽”二帝一起被俘往北方,經過幾十年後仍有部分後代遺宗存留,大多留下了前期戰爭陰影。早在紹興十三年(1143年),也就是宋金和議、韋太后歸國的第二年,金人就“有歸欽宗及諸王、后妃意”(《宋史》),本來金國打算歸放部分宗氏子弟,但趙構卻不加以回應。趙構無後,怕太宗氏脈迴歸給政權造成不穩定素因,也怕太宗子系後代事後清算其前期妥協政策給他們造成的傷害。遂造“太祖託夢”事件為其正名。宋高宗選擇盛年禪位,不僅可以維護自己死後的聲譽,還可以阻止宋太宗裔孫登上皇位。

宋高宗後來在太上皇位置上待了二十五年,直到八十一高齡才去世,成為繼梁武帝蕭衍後最長壽的開國皇帝。不得不說和盛年禪位有莫大的關係。


摩羯大叔史


宋高宗的禪讓屬於“退而不休”,宋高宗仍然控制著“官員任命”“對金談判”兩大內容。高宗是1162年7月24日禪位,1187年11月9日病故享年81歲;同時,孝宗是1189年2月18日禪位於光宗,1194年6月28日病逝,享年68歲。同這一時間表我們可以出極為重要的一點:孝宗在位27年中,其中只有15個月沒有高宗“指導”!

(1)高宗退位主要是“威信受損”,同時,帝位最大的威脅宋欽宗死去,使其不用擔心帝位被推翻。能掌權總比“虛名”要強。

1161年,金朝使臣當著趙構的面兒宣佈:趙桓死了。之後,完顏亮撕毀《紹興協議》南下攻打宋國。由此,這一年發生兩件大事兒,當然這是對於趙構而言。

前者,雖然趙構地位已經穩固,但“迎二帝”的心理在許多人心中仍然埋藏,而宋欽宗亡故,對趙構帝位威脅最大的人徹底消失了。

後者,則是對趙構為政36年來的主體為政思想——妥協投降給予了重大打擊。為了妥協投降,你殺岳飛剝奪韓世忠等人兵權,每年都向金國“孝順敬禮”,結果如何?

因此,趙構選擇了退休。趙構退休仍然掌握著最高權力,對於他來說可以接受。

(2)宋孝宗沒有實力對抗高宗,高宗又培養孝宗之子,結果孝宗之子反而對爺爺更認可,一切對孝宗的精神打擊是巨大的。宋高宗退位,可以在背後掌權,責任卻由孝宗背,何樂而不為?

雖然宋孝宗是趙匡胤的後人,但是北宋百年的時間裡,其家族無論是政治人脈還是威望上都比較小。因此,他的繼位完全是宋高宗為了自身權力從“五服”之外選擇的“遠親”。無論宋孝宗再有理想、再想有所作為,都無法擺脫宋高宗的桎梏。同時,因為完顏亮南下不可能長期影響南宋政壇。

當時間一長,人們就忘記了宋高宗政策的錯誤影響,長達36年積攢的政治人脈和威望自然就會回來。由此,宋孝宗一生都生活在高宗的桎梏下,無法逃脫。

宋孝宗才是真正的“厭倦”政壇退位。


坐古談今


宋高宗趙構禪位給宋孝宗趙眘,首先要肯定的是,趙構是完全出於自願的沒受任何外力的干擾,雖然立太子之事拖延了30年時間。同時,56歲的趙構身體非常健康(陽痿除外)。

那到底是何原因禪位呢?

第一,做皇帝確實累了,想卸下擔子休息休息。

王曾瑜《荒淫無道宋高宗》中說:“他固然貪戀皇帝的尊榮,卻又苦於國事之憂勤,故在遜位詔中還是說了一些實。他願意以太上皇的地位繼續享受皇帝的尊榮,卻又免於國事的憂勤。他認為在邊事寢寧的形勢下,正是自己釋去重負之機。”或者說,趙構做皇帝35年做的身倦身疲,想擺脫國事操勞之苦,而過太上皇的清閒日子,所以就把這副擔子扔給了皇太子趙眘。

第二,退而不休,在重大原則兩個問題上寸步不讓。

這樣的解釋似乎合情合理,也符合趙構自己的說法。但是太上皇並沒有如其禪位時宣稱的那樣,從此不問朝政,在深宮頤養天年,而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會多方掣肘,出面干涉。如新任命的宰相必須到他那兒“入謝”,面聽“聖訓”,尤其在與金戰與和的大問題及恢復大計方面,太上皇更是寸步不讓。說明他對權力還是有些不捨。或許是的皇帝幾十年的慣性戀權吧。



