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立品为先字如其人,看看历史上这些大忠臣和大奸臣的字

中国字是方块字,以形声为主。可以说,有了中国字就有了书法艺术,二者相辅相成流传至今。一直以来,古人谈论书法喜欢将书法作品与书写者联系起来,认为二者之间有一种有形无质的内在关系。慢慢的,这种认识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理论,书法界有了“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

古人云,立品为先字如其人,看看历史上这些大忠臣和大奸臣的字


“字如其人”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扬雄认为“言”为“心”声,而文字是语言的表达形式,因此他所说的“书”只是辞章、文章,而与书法无关。但后世人理解有误,将“心画”当成了“字如其人说”的发韧者。历代书家虽表述各异,但都认同这种说法。清人刘熙载总结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在书法评论家看来,品格高尚的人,写出来的字也是一点一画、横平竖直,处处透露出一股清刚雅正之气。而品德有瑕疵的人,写出来的字也是歪歪扭扭,难以辩识。因此,写字讲究“立品为先”,学校老师教育学生也是“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古人云,立品为先字如其人,看看历史上这些大忠臣和大奸臣的字


诚然,历史上许多名传千古的书法家无不襟怀坦荡、高风亮节,他们的道德、气节与其书法作品并传后世,为后世敬仰,这也正是古人所说的“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字如其人说”虽然始于汉代,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沉寂许久,直到唐宋间方始大兴。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孙过庭等人十分注重“人”与“字”的一致性,他们甚至将“人”具体化到了“心”,认为“心”会决定字的形。

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影响最巨的书法大家。其书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气势磅礴的“颜体”。宋人朱长文赞其书法:“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像,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

古人云,立品为先字如其人,看看历史上这些大忠臣和大奸臣的字


颜真卿楷书

历史上,颜真卿遭奸相卢杞陷害,奉命招抚谋反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被其所害,为国捐躯。历代书法评论家说他的字“忠义之气,溢于笔画”、“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

“颜筋柳骨”的评语广为人知,“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柳公权的字骨力劲健,清新洒脱,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公权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荒淫无道的唐穆宗闻言,亦为之改容。

抗击异族入侵的爱国将领岳飞的字,学自黄庭坚,其书法作品《出师表》中的字笔意森然,如金钩铁划,如长枪大戟、直欲破壁而出。书法一如其人,豪气干云、忠贯日月。

古人云,立品为先字如其人,看看历史上这些大忠臣和大奸臣的字


岳飞《前出师表》

楷书四大家这一的赵孟頫本来是赵宋宗室,却仕元做了二臣。他的书法成就虽高,但后世评价却不高——“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赵文敏为人少骨力,故字无雄浑之气。”因为这层关系,直到今天,许多临摹碑帖的书法爱好者都不愿意学习赵孟頫。原因无非是受了书法评论家的影响,认为赵孟頫的字秀而无骨,因为人无气骨,所以字也没有了风骨,不受人待见了。

古人云,立品为先字如其人,看看历史上这些大忠臣和大奸臣的字


赵孟頫书法作品

青史留名的书法大家中,也不乏大奸大恶之徒,如秦桧,蔡京,严嵩都写的一笔好字,单是从他们的书法作品来看,完全就是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风范。字写的周武郑王、一板一眼,但做的事情却是天怒人怨、千夫所指。因此“字如其人说”有时未必靠谱,仅从字迹上分出人的好坏,与道德挂钩,难免会有失偏颇。

决定书法作品风格的,原因有多种,心性只是其中一环罢了。字写的好,人品未必高明;字写的不堪入目,也可能是质朴木讷的人。

古人云,立品为先字如其人,看看历史上这些大忠臣和大奸臣的字


古人云,立品为先字如其人,看看历史上这些大忠臣和大奸臣的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