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談一談跟孩子做朋友,有多少壞處

“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是這幾年盛行的教育方式。

孩子都喜歡朋友一樣的父母,因為只有父母放下長輩的架子,用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孩子也才更願意真心的對待父母。

然而真相是什麼呢?

來談一談跟孩子做朋友,有多少壞處


以前鄰居是對年輕小夫妻,把“孩子當朋友”貫徹很到底!

甚至不讓孩子喊他們爸爸媽媽,直接叫名字!說這樣才平等,凡事光講道理從不訓斥,孩子實在不聽就尊重孩子的意見,家裡處處體現所謂民主。

所以他們的小孩從小就目無尊長,我行我素。別說尊老愛幼了,在哪裡都是一副我是天王老子的模樣。

前幾日碰到他們,人老了好多,說現在孩子根本就不把他們放在眼裡,沒把他們當成父母,他們早就管不了了。

是的,朋友間是沒有教導權的,現在更嚴重的是,這個孩子根本沒有長輩意識,更不用說以後孝順他們了。


你要明白,作為父母,是永遠無法真正跟孩子們成為朋友的人。

成為朋友的前提是平等,而父母的天職中本身,就包含了教養。

自媒體作者咪蒙,曾將這種教育方式引以為傲,兒子會跟她說出:

“你真是個糊塗鬼,健忘症晚期了吧?”

“你反應太遲鈍了,蝸牛都比你迅猛!”

“10點了還不起床,我看懶惰就是你發明的!”

她覺得如此是在釋放孩子的天性,達到了跟孩子之間毫無隔閡。

這種教育方式的延續,就是她的兒子覺得所有人都可以任意開玩笑跟辱罵,畢竟自己的媽媽都可以被這樣對待。

經常有人跟她告狀,說她兒子說話難聽,不講禮貌。她才發現,對孩子天性的肆意放縱,帶來的是惡果。

最後她總結道:

“小孩子是無法分清場合的。他只會把其他地方當作家的延伸。

在家裡如何,他們出去還是如何。

在家裡對父母講禮貌,門才會對別人講禮貌;

在家裡注重餐桌禮儀,出門才會注重餐桌禮儀。

小孩子不可能在家自由散漫,出門立即切換到嚴於律己的模式。

家長把家建成了一個政治特區,讓小孩在其中為所欲為,

他出門會更不適應處處有規則的世界。

12歲之前,請坐他的父母,有威儀。

12歲之後,請坐他的朋友,有理解。

來談一談跟孩子做朋友,有多少壞處


當然,不是12歲才是個分水嶺。這句話只是表達在孩子不同的年齡,家長該扮演不同的角色。

對孩子的態度應該是溫和而堅定的。

你作為父母,要先履行職責,教會他人生必修的教養課。這是必須且最重要的,讓他明白何為學習和尊重,這些你不交給他,以後是慘痛的社會經驗教給他,那將付出多大的代價。

所謂做朋友,是指在你與孩子意見出現分歧時,試著去站在他的角度,聽他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覺得我是你老子,我說的才是對的。

不要用愛的名義去耽誤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