我本狂草人


個人認為宋高宗已經心力交瘁,再加上趙構本人不是個很有追求的人有關。他自從做了皇帝,幾乎是一天舒心的日子沒有享受過,一個強盛完整的北宋都難以對付金國鐵蹄,而高宗所面臨的困難簡直難以想象,在內,兵變不斷,各地起義蜂擁而起,各自為政,相互攻擊,國家完全陷入混亂狀態;在外金國虎視眈眈,劉豫為了討好金國不斷與南宋為敵。早期,在內憂外患中,趙構過著顛沛流離,不得不到處逃命的流亡生活。連驚帶嚇,疲於奔命的趙構最終得了陽痿,自此後宮無出,此前的五個女兒都被擄去金營,唯一一個兒子三歲又夭折。高宗一生可以說是命運多舛。

為了不至亡國,趙構大膽放權,大力培植抗金力量,不論出身地位,只要你能戰場殺敵,不但高官得坐,還可以獨立培植自己的力量,朝廷不但不予干涉還會大力支持。於是放開手腳的岳飛、韓世忠等沒有任何背景的人迅速成長起來。內憂外患的惡略環境下,不被看好的趙構竟然在江南站穩腳跟,甚至發展到能夠和金國抗衡的程度。

趙構天性聰明,知識淵博,記憶力很強,但從小不受待見,為了展現自己,主動請纓入金為質,與張邦昌入金營談判。在金營為質期間,不卑不亢,與金兵比射箭,能開硬弓,毫不示弱。正在談判的緊要關口,宋軍宣撫司都統姚平仲私自帶兵偷襲金營,被金兵擊退。翰離不(完顏宗望)盛怒,張邦昌嚇的大哭,一口咬定是姚平仲個人所為,絕不是宋主所為。而作為人質的趙構毫無懼色,完顏宗望覺得奇怪,宋軍背約,第一個傷害的應該是作為人質的皇子,可這位毫無懼色,加上平日所為,並不像在皇宮內院養尊處優慣了的皇子。於是對趙構的身份產生懷疑,完顏宗望要求宋徽宗換一個皇子為質。由五皇子肅王趙樞代替趙構為質。趙構得以回到大宋。後談判破裂,趙構二次為質去金營談判,在磁州被宗澤攔下,才僥倖沒有成為金兵的俘虜,成為北宋皇室在中原唯一一位後裔。

趙構坐穩江南後,仍保持著勤政節儉的執政風格,不擴建修飾宮殿,素桌素椅,不修飾金銀,每日四菜一湯,以素食為主。做了太上皇后幾次拒絕增加月供銀,甚至主動削減月供銀。

趙構早期的寬鬆政策效果明顯,放開手腳的大將們迅速成長,成為南宋中興的中堅力量,但隨著局勢的穩定,寬鬆政策帶來的隱患也逐漸顯露出來。淮西兵變使趙構準備多年的北伐計劃徹底泡湯;苗劉兵變趙構差點丟了小命,被迫退位,把皇位讓給只有三歲的兒子趙旉,幸虧韓世忠張俊等人迅速秦王,趙構才得以重新坐上皇位。但趙構也清楚地意識到,早期的寬鬆政策下,武將手中的權力和軍力發展的太大,甚至能夠與朝廷抗衡,呈現出尾大不掉的態勢。為保住皇權穩固,趙構開始收回武將手中的兵權。張俊和韓世忠也意識到了趙構的轉變,主動放權兵權,趙構也沒有虧待他們,給了她們較好的待遇頤養天年,而一心抗金的岳飛不願放棄奮鬥半生的目標,加上平時岳飛脾氣耿直,常與趙構鬧矛盾。岳飛的堅持,已經成為趙構最大的一塊心病。岳飛建議立太子的奏章,在趙構眼裡就是苗劉兵變的前奏,最後高宗假秦檜之手,除掉了這塊心病。

宋朝的制度屬於集權而不專權,在歷代王朝中,宋代的皇權是最弱的,國家一切事務的決定權歸於三省,並且有很完善的監督機制(臺鑒制度),皇帝的命令必須通過門下省和中書省的審核,然後由尚書省下發執行,這期間還需要臺鑒官的監督和制約。皇帝直接下旨等於白條一張,基本沒有法律效應,大臣們可以把皇帝的聖旨直接懟回去。所以宋代的皇權是最弱的,處處受中書省和門下省的轄制,帝做的很憋屈。

趙構一生節儉,生活上沒有什麼太高的要求,自己在逃亡時有得了陽痿,在女人方面也是可有可無,做皇帝期間經過了無數次生死考驗,可以說是心力交瘁。在皇權被轄制的得很死的情況下,這皇帝當與不當對於趙構來說真的不重要,趙構在局勢穩定後選擇更加安逸的太上皇生活也並不覺得突兀,很正常。


山野論史


趙構即位之初,金人為了消滅這個小朝廷,就一路追著趙構跑,從河南追到浙江。因為一路驚慌失措,嚇破了膽,趙構由此落下男子不育症,用現在的話說,可能得了前列腺、內分泌失調、神經衰弱等病。



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在靖康之恥中,被金人擄去,皇室成員被一起擄去的多達三千多人。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然後為了躲避金人的兵鋒,就一路南逃,一直逃到浙江揚州。



宋高宗,1107年5月生,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禪位於皇太子,即趙宋孝宗趙眘,禪位時宋高宗55歲,古代和現在的醫療水平不一樣,古時候60歲就是古來稀了,所以趙構並不是盛年禪位於皇太子。

那麼,宋高宗趙構為什麼要禪位於皇太子趙眘呢?

第一、靖康之恥後,北宋皇室讓中原蒙羞,趙構即位,無力收復山河,進一步讓宋室蒙羞



第二、趙構心力交瘁。即位之初到禪位期間,主戰派和主和派是你方唱罷我放唱,趙構為了主和,迫害主戰人士,民間不滿,趙構面對內憂外患,心力交瘁。

第三、即位之初,逃跑過程中身體上落下病。即位就被追殺,好不容易在浙江穩住腳跟,不過身體在逃跑過程中,落下大病,導致不能生育。而此時,內憂外患,皇位已經不是一個香餑餑,所以早點交權去享福,何樂而不為。


司馬PC


宋高宗趙構一向身體強健,禪讓時不過才五十六歲,而且當時身體並沒有不適,後來又當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直到八十一歲才壽終正寢。首先可以排除了身體原因。

其次,從外表因素來看,南宋軍隊剛剛在采石之戰中大敗金人,迫使金帝完顏亮為部將所殺,造成金國政局動盪不安;而南宋卻邊境寢寧,國內安穩,並不存在迫使宋高宗禪位的外界因素。

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皇太子趙眘趙構的養子,宋高宗盛年禪位有施恩之意,試想一下,如果趙眘等到趙構駕崩後才登基,趙眘很可能年過半百甚至年過花甲,這樣不僅不會對宋高宗有感激之情。

第二,皇太子趙眘宋太祖的裔孫,並不是宋太宗一脈,他怕引起宋太宗一支和其他守舊勢力的不滿,引起變故,所以,宋高宗只有生前禪位,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壓陣,才能確保傳位計劃的順利執行。

第三,趙構一直對金執行妥協投降路線,已經讓起很多人的不滿,他作為太上皇帝在幕後繼續維護對金妥協投降路線,可以維護自己死後的聲譽。

還有一個原因,宋高宗的一貫貪生怕死,面對金人多次寇掠,他曾經從南京跑到杭州,從陸地跑到海上。做了太上皇后,便於他逃跑。


真實350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宋高宗並不是主動禪位,而是學習他老爸宋徽宗找兒子墊背,只不過他的運氣比他老爸好太多了!

當年他老爸宋徽宗,為了躲避金兵攻擊的鋒芒,故意將皇位禪讓給兒子宋欽宗來墊背,自己隨時準備逃跑(話說宋欽宗死活不肯接皇位,但他哪有選擇的權力)。

可結局是宋徽宗人算不如天算,不但自己沒跑成,結果整個北宋皇室被金軍一鍋端,悲慘地成為金人的玩物和奴隸,只有趙構一人幸運地成為漏網之魚,並最終成為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

趙構在當了36年的皇帝后,之所以禪位,也是想讓兒子墊背(當然是養子,因為趙構20歲時被金軍嚇陽萎了),自己也準備隨時逃跑。

因為當時金國突然撕毀合約,大舉進攻南宋,早就被嚇陽萎的趙構能不害怕嗎?

不過趙構實在太幸運了,他的養子宋孝宗抵擋住了金國的進攻,南宋得以延續。

而成為太上皇的宋高宗依然擁有最高權力,並且過得比以前更瀟灑,在當了25年的太上皇,趙構才去世,成為史上在位最久的太上皇。

只能說趙構的一生太幸運了!


歷史真相帝


生於亂世的宋高宗其實是十分不容易的,首先此人在宋徽宗宋欽宗二聖被俘後臨危受命,放在很多人身上,都很難支撐下去。亂世中的皇帝都很難當,其中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也在所難免。


一開始,趙構大力扶持抗金將領,岳飛,韓世忠等人都是趙構扶持起來的將領,曾主動要求去金國當人質,在金兵營裡侃侃而談,沉著應對,令敵人不敢相信他真的是皇子。回國後的趙構,勵精圖治,打算用盡方法打敗金。

但是,慢慢的,他發現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有些事不得不妥協。在多年與金的周旋中,趙構陽痿早洩,從此後宮再無添丁。所以,趙構的一生是一個悲劇,到了後期,他已經沒有什麼要求了,一切好像都跟他沒有關係了。



所以,後期的趙構選擇不再折騰,和秦檜一起主和,殺了主戰派的岳飛。他禪讓皇位,是因為早晚都得讓位,已經無法挽回局面了,事實證明,即使他讓位了,也沒人能挽救這個王朝了。


歷史密探


胡鬧,56歲還盛年???都當了36年皇帝了,活的都比祖上宋仁宗長,你們怎麼不說宋仁宗盛年駕崩呢???唐太宗盛年駕崩???漢太宗,漢中宗盛年駕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